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贸流通业效率的区域性差异研究

2020-02-18 04:42博士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070
商业经济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流通业商贸流通

蒋 锋 博士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 100070)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流通业发展规模逐步扩大,现代化程度也不断提高,充分发挥了流通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基础性与先导性作用。我国政府在如何提升商贸流通业效率上进行探索和实践。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使得流通效率的提升成为我国经济高效发展需要突破的重要课题。另外,我国流通业发展在全国各地区之间存在不平衡的问题,重点表现为城市与农村在流通业结构上的密集与稀疏,以及东、中、西部地区流通业发展的差异。本文从区域发展的角度,研究我国商贸流通效率,对于提升我国商贸流通业效率、平衡不同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于流通效率,本文认为在流通业中资源配置优化程度即为流通效率。流通效率的高低会对流通业的运作产生影响。流通效率也受很多因素影响,诸如劳动投入、资本投入、相关配套设施的完备程度等因素。当前流通效率的方法研究主要是运用非参数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计算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然而,流通企业在经营中往往不是单一的盈利渠道,因而在此基础上使用Malmquist指数进行评价流通效率就不够准确。本研究在以往研究方法与成果总结的基础上,依据2001-2017年商贸流通业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东部、中部、西部不同地区之间的商贸流通效率的差异性。

我国商贸流通业效率的区域性差异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与指标选取

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商贸流通业效率的区域性差异,基于区域间比较研究,将我国大陆地区31个省、市、区作为研究样本,依据基本行政区划将它们划分为三大区域,即东部区域、中部区域以及西部区域,来进行研究与分析。其中,东部区域共包含8个省以及3个直辖市,具体有北京、上海、天津、辽宁、河北、山东、浙江、江苏、广东、福建和海南;中部区域共有8个省,具体包含黑龙江、吉林、河南、山西、湖北、湖南、江西以及安徽;西部区域共包含6个省、1个直辖市以及5个自治区,具体有重庆、四川、陕西、云南、贵州、青海、甘肃、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内蒙古。

商贸流通效率的评价指标从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进行量化,其中投入指标选取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运输线路长度作为投入量化指标;产出指标选取商贸流通业增加值和周转量作为产出量化指标。

表1 2001-2017年我国三大区域商贸流通技术效率均值

(二)实证结果与分析

1.我国商贸流通技术效率的区域性差异。采用DEAP2.1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商贸流通技术效率进行测算,结果见表1所示。通过表1中数据可以发现,在总体上我国商贸流通技术效率处于较低水平,2001-2017年期间,技术效率平均值为0.810,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还未能挖掘出要素资源投入利用潜力,在技术利用程度方面处于较低水平,商贸流通业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整体发展趋势上,我国商贸流通技术效率均值呈现出稳步上升趋势。在2008年之前,商贸流通技术效率的增长具有波动变化大的特点,同时效率值增长表现得不显著;而到了2008年以后,出现了较大变化,技术效率大幅度提升。这种变化说明以现有技术水平,商贸流通业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并且产出呈增长趋势。

表2 2001-2017年我国各省、市、区商贸流通技术效率均值及排名

表3 我国31个省、市、区2001-2017年Malmquist平均指数变动及分解结果

对比我国三大区域商贸流通技术效率的均值可以发现,东部地区均值显著地比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要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印证了以往研究中体现出的区域不平衡问题。东部地区商贸流通技术效率均值为0.963,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商贸流通技术效率均值分别为0.845和0.708。

东部地区凭借其自身具有的得天独厚区位特点和地理优势、建设良好和完善的基础设施、高度的对外开放程度、便捷和有吸引力的引资政策和制度,使得东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具有较高的技术效率均值。而中部地区则处于中等水平,在保持现有水平的基础上,要继续加强发展、统筹资源、提高效率。由于深处内陆地区、经济发展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落后、开放程度较低等先天条件,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较东部地区相比呈现出明显的劣势,致使其技术效率水平较东部地区处于极低水平。

再从时间序列上看,我国三大区域商贸流通技术效率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其中,东部地区从2001年的0.926上升到2017年的0.972,中部地区技术效率则从0.795上升至0.846,而西部地区则从0.658一直提高至0.706。在所有省份技术效率均值方面,中部地区的8个省份提升幅度最大,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提升幅度最小,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技术效率差距在逐步缩小。

表 2 提供了我国31个省、市、区2001-2017年商贸流通技术效率的平均值。上海市位居全国第一;西藏处于全国最低。东部地区商贸流通技术效率值较高,在东部11个省市中,有8个排名前十位,其中,上海、北京、广东、天津、海南分别排名为第1、2、4、5、6名,商贸流通技术效率值分别为 0.9968、0.9924、0.9765、0.9684和0.9532;中部地区8个省份中,有7个排名在前20名以内,均处于0.8698至0.6998之间,其中湖北、黑龙江、安徽排名靠前,商贸流通技术效率值分别为0.8698、0.8356、0.8051;西部地区除重庆(排名第3位)、四川(排名第19位)外,其他省份均列居第22名以后,其中,内蒙古、新疆、西藏更是排在了最末尾,技术效率值分别为0.6235、0.5898和0.5624。

从总体上看,我国31个省、市、区商贸流通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差异,东部11省市的商贸流通技术效率值较高,中部8省的商贸流通技术效率相对偏低,西部12省、市、区的商贸流通技术效率则明显靠后。我国三大区域商贸流通技术效率由东向西呈现递减趋势,表明我国商贸流通技术效率在区域上呈现出严重的不平衡现状。

2.我国商贸流通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域性差异。商贸流通效率的另一个表征形式为全要素生产率。基于动态的视角,依然采用DEAP2.1测算我国31个省、市、区的商贸流通全要素生产率,在此基础上再通过Malmquist指数分解法对于不同时期DMU在生产技术方面出现的变化进行评价。各个指标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和关系:TFPCH= TECH * TPCH =(PECH *SECH) * TPCH。通过数据处理得出我国31个省、市、区2001-2017年 Malmquist指数及分解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在2001-2013年期间,在商贸流通业方面分析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只有2008-2009年处于比1小的状态,剩下其余时间全部比1大。从2013开始,直至2017年,此期间的Malmquist指数则都比1小。通过此现象可以发现,近年来我国商贸流通效率持续下降,这可能与近年来我国零售业整体经营受阻、实体零售经营陷入困境等有一定关系。在2008年,该年度的Malmquist指数比1小,导致这个结果的重要原因为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随后我国政府出台了诸多鼓励政策以实现扩大内需。因此,在一系列政策指引和刺激下,2009-2013年期间,Malmquist指数再次得以快速增长。技术效率在2001-2004年、2005-2006年、2008-2009年、2014-2015年、2016-2017年这几个时间区间是恶化的;技术进步指数在2001-2005年、2007-2008年、2009-2011年、2012-2014年这几个时间区间恶化;纯技术效率在2001-2002年、2005-2006年、2007-2009年、2014-2015年、2016-2017年这几个时间区间是恶化的;规模效率在2001-2007年、2008-2010年、2014-2016年这几个时间区间是恶化的,在剩下的时间区间内不同指数则为不同程度增长。

2001-2017年,虽然我国商贸流通业从整体上看出现了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不过由于其行业规模分散,导致较为严重的规模不经济现象,进而致使其效率提升非常缓慢。根据现实发展情况以及前沿研究分析结果可知,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中还存在基础设施重复建设严重、商品市场以及流通体系分散较大、规模效应严重不高等很多复杂和严重的问题。同时,由于在整体上,区域性发展并未有科学规划,因此商贸流通业仍然处于较低社会化程度水平;流通企业市场经营分散,其流通商品缺乏与市场的长效合作机制。因而,需要从源头出发,一是整合社会资源,二是优化资源配置,三是调整产业结构,进而发展规模经济,促进商贸流通业效率的提升。

表4 2001-2017年各省份商贸流通业平均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变化及其分解

为分析我国三大区域的流通效率变化,可以对全国31个省份商贸流通业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进一步分解,进而得到我国商贸流通效率变化存在的区域差异,如表4所示。

从表4的计算结果可以发现,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以及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结果得出,其年增长均值均比1大。其中,中部地区提升最高,为1.007;东部其次,为1.006;西部最低,为1.001。从中看出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商贸流通效率增长存在差距。西部地区商贸流通的效率增长比东部和中部低的主要原因在于西部地区商贸流通基础薄弱,东部地区商贸流通效率增长相比中部略低,这主要是因为东部地区在商贸流通业技术、企业规模上本身就具有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是各方资源汇集的重要区域,因此导致其市场竞争激烈。市场竞争致使经营主体之间有了价格竞争,这就导致其在一定程度上对流通效率提升产生了弱化作用。此外,技术的更新和规模的经济效应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而在短期内增长效率提升不明显。中部地区是流通效率增长最快的区域,这与其本身的发展潜力具有密切的关系。中部崛起的政策方针效果显著。

对策建议

在我国区域商贸流通发展真实现状与实际情形结合的基础上,提出促进和推动商贸流通业大力发展,有效提升商贸流通效率,缩小东、中、西部区域商贸流通发展差距的政策建议:第一,强化中西部地区流通业发展。中部地区应紧紧抓住“中部崛起”战略机遇,发挥出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吸引东部地区的人才、资金等,拓展西部地区市场规模,形成连接东西部商贸流通业关键通道和重要渠道。通过互通有无,实现西部地区向东、中部地区学习先进的商贸流通业发展经验,加大是对西部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完善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企业规模,提升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竞争优势,努力缩小与东、中部地区的差距。第二,注重区域商贸流通业协调发展。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现状,引导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继续保持东部地区在技术上的发展优势。与此同时,通过流通体制的改革,提升商贸流通效率。在中部地区,要保持商贸流通业以现有发展速度继续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着重加强技术创新体系设计与构建。西部地区要着力帮助、促进要素和资源的合理投入,提高商贸流通业的技术效率。第三,提高流通技术创新水平。通过研究市场需求与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商贸流通企业开展研发工作,培养并储备研发团队,努力实现自主知识产权的积累与应用,扩大行业经营活动。拓宽多方融资渠道,通过整合与吸纳社会各界资本与投资,设立流通业基金,为企业提供相应的财政支持和财政援助。围绕商贸流通业提供和完善技术创新服务,重点建立服务机构并加强技术研究推广,逐步实现服务组织规范标准,进而达到通过金融服务来支撑商贸流通行业并助力技术创新。

猜你喜欢
流通业商贸流通
“互联网+”背景下肇庆市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路径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商贸信息
商贸信息
商贸信息
商贸流通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