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翔南(西京学院管理技术系 西安 710123)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量及发展速度得到快速增长,至2017年,我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位(田利涛,2018)。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逐渐注重经济发展的绿色化、可持续化,开始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进入了“经济新常态”发展时期,国家经济发展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过渡,并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概念,从而表明我国经济开始转型,其推动经济发展的动能也随之发生变化(张新美等,2018)。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内需一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刺激点,在经济转型前,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而随着经济的转型,第三产业已经替代了第一、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因而扩大内需、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成为政府的重要任务(孙才仁等,2013)。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的核心,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发展绿色、可持续经济的重要战略,国家也在积极制定一系列战略,为现代化服务业的发展提供经济、技术、政策制度等支持。如2017年政府报告中重点强调了服务业的发展战略及改革措施,并基于服务业总结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构变化;国家将服务业作为“十三五”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内容(颜毓洁等,2016)。因而,研究城乡消费结构与现代服务业之间的关系,对发展现代化服务业、改善城乡消费结构、推动国民经济健康良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现代化服务业的概念,因分析角度和认识方位不同,有着多种认识和解释,现代服务业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其在业态、方式、结构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并在高新技术的利用力度方面也远远大于传统服务业。因而,现代服务业可以理解为借助高新技术、现代化模式,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高产值、高科技含量的生产及生活服务。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收入持续增加,消费能力也得到有效改善,同时,居民的消费观念也得到改变,从初始解决温饱的消费逐渐向品种消费,到现阶段的品质与品牌消费转变。在该过程中,居民的消费需求不仅仅局限于物质,而越来越重视精神需求,消费结构逐渐呈现出系统性、综合性的特征(胡阳阳等,2018)。
我国城市发展速度较快,其居民温饱问题解决较早,消费支出的覆盖范围较广,并且消费观念比较前卫,因而城市居民的品种消费升级较快。恩格尔系数反映的是食物消费支出占家庭总消费支出的比重,是衡量居民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图1数据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恩格尔系数,由图1可知,2008-2018年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从2008年的15781元增长到2018年的39251元,而恩格系数不断下降,并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浮动空间,从2008年的33.7%降低到2018年的27.7%,表明城市居民在食物支出的比重越来越小。
图1 2008-2018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恩格尔系数
我国农村受地理位置、交通等条件的限制,其经济发展缓慢,居民收入较低,消费支出的操作空间比较小。同时,农村居民的消费意识比较落后,一方面,传统思想阻碍了农村居民消费;另一方面,为应对紧急事件,如就医、购房等,农村居民的“高储蓄、低消费”的现象比较普遍,从而大大限制了农村消费潜力的释放。图2数据体现的是2008-2018年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及恩格尔系数,由图2的数据可知,2008-2018年期间,我国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由2008年的4761元增长到2018年的14671元,且该时间段的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从2008年的43.7%降低到2018年的30.1%。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扶贫政策的落实,我国城镇、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并随着社会的进步,农村居民的消费意识得到明显改善。图1、图2反映一个共同点: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不断提高,而用在食物的支出不断降低,从而可知,城乡居民的消费不再局限于食物等必需品上,而是追求多元化的品种消费。图3数据体现的是2018年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情况,由图3可知,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开始多元化,除食品、居住、生活用品等生存资料消费外,衣着、交通、教育娱乐等享受型资料消费的比重开始增大。
图2 2008-2018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恩格尔系数
图3 2018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比重
图4 2010-2018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速
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得到提高时,居民消费开始追求品种多样化的消费支出,当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品质消费开始成为居民新的追求对象,其中,享受型资料的消费比例开始逐渐增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体现居民消费能力的重要指标,图4数据反映的是2010-2018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速,由图4中数据可知,居民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0年的156998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380987亿元,居民的消费能力得到大幅度增长,在该过程中,城乡居民对非耐用品、高端耐用品的消费支出得到明显上升,这表明居民开始追求更高水平的非耐用品消费,如旅游等;另一方面,计算机、手机等高端耐用品消费比重上升,表明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品质得到显著提高。
现阶段,我国城乡居民的品种消费已经成熟,品质、品牌消费开始升级,进入新一轮的消费区间。居民在消费过程中,不再过度追求商品的物理性价比,而对品牌消费的追求开始提高,因而,居民消费理念、行为变化会改变整个市场的消费结构,而对于相关产业而言,必须进行创新改革,才能够适应消费市场的变化。同时,社会的高收入人群对品牌消费的体量增长迅速,大大刺激了消费市场品牌消费的升级,为品牌升级带来了新的推动力,在品牌升级过程中,口碑佳、质量好的知名产品是消费者最为青睐的,使得企业开始注重“小而精”产品的设计与生产。
现代服务业总体演化。服务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服务业产值与国民经济GDP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图5中数据体现的是2013-2017年三大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图5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第一、二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年降低,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从2013年的9.3%降低到2017年的7.9%,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从2013年的44.0%降低到2017年的40.5%,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13年的46.7%上升到2017年的51.6%。从中可知,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经济总量不断增大,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同时,对于现代服务业而言,其主要经历高速增长、降低、趋于平稳的发展阶段,以北京为例,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文化、旅游中心,其现代服务的发展能够很好体现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状况。由图6所示,从北京GDP、服务业及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速的对比可知,北京服务业增加值增速逐渐放缓并趋于稳定,而现代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速要高于服务业,并也逐渐放缓趋于稳定,主要原因是我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发展阶段,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
现代服务业产业结构演变。消费市场的升级带动着现代服务业的升级变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规模、发展速度不断增长,其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服务业包括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九大行业,各个行业均高速发展,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科学研究,金融等行业的发展速度较快,以北京为例,其2017年的增加值同比增长7.6%、8.6%和7.5%;同时房地产业的增速放缓,仅同比增长了0.4%;而文化创意产业、战略新兴产业、高新技术服务产业的增加值也开始逐渐递增。
现代服务业就业结构演变。现代服务业高速发展,一方面新兴产业增加了大量的新型就业岗位;另一方面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带动传统服务业的改革升级,如批发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从而增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对服务就业结构的演变具有重要作用。以北京城市为例,从现代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服务业总就业人数的比重来看,商务服务业的就业人数最多,且增长速度处于快速增长态势,至2017年,其就业人数占总服务业就业人数的比重接近1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的就业人数增长速度不断增加;金融业的就业状况一直保持良好态势,从2004年的4.16%增长到2015年的7.8%;而教育、文化、体育、娱乐等相关产业的就业人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图5 我国三大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图6 北京 GDP、服务业及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对比
现阶段,高质量逐渐取代高速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向,国家不断强调我国经济向高质量的转型,发展健康、可持续的经济。而消费结构的升级演变是基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基础的,其中,消费结构的升级包括品种升级、品质升级、品牌结构升级等。
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消费品种结构升级。消费品种结构升级呈现多样化,城乡居民的传统消费支出主要用于衣、食、住、行等方面,其中食物支出比重最大,同时随着房价的上升,导致居民短期内的居住消费支出增大。但居民随着收入的提高,用于生存和基本生活的消费支出比重不断降低,逐渐步入小康生活,因而,城乡居民当基本生存问题解决时,开始追求发展型、享受型的消费,对劳务消费比重愈加增大,如教育、文化、信息、医疗、娱乐、旅游等,该些消费资料的比重不断提高,整个居民消费结构呈现出户多元化的特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的应用大大促进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如电商平台的出现,使得居民可随时随地使用移动设备进行购物消费,同时,在产业的品种上也得到大大丰富,从而释放了城乡居民的消费潜力。因此,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促进消费品种升级。
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消费品质结构升级。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不只是基础生存资料,还是更高品质的消费品。在居住上崇尚高档、有格调的居住环境;食品上注重肉、禽、水产品、绿色果蔬的科学营养化配餐;衣着上追求个性化、时尚化的发展等。同时,居民对非耐用品、高档耐用品的消费支出也在大幅度增加。因而,现代服务企业不断扩大自身的规模,发挥聚集效益,从而以高端化、高质量产品与服务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居民随着经济收入不断提高,开始对消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品质提出更高要求,使得服务业向低消耗、高产值的方向发展,其专业化、知识化、规模化、绿色化的程度不断加深,从而能有效满足居民的高品质消费需求。
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消费品牌结构升级。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打造一批知名度高、规模程度大、品牌意识强的产业,因而,政府和企业均致力于满足市场的品牌需求,增加品牌数量、提高品牌质量。同时,居民的品牌意识开始逐渐增强,对消费产品的“量”已经得到满足,开始追求消费产品的“质”。消费结构的升级变化中,品牌产品成为居民的消费热点,一方面,基础功能性消费需求与品牌消费演变结合,居民将品牌与品质紧密联系起来,在追求品质消费的过程中,大大促进了品牌消费;另一方面,现代服务业在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智能经济的环境下,借助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升级和更新产品,使得大众品牌向高端化发展。同时,企业开始注重自身品牌形象的打造,从而促进消费品牌结构的升级。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能够为消费市场的转型提供有力的产品、服务供给,对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具有重要作用,因而,要加大力度发展现代服务业。为应对消费结构的品种、品质升级,现代服务发展路径要以品种、品质升级为重点,同时要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缩小城乡差距。
提高现代服务业经济活力,激发消费品种结构升级潜力。首先,继续重点发展消费驱动,增大消费在拉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一方面,加强服务产品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低端、恶俗产品、服务,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另一方面,提高供给侧的服务型供给,加大服务业在技术、信息、政策等方面的投资力度,完善服务业的政策环境,维护良好的消费市场秩序,将扩大内需、提高服务业活力作为经济的新型增长点。其次,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将新技术、新工艺融入服务业中,加大服务业的产品创新、结构改革能力,从而打造产品高端化、服务先进化、模式新颖化的现代化服务体系,满足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最后,以信息技术为依据,基于数字化经济积极创建平台经济、创意经济、共享经济,借助服务业的多业态发展,提高服务产业的资源优化整合能力,打造现代化的交易中心和物流枢纽。同时,加强高端服务产业商圈的建设,借助互联网、移动设备等技术,实现服务产业的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
促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消费品质结构升级进程。打造全方位的立体化服务消费模式,首先,基于医疗角度,完善医疗体系的制度政策,通过以家庭、社区为单位,深入整合医疗体系资源,提高对医疗保健资源的把控力度,大力发展健康体检、医疗护理、老年人医疗、心理预防、母婴护理等多元化的医疗服务,并加大医疗产业的培训力度,提高消费品质。其次,基于娱乐角度,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主要集中在衣、食、住、行上,在娱乐方面的支出比例较低,对于旅游业而言,其旅游产品种类少、服务质量差,且附加产值低,因而,要完善旅游产业模式,积极发展旅游产业的新模式、新业态,丰富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的服务产品,为消费者提供高端的服务体验。最后,基于住房角度,要加强房地产的供给侧改革,一方面完善市场房屋租赁体制,稳定市场秩序;另一方面加强共有产权房屋的供给力度,缓解居民的住房压力,并且协调好土地供应、地产建设之间的关系,为提供高品质的住房提供保证。同时,基于食品角度,要发挥食品产业的规模化效应,提高食品产业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并积极构建食品产业标准,完善市场秩序。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城乡二元化结构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因而,要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缩小城乡居民差距,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首先,扩大服务业商圈的覆盖范围,不仅在城市中心建设规模化服务产业圈,而且要在乡镇、农村建立集中化的服务产业商圈。其次,加快农村的城镇化,在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绿色低碳等方面完善乡村的现代服务业。最后,政府要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在产业结构、资源分布、政策鼓励等方面共享服务业发展成果。
随着国民经济的转型升级,消费驱动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柱,扩大内需、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成为国家发展经济的重要战略。服务业成为促进国民生产总值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其在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因而,对于现代化服务业与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关系的研究对发展国民经济、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过程中,政府、服务企业要共同努力,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建设,提供高品质、高质量、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产品,积极引导城乡居民的消费,推动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从而以高端服务业刺激消费,进而推动经济高速、健康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