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俊,孙 鑫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句容 212400)
旅游国际化进程带来了中国旅游业和茶产业迅速发展的契机。茶文化旅游是以特色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生态旅游的一个分支,依托于良好的自然茶园生态环境和独特的社会茶文化生态系统,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而开展的一系列茶文化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使体验者获得愉悦身心的旅游方式。茶文化旅游外宣资料的英译质量关系到茶文化旅游产业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持续健康发展,决定着茶文化旅游国际市场的开拓与竞争成败。生态翻译学正是从生态视角对翻译进行的探索性研究[1],是研究翻译与其周围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生理心理的)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2]。景点外宣资料主要包括旅游宣传册、英文网站、景区景点英文介绍等,本文主要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研究江苏茶博园的英文旅游宣传册上的景区公示语以及景点英文介绍等,着重探讨在茶文化园翻译生态环境下翻译生态学的语言维度、文化维度以及交际维度的相互作用与整合,希冀对茶文化园外宣资料英译提供一些参考。
2001年在国际译联第三届亚洲翻译家论坛上清华大学胡庚申教授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的“适应/选择”学说为指导,对翻译的本质、过程、标准、原则和方法等作出新的描述和解释,探讨了“翻译生态环境”中译者适应与选择行为的相互关系(图1)、相互机理、基本特征和规律,论证和构建一个以译者为中心的生态翻译学理论[3]。
“翻译生态环境”指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翻译生态环境”的构成要素包含了源语、原文和译语系统,是译者和译文生存状态的总体环境,它既是制约译者最佳适应和优化选择的多种因素的集合,又是译者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前提和依据[3]。
图1 “适应”与“选择”的翻译过程
茶文化外宣资料是向海外传播中国茶文化的媒介,其目的是吸引更多的海外来宾亲临茶文化园现场体验中国茶文化。茶文化外宣资料的翻译属于旅游文本范畴,其英译的生态环境包括:源语汉语言与目的语英文语言体系,茶文化资料的文本语境,汉语与英文的社会茶文化背景语境,茶文化依托的生态自然环境,以及茶文化外宣资料撰写者、翻译者、读者、资助者、园区管理者、评论者等直接或间接参与到翻译过程中的人所组成的群落茶文化。
由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规范环境等组成的多元翻译环境构成了译者调控翻译行为的多维空间。译者在适应多维空间环境的基础之上在翻译过程中依据“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原则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对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进行多角度适应性选择转换,关注源语与目的语的语言形式转换,传递文化完成交际。
语言维转换主要是针对语言层面的翻译问题,在翻译后进行检查和审核,避免误译、漏译等低级错误的出现。文化维转意味着翻译时要透过语言探寻其中的文化意蕴。交际维转换意味着要站在游客的角度进行翻译,以一种方便游客接受的方式将译出语呈现在他们面前。
茶文化旅游与生态环境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茶文化生态旅游是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旅游,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旅游经济新发展的前提与基础。茶文化主题公园外宣中文资料的遣词用句具有典型的汉语语意与句意,如茶诗茶词,在英译过程中应关注词汇、句法、结构、修辞、以及标点等语言因素的转换。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茶文化主题园本身主要功能之一便是对外宣传中国茶文化。译者在适应源语与目的语文化环境的基础上在翻译过程中恰当选择词句实现两种文化的转换与传递,以完成源语作者与目的语读者之间的交际目的。
与文学文本翻译的“信达雅”不同,旅游文本的受众社会背景文化层次都更为复杂,故类似于大众通俗读物的旅游文本英译的语言选择宜质朴易懂,不宜过分在玄妙累赘、空洞华美之辞上下功夫,在准确传递文化信息的基础上,达到文化交际目的即可。
“茶业福地、科技洞天”——国家4A级景区江苏茶博园既是江苏省名优茶产地、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又是一个独具魅力的旅游胜地。目前江苏茶博园外宣资料大致包括:英文网站、园区公示语、景点介绍、宣传册、英文导游词等。限于篇幅,本文主要研究江苏茶博园宣传册的英译,在分析英译失误案例并勘正的过程中探讨译者在适应外宣翻译生态环境基础之上,如何在语言、文化以及交际方面做出合理的译文选择。
翻译过程中不同语言形式之间的适应性选择便是语言维度的转换,要求译者在不同语言层次灵活变换。中英文在语言思维上存在巨大差异,译者在理解适应原语——汉语语言结构与意义之上,对原语语言结构进行重新选择组合成目的语——英语语句。如汉语中“天下第一”表示同类事物中的佼佼者,既可表示举世无双,亦可表示一种恭维或褒赞。江苏茶博园的“天下第一壶”无论是规格还是悬挑难度并非世界之最,但其茶壶直径与制造工艺难度确实比绝大多数壶大得多。“天下第一壶”译为“First Teapot in the World”着实不妥。“first”在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中的释义很广,有最先最早的意思,亦有排名第一的意思。“First Teapot in the World”英语国家会误认为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茶壶,当然这把壶举世无双也违背事实。从语言维度而言可译为“One of the First Size Teapots in the World”。比如说:“红茶茶礼”被译为“tea ceremony”(茶礼),在此就存在漏译的现象,应该译作“black tea ceremony”。
江苏茶博园茗茶荟萃,尤以盛产高品质绿茶驰名。茶博园英文宣传册上对园区特色茶叶的翻译如下:茅山长青(Maoshan Evergreen Tea)、茗苑翠眉(Mingyuan Cui Mei)、茗苑曲毫茶(Mingyuan Curly Tip Tea)等。就汉字表面意义而言,大多数中国人对这些茶叶所属茶类也根本无从知晓,所以译者按照字面汉语拼音直译,虽然保留了汉语语音,但来自英语国家的读者或游客对茶叶属性茶类更是不知所云。此时,从生态翻译学角度出发,不妨在翻译中增加茶类解释,如茗苑翠眉可译为Mingyuan Cui Mei Green Tea。“茅山长青”这一茶名借松柏长青的坚强不屈表现了此种绿茶的优秀品质,宣传册上的翻译为Maoshan Evergreen Tea。“Evergreen”是对“长青”的意译,修饰tea,在适应源语文化基础上传递出了该茶汤绿色持久、品质上乘,亦可表明茶树是四季常绿植物。但茶类英译中并没有Evergreen Tea这一类,难免会造成英语国家困惑,所以不妨在适应目的语基础上对原语进行选择性翻译Maoshan Changqing Green Tea,并对“Changqing”在汉语中的“Evergreen”涵义进行阐释。宣传册将茗苑曲毫茶译为Mingyuan Curly Tip Tea,表现出了茶的形状特点,但仍然没有解释茶类属性,可以改译为Mingyuan Green Tea with Curly Tip.茶博园各类茶叶名称的英译当然以既能保留原语语言特点、亦能适应目的语语言特点为上乘,但很多时候因为不同语类在语言维度上的差异不得不适当舍弃英语国家难以理解的中国式表达以弘扬中国茶文化为目的进行适应性选择。
语言既是文化的传递者亦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4]。生态翻译学的文化维度要求译者翻译过程中重视对双语文化内涵的阐释与转换。江苏茶博园有三处特色文化长廊向海内外游客介绍中国茶文化,分别是茶文化长廊、茶与健康长廊、名人茗事长廊,英文宣传册将三者分别译为Tea Culture Corridor、Tea&Health Corridor、Tea Customs and Tea Anecdote of Celebrity Corridor。英文中“corridor、hallway、gallery”都有汉语“长廊”的意思,但三个单词的文化内涵不同。“Corridor”一般指有顶的通道,尤指通到分隔间或房间的通道,如办公楼里的走廊隔一段距离就有一扇门,可以进入各个办公室;“hallway”建筑内入户门厅;“gallery”指大型建筑里半开放式宽敞通道,通常装饰有艺术品或者收藏品。江苏茶博园的茶文化长廊、茶与健康长廊、名人茗事长廊都陈列有茶文化介绍的艺术图片,类似于画廊、艺术长廊,故现有翻译“Corridor”为误译,应取“gallery”。
生态翻译学的文化维度要求译者不仅关注源语与目的语的语言文字信息与文化内涵,而且要能够实现源语与目的语的交际意图,使得读者在目的语语境下理解体会源语文化。古色古香的茶诗茶词是中国茶文化的特色,如何让海外读者游客体会中华诗词文化、对茶诗茶词翻译是江苏茶博园外宣资料英译的难点,试举两例。“茶沏一室香,话谈千古事”英译为“Brewing a cup of tea can perfume a room,words talk about the ancient stories”。汉语原句中“沏”与“谈”的主语分别为“茶”与“话”,符合汉语诗词美学文化;英译文从句法结构来看,主语为“words”,泡茶与交谈的主语都是话语,让人费解,英译文无法完成源语与英语读者之间的文化交流。此时,译者应适当弱化语言因素以保证文化与交际正常进行。这句话出现在江苏茶博园外宣资料上,是为了利用文字达到交际目的——吸引海外游客来访体验中国茶文化,故改译为“Let’s brew a cup of tea which perfumes the room,then talk about the ancient stories”。“书能香我不需花,茶亦醉人何必酒”表现了饮茶与读书的情调,句中的“我”是虚指,指读书饮茶之人,全句表达了饮茶读书的惬意,读此诗之人可感同身受。茶博园官方译句为“Tea is intoxicating wine,why should I spend the book from the fragrant?”中将“我”译为“I”欠妥。此句茶诗的原来意图是通过描写饮茶读书的乐趣鼓励读者参与。“Tea is intoxicating wine”却会让一些读者认为茶是含酒精饮品,对茶望而却步。从语言维度上,“tea”与“wine”是两种事物,故茶不能是酒,只能是将茶比作醉人的酒,或表述为茶与酒一样令人陶醉,英译句中应体现出修辞才不至于导致交际理解障碍。试改译为“The book is as fragrant as the flower,and tea is as intoxicating as wine”。比如“禁止拍照”直接被译为“Prohibition of Taking Picture”,而在西方文化中“prohibition”或“prohibit”带有一种绝对的命令,读起来缺乏礼貌,容易影响到游客的游玩心理。可以译为“No Photographing”,这样就会使公示语语气显得更为柔和,更容易被人接受。
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研究江苏茶博园旅游宣传册的英译,通过失误案例分析勘错,希冀探讨译者与翻译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外宣资料英译生态与茶文化主题公园自然生态的整合策略等。因旅游文本与文学文本翻译的受众特点相异,且基于茶文化园宣传中国茶文化的目的,故旅游外宣文本英译应将文化因素以及交际目的放在语言维度之前,在引起海外游客文化共鸣基础之上达到吸引其亲临茶文化景区体验中国茶文化的交际目的。但限于篇幅,本文并没有涉及茶文化园的英文网站、景区公示语景点英文介绍等,后续研究可进一步对茶文化主题公园外宣资料英译的标准和原则方法作出描述与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