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宁,杨会萍,任骞,王宁勃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冠状动脉发生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而导致的心肌坏死,该病发病原因多样,临床表现主要为胸骨后疼痛,且起病急、病情凶险、病死率较高[1]。随着生活节奏的改变及社会老龄化现象逐渐加重,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心肌梗死治疗后患者发生心源性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纤颤、猝死的几率也不断上升,对患者的预后和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2]。因此,进行早期危险评估和预测对AMI患者的病情恢复及预后判断都具有重要意义[3-4]。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是一种在脑内合成的蛋白质,属于神经营养家族,对神经元的生长、分化、存活和突触可塑性具有重要调节作用,还能发挥重要的心血管保护作用[5]。糖类蛋白125(CA125)是一种肿瘤相关标志物,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其水平在AMI患者中会显著上升,且与病情具有明显相关性[6]。因此,本研究分析AMI患者血清BDNF、CA125水平变化对AMI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6月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AMI患者136例作为研究组,其中男85例,女51例,年龄34~75(61.5±11.2)岁;发病至入院时间3 h~5 d(7.18±1.53)h;有典型胸痛表现者103例;Killip分级,Ⅰ级72例,Ⅱ级30例,Ⅲ级24例,Ⅳ级10例。同期于医院门诊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33~74(60.8±11.5)岁,其各项临床检查、指标正常,排除心脑血管疾病史、肝肾功能异常、传染病史、免疫性疾病、肿瘤等,2组临床资料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受试者或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选择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中AMI诊断标准[7];②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2)排除标准:①合并有肺、肝、肾等其他重要脏器功能损害或其他重大疾病者;②近期手术史;③既往心力衰竭。
1.3 观测指标与方法
1.3.1 实验室指标检测:留取2组受试者清晨空腹肘静脉血2 ml,离心得血清,放置于-20℃保存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BDNF、cTnI水平,试剂盒购自Bioswamp武汉贝茵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CA125、BNP水平,仪器为罗氏602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所有检测操作均有专人负责,且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
1.3.2 记录随访情况:通过定期门诊复查和电话等形式进行随访。对2组对象的基本信息、临床资料、既往病史进行详细登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给予对应支持治疗。观察住院期间、出院后1年内AMI患者发生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心源性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猝死、再发心肌梗死、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纤颤等。
2.1 2组临床资料比较 研究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性别、体质量指数、既往病史、吸烟史、血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率及血清BDNF、CA125、cTnI、BN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见表1。
2.2 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住院和出院随访期间, AMI患者136例中,未发生不良心脏事件98例(无不良心脏事件亚组),发生心脏不良事件38例(不良心脏事件亚组),其中发生猝死3例(2.21%),见表2。
表1 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表2 136例AMI患者发生心脏主要不良事件 [例(%)]
2.3 2亚组患者血清BDNF、CA125水平比较 不良心脏事件亚组患者血清BDNF、CA125水平均高于无不良心脏事件亚组(P<0.01),见表3。
表3 2亚组患者血清BDNF、CA125水平比较
2.4 预测不良心血管事件ROC曲线分析 预测AMI患者1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ROC曲线,BDNF的AUC为0.871,诊断准确性较高,当BDNF截断值为3.87 ng/ml时预测AMI患者1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敏感度为84.1%,特异度为82.9%,约登指数为0.670。而CA125的AUC(0.746)与cTnI、B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CA125截断值为42.54 U/ml时预测AMI患者1年不良心血管事件敏感度为83.2%,特异度为81.5%,约登指数为0.647,见图1。
2.5 不良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AMI后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为因变量(无=0、有=1),以其他变量为自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心率快、高水平BDNF、高水平CA125、高水平cTnI、高水平BNP为AMI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P<0.01),见表4。
表4 AMI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随着生活节奏的改变及社会老龄化现象逐渐加重,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寻求有效的治疗手段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是尽快挽救濒死的心肌、缩小心肌缺血范围及梗死范围、保护心脏功能、处理并发症,近年来临床上对AMI的治疗取得一系列重大进展,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改善预后情况,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8]。有研究指出[9],尽管溶栓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显著提高了AMI的生存率,但仍存在较高的致残率和预后不良,因此探寻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尤为重要。张晓鑫等[10]研究显示,BDNF广泛分布于心血管系统,且参与了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重塑的基因多态性、新血管形成、挽救心肌细胞、改善心脏功能等过程。研究指出[11],CA125的表达与心功能损害呈正相关,该指标对于AMI患者的病情进展和预后评估价值甚至可能优于BNP。由于目前国内对于以上2种指标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研究较少,且观点不尽相同。为此本研究通过检测、分析AMI患者血清BDNF与CA125的水平,探讨这2种指标与AMI的相关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心率及血清BDNF、CA125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提示AMI可引起血清BDNF、CA125水平上升。不良心脏事件亚组的血清BDNF、CA125水平均高于无不良心脏事件亚组,证实了AMI患者血清BDNF、CA125水平与AMI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相关。BDNF属于神经营养因子家族,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BDNF及其受体在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细胞及血管平滑肌中均有表达,在AMI后也有表达,且在心肌梗死边缘区域存在高表达[12]。BDNF可参与AMI后心肌重塑,诱导缺血组织新血管形成,缓解心肌缺血的状况,还可以通过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产生相应的下游分子从而保护神经元,抑制细胞凋亡,改善心脏功能[13-14]。CA125是一种肿瘤标志物,但近年来有研究指出其在心力衰竭等非肿瘤疾病中表达亦升高,随着心功能分级升高和BNP增高而上升[15],当心肌损伤发生时,多种内源性神经内分泌和细胞因子被异常激活,机体炎性反应被触发,从而导致CA125分泌升高[16]。BNP 与cTnI是临床上判断AMI病情进展和预后较为准确的2种指标,而本研究中预测AMI患者1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结果显示,BDNF的预测价值与BNP相当,且CA125的预测价值与cTnI相当;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也显示,高水平BDNF、CA125的AMI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更高。结果证实血清BDNF、CA125对于AMI预后的预测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与AMI患者的病情进展及预后密切相关,该结果与其他研究结果相符[17-19]。
发生心脏损伤后BDNF水平迅速上升,在心肌梗死的过程中发挥了修复心肌细胞、营养神经的作用,而心肌梗死时CA125水平上升的作用机制则多考虑为心室重构及神经内分泌系统异常激活,触发患者机体炎性反应,宋秀萍等[20]研究也指出,CA125升高机制主要受神经、体液、细胞因子相互作用。
综上所述,AMI患者血清BDNF、CA125水平明显增高,且高水平BDNF、CA125的AMI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风险更高,提示二者可作为评估AMI患者病情及预后的预测因子。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
张海宁: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过程,论文撰写及修改;杨会萍:提出研究思路,分析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论文审核;任骞、王宁勃:参与研究过程,资料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