陈垣,陈华妹,肖一佳,赵素娥,王菊芬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以气道慢性炎性反应为主要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1]。能够诱发支气管哮喘的因素很多,包括遗传因素、吸烟、空气污染、呼吸道感染、气候变化、剧烈运动等[2-3]。据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支气管哮喘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主要临床表现为胸闷、咳嗽、喘息、气促等,并且随着病情的进展,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会不断上升,甚至会出现气道不可逆性缩窄、气道重构,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4]。特布他林及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钠是2种临床治疗支气管哮喘较为常用的药物。现观察特布他林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效果及对呼吸力学的影响,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长沙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经医院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病历资料齐全。排除标准:(1)病历资料不全者;(2)呼吸系统恶性肿瘤者;(3)近3个月内接受过相关治疗者;(4)对本研究用药过敏者;(5)具有家族遗传史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9例。单药组男27例,女22例,年龄35~68(52.2±10.5)岁;病程1~8(4.6±2.1)年;病情程度,轻度20例,中度22例,重度7例;合并症,心力衰竭3例,呼吸衰竭3例,肺炎9例,肺气肿6例;诱因,呼吸道感染21例,过敏原15例,其他因素13例。联合组男30例,女19例,年龄36~68(51.9±10.7)岁,病程1~8(4.5±2.2)年;病情程度,轻度19例,中度24例,重度6例;合并症,心力衰竭2例,呼吸衰竭3例,肺炎11例,肺气肿5例;诱因,呼吸道感染19例,过敏原18例,其他因素12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抗感染、抗哮喘治疗。单药组患者使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钠10 mg/次,每日晚睡前温水口服,1次/d;联合组在单药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特布他林5 mg/次,于3餐后温水口服,3次/d。2组均治疗3个月。
1.3 观测指标与方法 治疗前后清晨空腹抽取患者肘静脉血5 ml,离心分离取上层血清,在-70℃环境中保存待检。
1.3.1 炎性因子检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检测过程严格按照ELISA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3.2 氧化应激指标检测: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
1.3.3 免疫指标检测: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IgE)水平。
1.3.4 呼吸力学指标检测:使用CPL00多功能呼吸力学检测仪(Bicore公司,美国)对患者呼吸力学指标水平进行测定,分别于治疗前1 d及治疗后4周进行测定、读数,检测指标包括呼吸做功(WOB)、气道峰压(PIP)、气道阻力(Raw)、动态顺应性(Cdyn),并进行组间比较。
1.3.5 记录不良反应:观察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心悸、手部颤动、消化不良等。
1.4 疗效评价标准[5]显效,临床症状完全缓解,双肺哮鸣音消失,肺功能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肺功能明显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1 2组总有效率比较 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高于单药组的8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例(%)]
2.2 2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hs-CRP、IL-17、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上述指标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均低于单药组(P<0.01),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IL-17、TNF-α水平比较
2.3 2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GSH-Px、SOD、MD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GSH-Px、SOD水平高于治疗前,MDA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患者血清GSH-Px、SOD水平高于单药组,MDA水平低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2.4 2组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IgA、IgM、IgG、Ig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上述指标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均低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GSH-Px、SOD、MDA水平比较
2.5 2组治疗前后呼吸力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WOB、PIP、Raw、Cdy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WOB、PIP、Raw水平下降,Cdyn水平上升,且联合组患者下降/上升幅度优于单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5。
2.6 2组不良反应比较 联合组患者出现心悸2例,手部颤动3例,消化不良1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24%;单药组出现心悸2例,手部颤动1例,消化不良1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1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45,P=0.505)。
目前临床尚无一种特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手段,治疗支气管哮喘常用的方法为药物治疗[6-7]。孟鲁司特钠作为一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常用于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疾病的治疗,具有抗炎、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及抑制机体支气管收缩等药理作用[8-11]。特布他林是一种β2受体兴奋剂,具有扩张支气管、平喘等药理作用,临床常用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治疗[12-13]。本结果显示,特布他林联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钠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总有效率相对较高,体现出二者联合的临床应用价值。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
表5 2组患者治疗前后WOB、PIP、Raw、Cdyn水平比较
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发展通常伴随着炎性反应[14-15]。hs-CRP、IL-17、TNF-α是临床较为常用的评价机体炎性反应的指标。hs-CRP是一种主要由肝脏组织合成的C反应蛋白,是一种常用的机体炎性反应的标志物[16];IL-17是一种致炎因子,由活化的T细胞产生,能够促进IL-6、IL-8等炎性因子的生成,进而诱发炎性反应[17];TNF-α是一种多功能炎性细胞因子,能够刺激IL-6、IL-8等因子的生成,从而使机体产生持续存在的炎性反应[18-20]。本研究结果显示,使用特布他林联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治疗,血清hs-CRP、IL-17、TNF-α水平明显下降,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使用特布他林进行治疗,能够减轻白三烯导致的机体支气管痉挛,扩张支气管,抑制患者气道炎性反应,从而发挥治疗效果,与鱼建飞等[21]研究结果一致。
支气管哮喘患者抗氧化能力相对较差,氧化应激反应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22-23]。GSH-Px、SOD、MDA是临床较为常用的评价机体氧化应激反应的指标,对GSH-Px、SOD、MDA水平进行检测,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价机体氧化应激反应状况。本结果显示,使用特布他林联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治疗,血清GSH-Px、SOD、MDA水平受到明显调控,其原因可能是使用该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能够改善患者气道炎性反应,减轻患者氧化应激损伤,提升患者抗氧化能力。
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发展与患者免疫功能变化密切相关[24]。免疫球蛋白是临床较为常用的评价机体体液免疫功能的指标,对免疫球蛋白水平进行检测,能够较为准确地对机体体液免疫功能变化情况进行评价[25-26]。本结果显示,使用特布他林联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治疗,IgA、IgM、IgG、IgE水平出现下降,说明二者联合能够改善患者免疫功能,达到治疗目的。
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发展会对患者呼吸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27]。WOB、PIP、Raw、Cdyn是常用的呼吸力学指标,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临床疗效评价。本结果显示,使用特布他林联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治疗,患者呼吸力学指标水平明显改善,说明二者联合能够提升患者呼吸功能,治疗效果显著。袁小锋等[28]研究发现,支气管哮喘症状的发生发展会对机体呼吸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进行有效的治疗能够改善机体呼吸力学水平,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使用特布他林联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钠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抑制炎性反应,提升患者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功能,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
陈垣、陈华妹: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过程,论文撰写;肖一佳:提出研究思路,分析试验数据,论文审核;赵素娥:进行统计学分析;王菊芬:实施研究过程,资料搜集整理,论文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