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银(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河南新郑 451150)
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要增强消费对经济的基础性作用,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又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流通 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指出要顺应商业变革和消费升级趋势,促进流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推动传统流通企业创新转型升级,全面推动流通业发展,促进国内商业繁荣,刺激消费潜力。技术作为一个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决定了该产业是否能实现优质化发展。流通业技术不断进步和积累,对提高流通领域的生产力,提升流通系统的运行效率,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受到国内外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我国流通业在技术创新发展方面仍不够强,流通服务供给的有效性有待提高。在当前劳动力红利逐步弱化、资金投入的边际效益递减、全社会物流成本增加的背景下,流通业发展受到瓶颈制约,对培育优质的消费环境来说带来了一定困扰。所以说,如何从技术创新和积累层面,找到有效的流通业兴起之路乃是当务之急。因之,研究流通业技术创新与积累对流通产业发展的作用机理与作用强度,在当前具有重要意义。
上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Abernathy N和Utterback M在研究创新与产业发展关系时,提出了A-U模型。该模型引入了一种主导设计理念,认为一个产业的技术创新与积累包括了技术工艺的创新积累和产品额持续创新两个层面。借鉴A-U模型,本文从技术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两个层面,分析流通业技术创新与积累对流通业发展的影响机理。
机理1:流通业通过不断积累知识和改进技术,内生地推动流通产业发展。
技术创新与积累就是一个主体不断引入新技术的过程,一般是通过技术积累实现生产要素的新构成,从而变革原有的生产经营方式,实现新的发展。可以将这种影响机理定义为技术创新与积累对产业发展的内涵式作用机理。罗默模型解释了一个产业的内生经济增长机理,其中最重要的力量源泉就是技术创新和积累,即技术对一个产业的增长具有内生地推动作用。
从流通业的角度来看,技术对其发展的内生式影响机理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解释。第一,技术创新与积累可以实现流通业的规模效应。事实上,技术是产业的一类特殊商品,创新开发需要企业承担较高的研发费用。而随着流通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不断开展,企业自身也存在着一条下降的供给曲线,技术的不断积累可以不断降低流通企业的成本,包括交易成本、组织成本、管理成本等,于是产生产业规模效应,从而带动流通产业发展。第二,依托技术可以加速流通业的标准化建设,从而推动流通业发展。标准化技术包括商品标准编码技术、流通设备标准技术、条形码技术、人工智能化技术等。长期以来我国流通业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强度较大,承担了仓储、分拣、配送、售货等许多业务。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流通活动过程中的标准化技术应用也在不断增强,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传统的手工技术,而且也依托于自动化的处理技术而提高流通效率,也即推动了流通业发展。第三,技术可以畅通流通环节,提高流通效率。流通业是一个复杂的部门系统,其内部涉及到批发、零售、仓储、物流等许多环节。通过技术的导入,可以增强各环节之间的连贯性,优化流通产业链,同时也能为消费者的购物、付款、取货等畅通渠道,带来更多需求便利,而这都是流通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图1 我国流通业技术进步贡献的变化情况
机理2:流通业通过技术创新和积累,衍生出新型流通业态模式,从而外延式地带动流通业发展。
产业业态的衍生,是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而这又往往是跳跃式地出现的,并非连续性的,其主要原因在于技术的创新与积累。从流通业的角度,技术的多元化为其内部业态的多元化提供了有效支撑,带动形成多元化的流通业态模式,从而推动流通业进一步发展。可以从几种典型的业态升级进行解释:第一,连锁经营业态格局是技术积累带来的重要结果。以往,我国零售基本是传统的超级市场,但这种业态曾一度陷入困境,而技术的积累带来了业态模式的创新与更新,衍生出连锁经营的业态模式,比如苏果、永辉等。这种经营直接向制造商批量进货,有利于降低采购成本和拓展市场,适应市场需求。第二,电商是技术升级带来了的直接产物。随着技术革命的不断更迭,尤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传统的流通业态发生了重大裂变,电商业态异军突起,成为我国流通业的一支重要力量。电商的不断应用,降低了流通成本,同时也培育了新型的消费方式,因此对流通业发展具有重要贡献(吴学雁、张延林,2017)。当前,国内B2C、C2C等业态模式不断兴起,也正是电商大潮下的重要产物。第三,信息技术的不断导入,衍生出新型高效的物流业态。随着物流业与信息化的不断融合,物流过程也不断由纯人工的搬运式向机器化运输式转变,大数据技术、云技术、人工智能不断应用到物流过程中,智能仓储、自动化调配、信息跟踪等不断强化,使得整个物流业态效率提升,有效降低流通成本,从而提升流通效率(梁林蒙,2018)。总之,通过技术积累衍生出新型的流通业态模式,可以形成新的流通增长点,总体上驱动流通业进一步发展。
表1 内生式影响的回归结果
表2 外延式影响的回归结果
结合A-U模型和以上机理分析,本文按照两种机理路径,通过两个模型,实证分析流通业技术创新与积累对流通业发展的影响。其中,第一个模型是呼应前面的影响机理1,即技术创新与积累对流通业发展的内生式影响;第二个模型是呼应影响机理2,即技术创新与积累对流通业发展的外延式影响。对于第一个模型,从内生式的影响路径来看,技术实际上表征为一类生产要素,可以将它与劳动力、资本等要素置于一个模型框架下,检验流通业的生产要素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但是,学术界对于生产要素的模型一般是采用C-D生产函数的,因变量用规模水平变量表示。为了更加准确反映流通业发展,本文采用效率指标替代规模指标。基于C-D生产函数,本文构建第一个模型如下:
其中,y表示流通业发展水平,采用流通业发展效率表示;A表示流通业技术创新水平,这里技术本身作为一种要素积累;K/L表示资本要素与劳动要素投入之比,即资本劳动比率;C和M均为控制变量,其中C为国民消费水平,M为宏观经济发展水平,两个变量分别用于检验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对流通业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α表示系数;t表示年份;ε是模型的随机误差项。
第二个模型讨论技术创新与积累外延式推动流通业发展,从前面的机理分析可以看出,这种影响机理事实上已经将技术的积累转化为实际的业态模式了,因此可以用具体的业态水平作为变量。与第一个模型保持一致,仍采用流通业发展效率y作为因变量,于是构建模型如下:
其中,CR表示连锁零售业态发展水平,WR表示电商发展水平,LR表示新型物流发展水平;其余变量定义同上;β表示系数,ω表示模型的随机误差项。
基于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采用我国流通业2003-201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作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流通业即采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三者的总和。所有指标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统计年鉴》、国研网统计数据库。统一用流通业的发展效率来表示流通业发展水平。在指标上,本文参考目前学术界比较常用的方法,采用人均流通业增加值来表示。这里采用人均流通业增加值而非人均流通业销售额,是因为增加值体现了一个产业的新增价值,较销售额更能体现效率性。
第一个模型涉及到的自变量:第一,流通业技术创新水平。对于流通业的技术要素,目前没有直接的指标衡量,为此本文采用索洛余值法对技术要素进行测算。具体地,首先建立流通业产出增长率GQ关于流通业劳动要素投入增长率GL和资本要素投入增长率GK的生产函数模型,通过回归可分别得到GL和GK对于GQ的影响弹性gL和gK。根据索洛模型定义,产出水平中无法通过劳动和资本要素贡献得到的量,即为技术进步贡献带来的。于是,技术要素A可采用技术进步贡献衡量,并通过余值进行计算:
A(t)= GQ(t)-gL* GL(t)- gK* GK(t) (3)
具体结果如图1所示。第二,资本要素与劳动要素投入之比。该变量是考虑到因变量采用人均流通产出(即Q/L),原C-D生产函数两边同时除以劳动力要素L而得到的。其中,劳动要素采用流通业年末从业人数表示,资本要素采用流通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表示。第三,国民消费水平,采用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额表示。第四,宏观经济发展水平。设置该变量,是考虑到流通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是关联面较广的产业,不仅与农业、制造业、建筑业的重要上下游关联产业,也与第三产业有密切关联,因此宏观经济的发展对该产业的发展也可能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采用人均GDP,衡量宏观经济发展水平。
第二个模型涉及到的自变量:连锁零售业发展水平,采用连锁零售企业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表示;电商发展水平,目前国内面向消费者的电商销售普遍采用B2C、C2C等模式,而这些模式本质上都是网络零售的重要范畴,因此本文采用网络零售总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衡量电商发展水平;新型物流发展水平。目前,关于新型物流业态方面仍缺乏相应的统计数据,虽然国内已开始发布智慧物流指数,如2016年全国智慧物流指数为40.9,但是该指数并没有扩展到之前的年份。基于此,本文切换选取角度,从物流专业化和物流成本方面出发选取衡量指标。物流专业化和物流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定区域内的物流业效率情况,因此间接地衡量新型物流发展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在具体指标上,本文采用物流业专业化水平与对数化物流成本的比值进行衡量。其中,物流专业化水平参考艾麦提江·阿布都哈力克等人(2018)的方法自行测算,物流成本采用全社会物流费用表示;其余变量在前面已做说明。
1.机理1的实证结果——内生式影响检验。以式(1)为蓝本,采用stata软件进行估计,得到回归结果,整理如表1所示。
由回归结果可知,该模型的整体性是比较显著的,且变量的符号基本符合预期,因此根据结果进行分析具有统计意义。我国重点观察技术变量A的结果。lnA(t)的回归系数为0.4693,T检验值为2.2385,在5%的水平上显著。据此可知,我国流通业技术要素的贡献,可以显著推动流通业发展,这显然是符合一个产业的技术内生性作用效应的。基于我国流通业的经验结果,技术要素投入每提升1个单位,可以显著促进流通业发展效率提升0.4693个单位。根据影响机理1,流通业技术要素的不断投入,可以发挥对产业的内生性作用,主要通过规模效应、标准化提升和流通环节的打通,有效降低流通成本,提升流通效率。
变量ln(K/L)(t)的系数为0.7191,在1%的水平上显著,可见流通业资本劳动比率对流通业效率的提升也有显著促进作用。该结果也表明我国流通业不仅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也是具有一定资本密集性质的,流通业人均资本的占有量越高,则流通业发展效率也越强。总体来看,我国流通业的劳动力和资本要素投入都是呈现明显增长的,但是技术供给增长速度却没有固定资产增长快,以致于既有技术水平下的资源配置效率难以得到充分提高,从而制约流通业效率的提高。其余变量lnC(t)和lnM(t)的系数都是显著为正的,而且系数值都比较高,说明了我国社会生产和社会消费水平的提升,也是流通业发展的重要外部推动力量。
2.机理2的实证结果——外延式影响检验。再次使用stata软件,对式(2)进行估计,表2给出了相应的整理结果。首先,连锁零售业态的变量系数为0.3467,在5%的水平上显著。由此可见,连锁零售业态的出现,是促进我国流通业效率提升的重要标志。而要实现连锁经营模式,势必要有相应的技术支撑,包括连锁化解决方案的设计、连锁商业扁平化管理技术、门店数据库系统等,都需要通过技术的升级才能实现。而回顾这一商业业态演进过程,早期基本是以集贸市场和百货商店等为主,虽然在一定区域内集中,但是内部管理秩序并不通畅,商场之间联动、店铺与上下游运营商之间联动均比较缺乏,而连锁经营模式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状况。
其次,电商业态的变量系数为1.2083,在1%的水平上显著。据此表明,我国电商业态的发展,对流通效率提升具有重要贡献。随着第三次技术革命不断推进,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涌入,直接带动了电商发展,2018年我国网络零售发展指数达到140.6,较2014年增长了30%左右;2018年四季度B2C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53万亿元,较2014年增长了200%以上。这些数据都充分显示了电商零售增长之快,而电商凭借其便捷的购物和交付渠道,明显降低了流通成本,提高了流通效率。
最后,新型物流业态的变量系数为0.8372,在1%的水平上显著。因此,我国新型物流业态的不断发展,也是促进我国流通业整体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而新型物流业态也是技术变革与技术积累所催生的,尤其是自动化的仓储、调拨和数据分析技术,都是在信息化时代下的重要产物,而这些技术的应用则明显提高了物流业态的运行效率,从而为流通业的整体发展畅通了渠道。
综上所述,技术的不断积累和升级,可以催生出新型的流通业态和模式,这些业态模式往往具有更高的运行效率,在整个流通产业链上的某些重要环节运作,从而更加为流通链“通筋活血”,有效畅通了流通过程,例如连锁经营畅通了传统零售的产供销渠道,电商业态使零售环节更加灵活,新型物流的引入,有效加快了物流过程等。可见,技术通过催生新型流通业态,超脱技术本身,以多种高效的业态模式刺激新的流通发力点,从而外延式地带动流通业发展。
本文通过机理和实证递进式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我国流通业技术创新与积累对流通产业发展的影响效应。首先,借鉴A-U模型框架,流通业技术创新与积累对产业发展的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一是技术本身作为一种要素,与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一样,是能够内生式地驱动流通业效率提升;二是通过技术创新与积累可以催生新型高效的业态模式,并依托这些业态模式推动流通业效率提升,这是一种外延式的推动作用。其次,基于机理分析,分别构建一种机理的实证模型,实证结果也验证了两个模型的研究变量均充分表现出显著性,并且结果也是符合预期,这就表明以上流通业技术创新与积累对流通业发展的两种作用机理在我国流通业的发展过程中是成立的。
尽管如此,也应该了解到,虽然我国流通业的发展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效,但当前总体上集约发展还不是很充分,许多研究也表明我国流通业的技术效率仍不够高(董誉文、徐从才,2017;邵桂波,2018),从而在流通业资本投入快速增长过程中导致了实际资源配置效率跟不上规模增长速度的问题,制约了流通业的高质量发展。根据本文研究,笔者建议:第一,加大政策扶持,进一步鼓励和支持流通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政府应适度提高对流通企业技术创新的奖励程度,鼓励流通企业通过自主设立技术研发平台,或与专业机构合作等形式,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不断积累技术经验,从而为流通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技术动力。第二,积极选商引资,提高流通业项目质量。我国流通业发展到现阶段,积累了相当的存量,部分企业主体存在着资金投入大但技术滞后的问题,但这些局面短期内较难实现扭转。对此,应在增量上下功夫,要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强调选商引资,尽量选择一批成熟度高、效益好的项目入驻,从而为后续流通业的发展注入优质产能。第三,依托技术培育新型流通业态,增强对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要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的强大作用,推动大型超市、便利店、专业市场、物流等业态进一步与信息化衔接融合,培育形成更加智能的新兴业态,同时也要加快电商与实体流通业态的无缝融合,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流通新模式,进一步优化流通各环节,从而提升流通业的发展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