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产业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
——基于两层次居民消费结构视角

2020-02-18 04:42张晓娟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呼和浩特010010
商业经济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居民消费农村居民流通

张晓娟(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呼和浩特 010010)

引言

改革开放给我国经济带来了持续快速发展,市场需求对于提振经济发挥了极大促进作用。完善的流通产业是激活市场需求的必要条件,然而当前我国流通产业发展不均衡,流通成本高、资源浪费、信息化水平低等问题严重,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流通产业发展滞后,严重抑制了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也阻碍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本文建立SLES模型,以2011-2018年我国农村地区流通产业发展状况和农村居民消费情况为研究对象,旨在了解流通产业对于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机制,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村消费增长提供理论依据。

流通产业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

在经济学流通领域,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商品流通和消费需求增长之间具有重要关系。商品流通是消费环节的前置条件,商品流通的先进程度影响着消费的最终水平,商品流通的具体方式、管理模式、流通站点分布等要素也对消费的最终水平产生影响。商品流通的结构调整和速度提升促进消费结构调整和速度提升,进而影响消费的最终水平。目前制约农村居民消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包括:流通产业在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不健全、流通产业在农村地区的产业化水平偏低市场分散、流通产业在农村地区的管理不规范且效率低。

本文在整理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农村居民消费分解成生活必须消费和拓展消费,考虑流通产业在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流通产业在农村地区的产业化水平、流通产业在农村地区的带动就业能力三方面因素建立回归模型,研究商品流通和消费需求的关系。为了使研究结果更科学准确,减少因考虑要素不足产生的误差,本文将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也纳入考虑范围。选取居民净收入Y作为控制变量,建立流通产业和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关系的回归模型:

其中,C、C0、C*分别代表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农村居民人均生活必须消费支出、农村居民人均拓展消费支出,Y代表农村居民收入,I代表流通产业在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P代表流通产业在农村地区的带动就业能力,M代表流通产业在农村地区的产业化水平,a是常数项,bi(i=1,2,3,4)代表自变量系数,ε、ε'、ε"代表误差项。

变量说明与模型估计

由《中国统计年鉴》可知,农村居民生活消费主要由食品支出、服装支出、住房支出、家庭设备及服务支出、交通通讯支出、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医疗保健支出、其他商品及支出组成。本文通过ELES模型,取8类消费支出做因变量,取农村居民收入作为自变量,使用SPSS17.0软件做回归处理,以确定不同年度农村居民人均生活必须消费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拓展消费支出。因极端数据对SLES模型结果影响较大,因此地区选取方面避免经济发达地区,时间段方面选取2011-2018年间连续年份数据,分组进行回归分析。

本文依托现有商品流通产业相关文献指标和《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数据开展讨论,选取农村地区批发零售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作为衡量流通产业在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指标,选取农村地区批发零售业企业内从业人数作为衡量流通产业在农村地区的带动就业能力的指标,选取农村地区批发零售业企业数量作为衡量流通产业在农村地区产业化水平的指标。因各个年份数据共有8组,样本数量较少,没有达到最小二乘法的大样本的样本数量不低于30的条件,各样本数据也具有一定相关性。因此,本文使用SIMCA-P软件的最小二乘法功能进行分析。

样本数据来自于2011-2018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和《中国劳动统计年鉴》。

实证分析—基于两层次居民消费结构视角

(一)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将样本数据带入ELES模型,将2011-2018年样本数据输入SPSS 17.0软件,结果如表1所示。

在显著性水平α=0.05时,模型通过F检验,R2不低于0.9。因此,ELES模型适用于居民消费结构。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βt=∑βit是所有边际消费总和。

人均拓展消费支出呈连续上升态势。我国经济发展逐渐步入快车道,农村居民消费能力逐渐增强,农村人均消费支出从2011年的2022.24元增长到2018年的4397.30元,8年间翻了一番。农村居民人均生活必须支出也从2011年的1247.66元增长到2018年的3119.19元,增幅高于农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2014年出现跳跃式增长。农村居民人均拓展消费支出增幅最低,但整体保持逐年增长态势,平均年增幅8.25%,从2011年的744.58元增长到2018年的1278.11元。以上数值均说明农村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在提高。

在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稳定增长的前提下,2014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必须支出的跳跃式增长使农村居民人均拓展消费支出出现下降,但迅速恢复了上涨态势,且增幅较下降前也有明显提升。2014年以前农村居民人均拓展消费支出平均增幅6.65%,2014年以后农村居民人均拓展消费支出平均增幅变为15.7%。整体分析,农村居民生活品质和可分配资金都在逐年提升,且在2014年由慢速增长向快速增长转变。2014年,受房地产行业过热、物价上涨等原因,使农村居民人均生活必须支出大幅增加,导致当年农村居民人均拓展消费支出短期走低。

农村边际消费倾向偏低且缓慢降低。2011-2018年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处于0.52-0.58区间,近半数超额收入并没有进行消费,农村居民消费潜力巨大。第一,由持久性收入消费理论可知,居民获取收入稳定,有利于提升边际消费倾向,并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居民获取的收入不稳定,则会抑制边际消费倾向,降低居民消费需求。第二,不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教育费用过高也让农村居民不敢消费,储蓄应对未来危机。第三,流通产业的发展不均衡也使有需求的农村居民很难获得需要的商品或服务,降低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欲望。

(二)流通产业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分析

考虑到价格因素会对分析结果产生影响,首先选取2018年为基期,使用当年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农村居民人均生活必须消费支出、农村居民人均拓展消费支出、农村地区批发零售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农村地区居民平均收入等指标进行处理。考虑到SLES模型应对极端数据能力弱,将2014年大幅波动数据在模型中剔除。使用SIMCA-P软件运算,得到流通产业发展水平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标准化偏最小二乘估计方程:

表1 农村消费结构变量统计

表2 农村消费结构和流通效率初始数据

上述结果参数来自于2个PLS成分,经过SIMCA-P校验得出,模型中2个PLS成分与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关联性高达85.95%、86.47%、93.48%,表明2个PLS成分的预测结果具有准确性。模型中2个PLS成分与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解释性高达93.85%、91.56%、98.24%,说明模型能够适应样本数据,对样本数据的解释能力较高。对模型回归结果异常点检验结果显示,样本数据均通过异常点检验,无异常点。经过以上分析可知,模型能够适应样本数据,能够根据样本数据得出准确结论。

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是影响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农村居民人均生活必须消费支出、农村居民人均拓展消费支出的关键因素,由SIMCA-P软件运算结果可得,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每提升1%,能够带动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提升0.7779%,并能够带动农村居民人均生活必须消费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拓展消费支出分别提升0.7995%和0.6671%。衡量流通产业在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农村地区批发零售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衡量流通产业在农村地区带动就业能力的农村地区批发零售业企业内从业人数,衡量流通产业在农村地区产业化水平的农村地区批发零售业企业数量均能提升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农村居民人均生活必须消费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拓展消费支出。

整合上述结果,流通产业的发展能够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提高,流通产业在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流通产业在农村地区的带动就业能力、流通产业在农村地区的产业化水平三方面促进系数分别为0.2839、0.0884、0.0090。其中流通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程度每提升1%,能够带动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提升0.2839%,可见提升流通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是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途径。

(三)农村居民消费流通效率分析

在经济学领域,流通速度、流通成本、流通效益是流通效率的三大要素,是流通产业投入与产出关系的直观表现,即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一定的资本投入能够产生资本产出的数量,是流通产业资本收益和产业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标。本文以流通效率作为衡量流通产业发展情况的指标,研究流通产业整体发展与农村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以2018年为基期,使用当年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农村居民人均生活必须消费支出、农村居民人均拓展消费支出、农村居民人均存收入等指标处理后,得到表2中的数据。

在模型中加入控制变量农民居民收入,根据样本数据特点,使用SIMCA-P软件运算,得到原始数据的标准化偏最小二乘估计方程:

上述结果参数来自于1个PLS成分,经过SIMCA-P校验得出,模型中1个PLS成分与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关联性高达87.34%、84.75%、76.23%,表明1个PLS成分的预测结果具有准确性。模型中1个PLS成分与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解释性高达91.36%、90.95%、74.28%,说明模型能够适应样本数据,对样本数据的解释能力较高。对模型回归结果异常点检验结果显示,样本数据均通过异常点检验,无异常点。经过以上分析可知,模型能够适应样本数据,能够根据样本数据得出准确结论。

农村人均收入对于农村人口消费能力的影响系数达到0.6235,是最主要消费提升的主要因素。流通效率也能够促进消费的提升,流通效率每提升1%,能够带动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提升0.4129%,并能够带动农村居民人均生活必须消费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拓展消费支出分别提升0.4516%和0.3862%。

流通效率的高低标志着流通产业的整体运行水平,流通效率提高能够有效激活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使消费需求转化为市场效益。流通效率对于必须消费的促进作用要强于其对拓展消费的促进作用,农村地区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加快了农村居民对于生活水平的追求,消费观念逐步向城市居民消费观念转变,但生产方式和较低的生活水平使农村居民更注重基本生活需求。因此,流通产业短期内需以满足农村居民生活必须消费为主,逐步向满足拓展消费转变。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农村地区流通产业流通效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并促进了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2011-2018年我国流通效率呈现总体上升趋势,个别年份出现下降。在我国经济起步阶段,流通产业面临资金不足、意识薄弱、劳动力不足等压力,是典型的粗放型发展方式,也制约了流通产业效率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型营销模式不断产生,地域壁垒被逐渐打破,民营资本大量涌入,促进了流通产业的迅速发展。

农村居民人均拓展消费支出呈现出由低速发展转向高速发展的特征,农村边际消费倾向持续处于较低水平。2014年是农村居民人均拓展消费增速的拐点,2014年以前农村居民人均拓展消费支出平均增幅6.61%,2014年以后农村居民人均拓展消费支出平均增幅变为15.6%。虽然受到农村居民人均生活必须支出高速增长的抑制作用,但农村居民拓展消费支出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说明农村居民对于拓展消费的需求不断增加,生活水平逐步提升。但是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持续处于较低水平,提升不明显,农村居民消费潜力还需挖掘,农村地区消费市场还需拓展。

(二)建议

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刺激居民消费。农村居民人均生活必须消费支出能力主要受到居民收入水平的限制,农村居民人均拓展消费支出能力主要受流通产业影响。我国应该进一步出台针对农村居民的福利政策,减少农村居民在子女教育、养老、医疗等方面的支出,并提高农村居民薪资水平,减少农村居民的资金压力,进而提高居民的消费信心。同时,提高农村地区教育水平,鼓励农村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培养,以提高农村居民素质和文化水平,对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优化流通产业结构,增加资本投入,营造良好的流通产业营销环境。2014年我国流通产业迎来短暂寒冬,但迅速恢复,并摒弃了粗放型发展方式,选择集约式方式快速发展。当前国内外市场环境不稳定,对流通产业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需要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加大资本投入,优化营商环境,以进一步提升流通效率,推动流通产业高速发展。

完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为流通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现阶段农村居民的拓展消费正是受到流通产业的制约,一方面流通产业在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不健全降低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欲望,流通产业在农村地区产业化水平偏低市场分散也使农村居民面对有钱无市的尴尬。要提升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一方面调整政策布局,提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另一方面,规范发展流通产业,为农村居民打造完善的消费市场。

猜你喜欢
居民消费农村居民流通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2018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居民消费
商贸流通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
俄罗斯农村居民就业、收入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