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彪
婺源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江西上饶 333200)
急性胰腺炎是胰腺组织出现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急腹症[1-2]。该病的发生多与胆囊疾病及暴饮暴食有关,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且发病急,因此,快速且准确的诊断对及时予以干预治疗十分必要。既往临床诊断急性胰腺炎多采用B 超检查,但该检查对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诊断价值不高,且无法明确周围组织累及情况,导致临床诊断效果不理想[3]。相关研究表明,CT 影像检查在急性胰腺炎中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4]。基于此,本研究探讨CT 影像检查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6例,女15例;年龄24~50岁,平均(34.67±4.29)岁;体重46~72 kg,平均(61.22±5.17)kg。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家属均自愿参与本研究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存在不同程度腹痛,经临床各项检查证实为急性胰腺炎;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感染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精神疾病。
所有患者均接受B 超及CT 影像检查。(1)B 超检查:要求患者于检查开始前6~8 h 禁食,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通用电气医疗系统(中国)有限公司,LOGIQ V5型]进行检查,超声探头频率设置为3.5 MHz,检查过程中指导患者取仰卧位、侧卧位行多体位腹部扫描,检查医师需重点观察胰腺大小、边缘、形态、周围组织、周围腔隙、内部回声、腹部积液等情况,并将获得的二维超声图像上传至工作站,由两名专业医师进行诊断。(2)CT 影像检查:采用64排螺旋CT(西门子,Definition AS)进行检查,检查前10 min 嘱患者饮用400~500 ml 水,并设置扫描参数(管电流300 mA,管电压125 kV,厚度5 mm,螺距1.0,间隔3 mm),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对其上腹部进行扫描检查,并仔细观察胰腺大小、边缘、形态、周围组织、病理改变、内腹部积液等情况,将获得的CT 影像上传至工作站处理,由两名专业医师进行诊断。
(1)比较B 超与CT 影像检查的诊断结果。(2)统计并分析CT 影像检查结果对急性胰腺炎的分类,其中,胰腺正常为A 级;胰腺存在局部肿大或弥漫性肿大为B 级;在B 级的基础上,胰腺周围脂肪结缔组织出现炎性改变为C 级;在C 级的基础上,胰腺实质或胰腺周围存在单发性积液为D 级;胰腺内外存在积液,并包括脂肪坏死、胰腺坏死、胰腺脓肿为E 级。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CT 影像检查的诊断准确度为97.56%(40/41),高于B 超检查的80.49%(3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2,P<0.05)。
CT 影像检查结果显示,A 级共3例,均为间质水肿型胰腺炎;B 级共15例,其中,间质水肿型胰腺炎11例,坏死型胰腺炎4例;C 级共11例,其中,间质水肿型胰腺炎5例,坏死型胰腺炎6例;D 级共6例,其中,间质水肿型胰腺炎3例,坏死型胰腺炎3例;E 级共5例,其中,间质水肿型胰腺炎1例,坏死型胰腺炎4例。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发病率逐渐增高,提高该疾病的临床诊断准确度对确保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命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CT 影像检查的诊断准确度高于B 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CT 影像检查用于急性胰腺炎诊断中,能进一步提升诊断准确度。其原因在于,CT影像检查的扫描速度快,分辨力高,在检查中所采集的信息量大;在获取影像学图像后,可通过多平面重建出多方位图像,便于临床诊断医师全面观察患者的胰腺组织情况,且多方位图像利于微小病灶的检出,可提高诊断准确度[5-6]。以往所采用的B 超检查,会受患者胃肠道积气的干扰,从而影响诊断结果。CT 影像检查受此影响较小,通过平扫、增强扫描能更为准确地定位病灶组织,清楚地显示胰腺病变情况与累及范围[7-8]。本研究结果显示,在CT 影像检查检出的4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A 级与B 级胰腺炎类型多为间质水肿型,C 级与D 级的间质水肿型、坏死型概率相近,E 级多为坏死型胰腺炎,由此可见,CT 影像检查能有效明确胰腺炎的类型,有助于临床诊断医师评估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坏死型胰腺炎在临床中的预后较差,且并发症多,因此,通过CT 影像检查及时明确急性胰腺炎类型对临床指导治疗以及评估预后具有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CT 影像检查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准确度较高,能有效明确胰腺炎类型,利于临床医师判断病情严重程度,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