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雪(天津天狮学院 天津 301700)
本文重点研究流通环节中交易主体对交易必需服务的专业化决策问题。考虑一个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市场,该市场存在1种商品和n种交易所必需的服务,如信息服务、物流服务等;每完成1单位商品的销售,需要以上n种服务各1单位,每种交易必需服务的交易效率均为k,商品的销售均由中介商完成,单个中介商所能销售商品的数量仅取决于其可用的交易必需服务的数量(石春连,2017)。
本问题仅考虑商品流通环节中交易主体对交易必需服务的生产决策问题,假设所有主体的劳动禀赋为L,商品交易的必需服务为交易必需服务1、交易必需服务2…交易必需服务n。忽略同类商品的差异,那么,对于一个充分竞争的、稳定的市场而言,类别相同的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必然相同(李延晖等,2018),因此假设商品的批发价格为w,零售价格为p,服务i的价格为psi。当一种新模式出现时,该模式下的商品零售价格只要不高于原商品零售价格即可被市场接受,而销售者会在市场接受的前提下尽量提升商品零售价格以提高自身收入,因此可以认为不同模式下的商品的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均为定值。流通环节交易主体对投入每种必需服务生产的劳动稟赋、每种必需服务的购买和销售量进行决策。每种交易必需服务的生产函数如下:
其中,i=1,2,3…n,si为交易必需服务i的自给量,sis为交易必需服务i的销售量,ai为交易必需服务i生产的专业化经济程度,li为流通环节交易主体生产交易必需服务i投入的劳动禀赋。本文认为ai>1,即边际收益递增,这是专业化生产的优势,也是企业进行专业化生产的动力。每个流通环节交易主体的劳动禀赋约束为:
中介商和服务商对每种服务的生产量、销售量等进行决策。中介商最终所得的服务量为购进服务量与交易效率的乘积,中介商销售商品的数量由其所用的服务量决定。本文中忽略商品的交易效率,仅考察交易必需服务的交易效率。那么,流通环节交易主体的收益函数为:
流通环节交易主体选择最优生产运营模式的决策如下:
其中,Q为销售商品的数量,psi为交易必需服务i的价格,sis为交易必需服务i的销售量,sib为交易必需服务i的购买量,λ∈[0,1] 为零售服务使用量系数,因为中介商需要向生产商购买商品并向消费者销售商品,包含“批发”及“零售”两个交易环节,故其所使用的交易必需服务量必然大于零售环节所使用的服务量,即商品的零售量(鲁衎,2018)。但是同样数量的商品,其批发和零售所使用的服务量一定不同,一般批发所使用的服务量小于零售所使用的服务量,如批发时货款的结算只需一次,而零售时货款的结算次数与商品销量基本相同,因此引入λ这一参数表示零售所使用服务量的占比,本文中这一参数是外生给定的。
假设所有交易必需服务的价格和生产的专业化经济程度相等,该模式的模型简化为:
为进一步简化模型,本文提出以下定理:定理1:流通环节交易主体在最优生产运营模式中不会同时购买和销售同一种交易必需服务。定理2:流通环节交易主体在最优生产运营模式中不会销售一种以上的交易必需服务。定理3:流通环节交易主体在最优生产运营模式中不会购买和生产同一种交易必需服务。基于以上定理,假设交易主体选择生产交易必需服务1、交易必需服务2……交易必需服务m,共m种交易必需服务,购买剩余的交易必需服务,那么优化问题式(5)可以简化为:
与定理2证明类似,可知目标函数在l=0或l=L/m处取到最大值。若l=0,则为只购买服务的中介商;若l=L/m,则为只销售服务不购买服务同时不销售商品的服务商。对于一个系统而言,不可能只存在购买服务的中介商,因此必然存在销售服务的服务商,那么l=0与l=L/m均为该问题的最优解。同时,当市场稳定的状态下,以上两种模式中介商的收益与服务商的收益相同,否则收益低者的模式会向收益高者转变,导致系统无法保持稳定。那么有:
解得服务价格为:
那么当中介商生产m种服务、购买n-m种服务时市场中每个主体的收益为:
表1 中介商生产、购买交易必需服务种类与交易效率关系
表2 算例分析参数取值
在不同的交易效率下,中介商和服务商将选择收益最大的模式。若中介商生产m种服务时市场中每个主体的收益最大,则有:
若Pm≥Pm+1,即:
同理,若Pm+1>Pm+2,则:
那么A关于m的导数:
A为m的减函数,因此:
那么,当Pm≥Pm+1成立时,必有Pm+1≥Pm+2成立,从而Pm≥Pm+2。以此类推,若式(16)成立,那么:
同理,可得:
综上所述,不同交易效率下中介商生产和购买的交易必需服务种类如表1所示。本文以n=3为例作示意表1展示中介商对交易必需服务生产的专业化演化路径。下面采用一些具体数据进行简单的算例分析,其中交易必需服务种类取其为定值10,专业化经济程度取值1.5、2、3,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在表2的参数取值情况下,表1的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1.生产。交易主体根据上一轮学习后所制定的生产经营策略进行交易必需服务的生产,如果交易主体选择销售商品,则其作为中介商需要考虑对不同交易必需服务的生产量,争取保证购买不同的交易必需服务后其可用的交易必需服务量不小于其所希望销售的商品量。在仿真开始之前,每一个交易主体的生产经营策略会首先随机生成,主体按照此随机策略开展生产。
2.交易。交易主体根据上一轮学习后所制定的生产经营策略进行交易必需服务的交易。如果主体选择销售商品,则其作为中介商需要购买不同的交易必需服务以保证其可用的交易必需服务量不小于其所希望销售的商品量。交易中,不考虑同类交易必需服务的差异,交易双方随机匹配,如果买方的需求和卖方的供给匹配,则达成交易。交易行为由服务商主导,所需服务购买完成的中介商和所售服务售罄的服务商退出随机匹配的序列。商品需求依次分配到若干随机选中的中介商上,且保证除最后一个外每个中介商的销售商品全部被市场需求所消化。根据前文所述,本仿真中设定中介商会将一半收入分配给服务商,假设中介商的收入为In,那么其购买交易必需服务的价格为:
其中,n为交易必需服务总数,m为中介商选择生产的交易必需服务种类,L为每个中介商的劳动禀赋约束。
3.学习。在每轮交易结束后,各个交易主体计算本轮获得的收益,并参照自身和其他交易主体在本轮的收益制定下一阶段的策略。中介商需要决定交易必需服务的生产种类。每个中介商会随机选择市场上的其他中介商进行比较,衡量自身与他们的收益存在的差距,然后选择收益更高的中介商为标杆,对他们的经营模式和交易必需服务的接受价格进行一定的模仿。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会为每个中介商随机选择4个中介商,并比较他们的收益,其中中介商会向收益比自身高的中介商学习,概率为:
表3 不同参数下中介商生产及购买交易必需服务数与交易效率关系
即向收益更高的对象学习的概率越高。
在每一轮的交易主体完成交易后,环境主体根据市场上交易主体的收益进行下一步操作。若交易主体在仿真迭代中的收益低于设定的阈值,那么该主体会被退出市场。若市场上的交易主体过少导致场内的交易必需服务和商品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时,环境主体根据需求引入新的交易主体,这些交易主体根据市场需求选择经营模式,并根据选择的经营模式决定自身的市场行为。
在本仿真实验中,变量和参数的赋值如表4所示。在仿真实验的初始条件下,环境变量自动生成100个初始主体、100个市场总需求和10个交易必需服务类型。每个初始主体,即中介商的劳动禀赋均为10,淘汰收益阀值为20,每个交易必需服务类型的经济专业化程度均为1.5。由于本次仿真实验中有零售活动,因此零售使用量系数为1,即中介商生产的每个交易必需服务均可以向消费者零售。在每轮仿真实验结束之后,若市场上某一类交易必需服务的需求量缺口超过10%时,环境主体会引入新的变异主体,这些主体数量不超过主体总数量的10%。在实验过程中,交易效率在0-1的范围内变化,每次变化单位为0.1。当交易效率变高之后,环境主体引入新的变异主体以打破市场平衡,促进市场进一步演化,每次引入的变异主体均为10%。每轮迭代后,收益超过20的主体才能参与下一轮的迭代,迭代总次数为100次。
1.中介商平均生产交易必需服务种类。由图1可以知道,中介商的交易必需服务种类和交易效率呈相反的变化趋势。中介商的交易必需服务种类越多,交易效率越低。随着中介商提供的交易必需服务种类逐渐减少,交易的效率随之提高。在中介商提供的交易必需服务种类为1时,交易效率达到最高值9。
根据图2可以知道,服务商提供的交易必需服务类型的数量也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并在1处达到稳定状态,且服务商的交易必需服务类型数量减少的速度要快于中介商,这说明市场上的交易主体都在朝着专业化的方向演化。
2.流通环节交易主体数量变化。根据图3可以看到,随着交易效率提高,中介商数量从原来的100个不断地减少,当交易效率大于0.55之后,中介商的数量保持在10个以内。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随着中介商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中介商提供的交易必需服务种类减少,每种交易必需服务数量增加,由于实验设置的每种交易必需服务的需求量有限,所以市场会淘汰多余的中间商,通常情况下专业化程度高、交易效率高的中介商会被市场保留下来。
图1 中介商平均生产和购买交易必需服务种类变化情况
图2 交易必需服务平均生产种类变化情况
图3 流通环节交易主体数量变化情况
图4 流通环节交易主体平均收益变化情况
同时,服务商的数量在交易效率低于0.2时为0,在交易效率大于0.2时开始不断增加,在交易效率达到0.4时开始呈不断减少的趋势。这是由于随着中介商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市场对服务种类的需求开始提高,对交易必需服务总量的需求也开始提高,因此服务商数量呈爆发式增长并根据市场演化不断减少数量。
总体上,市场上的交易主体即中介商和服务商的数量呈不断减少的趋势。这说明专业化会提高生产力,而交易成本限制了专业化的发展。随着交易效率提高,市场上的交易主体会减少,各个行业的垄断企业开始出现。未来的中介商会逐步转变为专门提供交易必需服务的服务商。
3.流通环节交易主体平均收益。交易主体变更经营模式的动力是不断获得更高的收益,随着交易效率的不断提高,市场上的交易主体获得的收益也会不断增加。如图4所示,当交易效率低于0.2时,市场上的交易主体的收益保持稳定状态;当交易效率高于0.2时,交易主体的收益开始呈上升趋势。交易效率越高,中介商专业化程度越高,同时获得的收益也越高。当交易效率为1时,市场上的交易主体的收益高达250,大约是交易效率低于0.2时的3.3倍。
图5显示了交易必需服务价格与交易效率之间的关系。在交易效率低于0.2时,市场上不需要交易必需服务,因此价格为0;当交易效率高于0.2时,专业化催生出交易必需服务需求,交易必需服务开始出现,而交易必需服务价格开始随着交易效率的提高而不断提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随着中介商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很多中介商不再自己提供交易必需服务,而是选择从外部购买这种服务,这就导致市场对每种交易必需服务的需求和交易额不断增加,交易价格随之增加。
4.交易必需服务的总交易量、交易额及交易总成本。从图6得,当交易效率在0-0.2之间时,交易必需服务的交易量几乎保持不变,为0值,在此区间交易必需服务的交易量主要受交易必需服务的交易种类影响;当交易效率在0.2-0.5区间时,随着交易效率的提升,交易必需服务的交易量也会增加,且在这个区间几乎成直线上升趋势,当交易效率达到一个程度时,交易必需服务的交易量渐渐稳定,在900附近波动。从上文分析可知,中介商关于交易服务的产生会随着交易效率的增加而逐渐减少,且其中的交易种类会随之逐渐增加。但是,因为在之前的假设中市场总需求时固定值不发生改变的,所以每个中介商对每个服务种类的需求时固定不变的,所以在理论中交易服务的总交易量应该是随着交易中交易的品种增多而大幅度增多的,且理论上应该呈阶梯状的形式增长。但是,由于仿真假设中主体的最优模式选择时,是存在一定的概率的,所以实际产生的图像会更加平滑。在加以效率达到0.6时,交易必需服务的交易量达到饱和化,所以这时的交易必须服务需要全部专业化。此时,中介商中提供服务,其他种类需要完全由市场渠道获得。
图5 交易必需服务价格变化情况
图6 中介商平均生产交易必需服务种类变化情况
图7 交易必需服务市场的总交易成本变化情况
经过进一步数据统计,图7结果表明交易必需服务的总交易额及总交易成本与交易效率有一定的关系。随着交易效率的增加,交易必需服务的总交易额也随之增加,且交易效率在0.6时达到高峰,之后会下降一点后在高峰附近波动。交易额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交易必需服务的价格、交易总量、交易成本三种。由图5、图6得,随着交易必需服务的价格得增加,交易量也会增加,且导致交易总额也会相应增加。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交易必需服务市场的总交易成本会是增加后减少,在交易效率k≈0.4时达到高峰,此后呈下降趋势,当交易效率在1时没有交易成本,故总交易成本应为0,所以在交易成本的影响下总交易额会持续上升,在达到高峰后(交易效率=0.7)呈现稳定波动现象。
在本部分中,得到的结论与现实中电子商务流通环节交易主体的发展趋势基本一致,本文通过京东商城与苏宁易购作为说明对象来说明这一情况。
在京东建立之初,其主要是通过中介商身份来跻身市场竞争中,此中介商是通过电子商务的形式连接生产商与消费者。京东通过生产商或者其他供应商来购买商品,然后通过电商平台连接消费者,向消费者贩卖商品,同时其自身生产交易必需服务,完成自己得物流系统、支付平台,从而完成整个交易过程。 最近几年,京东的经营模式有所变化,其物流部门与支付部门独立经营。也就是说京东商城负责经营销售,其物流与支付工作变为企业间交易,此交易一方面在京东系企业间进行,如京东商城、京东金融、京东物流等,另一方面也与其他公司达成交易,如与物流服务(顺丰、中通等)达成协议、购买银联等支付企业实现支付功能等,以此种形式来完成平台上的交易。
苏宁易购与京东的某些方面基本一致,都是综合化的电商中介者,在苏宁易购刚建立时,其也有自营的物流服务、支付服务、交易平台等交易必需服务。随着苏宁易购进一步发展,其各个部门也开始独立起来,由内部生产变为外部生产、自用变为交易等行为,但是其主要的核心工作还是商品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