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斌,胡珍,邓经德
兴国县人民医院骨一科 (江西兴国 342400)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是膝关节重要的组织结构,对维持膝关节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当受到外力作用或不当运动的影响时,ACL 损伤的发生率升高,特别是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运动中ACL损伤的发生率更高。患者主要表现为膝关节肿胀、疼痛及活动受限,若发现不及时,可能导致ACL 陈旧性损伤,影响膝关节稳定性,加重膝关节功能退化[1]。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治疗ACL 损伤患者的手段逐渐增多,其中ACL 重建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可以解决常规手术难以执行的关节内病变问题[2]。本研究主要探讨关节镜下ACL 重建术治疗ACL 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50例ACL 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8~32岁,平均(20.23±1.7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5 d;运动损伤26例,交通意外导致损伤14例,其他因素导致损伤10例;右侧损伤14例,左侧损伤16例,伴半月板损伤11例,伴内侧副韧带损伤9例。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患者均符合ACL 损伤的诊断标准,病历资料完整,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所有患者均采用关节镜下ACL 重建术治疗,首先进行膝关节镜检查,在确认ACL 断裂的同时检查、处理合并损伤,然后取膝前内侧髌腱旁侧纵剖髌腱,修整髌骨骨块(长2.0 cm,厚0.5~0.6 cm)、下带胫骨骨块(长2.0 cm,厚0.8~1.0 cm)三合一的骨-腱-骨复合体后备以重建ACL;然后,于关节镜下清理ACL 残端及髁间,并进行髁间窝成形,使用ACL 定位器确定胫侧骨道位点,由胫骨内侧向原ACL 下止点中心稍偏后内,经导针钻骨道,然后利用胫骨导向器在股骨外侧髁髁间面侧定位ACL 上止点中心部位(左右膝分别在1点与11点处),在导针的引导下,利用镜内钻头钻外髁侧骨道,深度为3.0~3.5 cm 为宜;待确定骨道的完整性后,利用尾部带孔的导针穿入骨道,经外侧髁侧引出,利用该导针将骨-腱-骨复合体由胫侧引进装入骨道中,髌腱部留在关节腔内,两端骨块分别位于两侧骨道内,在关节镜下调整张力,下端骨块向外旋转180°,检查重建的韧带等距及无撞击后,利用挤压螺钉拧紧嵌入骨块与骨道之间进行固定;术后对患肢进行石膏后托保护性固定。
(1)膝关节功能:术前及术后3 d、1个月、3个月,采用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价,满分100分,分值越高提示膝关节功能越好。(2)疼痛程度:术前及术后1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分值为0~10分,分数越高提示疼痛越剧烈。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 表示,采用t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0例患者,术前及术后3 d、1个月、3个月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50.37±3.24)分、(69.20±1.47)分、(78.21±2.86)分、(93.44±3.29)分,术后3 d、1个月、3个月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87、8.329、15.472,P<0.05)。
50例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疼痛程度评分分别为(6.35±2.67)分、(1.24±1.32)分,术后1个月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91,P<0.05)。
膝关节是人体骨骼中特殊且关键的骨骼结构,交叉韧带主要起到稳定与保护膝关节的作用[4]。ACL 损伤常发生在低速或减速运动中,多为非接触性损伤,机制是膝关节受到外翻、外旋、过度伸直的力量,若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将会严重影响膝关节的各项功能及患者的生命质量[5]。
ACL 受损初期,检查可见股骨与胫骨止点撕脱骨折,若闭合复位效果不佳,需及时采取手术治疗,若不能自查膝关节交锁,则需采用手术详细探查[6]。于关节镜下重建ACL,操作相对封闭,无需暴露关节软骨,可减少对软骨组织造成的损伤,且手术切口及剥离创面小,无需切开关节囊,操作简单方便,节省了手术操作时间[7]。在关节镜下实施手术,可于直视下探查ACL 的具体损伤情况,降低误诊率及漏诊率。在关节镜下探查,可明确具体的创伤部位,操作时更具针对性,减轻了疼痛程度。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术后的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术前,疼痛程度评分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关节镜下ACL 重建术治疗ACL 损伤患者,可改善膝关节功能,减轻疼痛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