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婷,张 慧,吴 君,刘 旸,王 玮
(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江苏盐城 224005)
医学是专业性较高以及技术性要求较高的学科,目前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医学领域的要求也随之升高,医学类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未来的医疗水平[1]。本文将以医药类高职院校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其就业质量和其在校表现相关性进行分析和总结。
此次调查选择250名医学类高职院校毕业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各个不同专业、性别,以及家庭背景情况的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此次问卷调查共发放了250份问卷,共收回248份问卷,通过整理得到244份有效问卷。
此次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首先,随机选取250名医学类高职院校毕业生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分析其就业质量和其在校表现相关性因素;然后,收回调查问卷并进行整理,对获得数据进行详细分析[2]。
此次问卷内容主要包含三方面:毕业生薪资期望值,详见表1;毕业生就业观,详见表2;毕业生质量,详见表3。
表1 毕业生薪资期望值
表2 毕业生就业观
表3 毕业生质量
在对医学类高职院校毕业生进行就业质量问卷调查分析发现,接受调查的244名毕业生当中,充分掌握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方面,且成绩达到优秀的人数都低于总人数的10%,而且还有一些毕业生的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成绩处在较差级别;再者,在实践工作能力上,大部分的毕业生创新能力以及岗位技能掌握均比较差。致使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两方面:第一,原因来自于学校,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时经常欠缺实践部分,所以,教师在教授医学专业知识时,基本上运用的都是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由此就导致学生在专业知识掌握过程中没有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从而阻碍了学生专业知识的有效掌握;第二,原因来自于学生自己,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水平相比本科学校学生的学习水平来说,比较薄弱一些。再者,高职院校的学生自身自制性通常较差一些,由此可以看出这也是导致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较差的因素之一。
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可以得出,许多医学类高职院校的学生欠缺创新意识和观念。致使此情况出现的因素有两点:第一,学校因素,目前许多的医学类高职院校只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教授,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没有看到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性。第二,学生因素,很多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就较为缺乏,且在学校学习时,也不关注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对院校举办的创新大赛或活动并不重视,也并不想参加。由此,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育就略显薄弱一些。
医学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出现对未来就业期望过高的原因,是因为在其思想意识当中,对自己的评判过于理想化,由此使得他们不能正确的对自己的能力进行认知。此情况的出现对于学校以及社会来说,极大的提升了就业工作开展和实施的困难程度,而对学生来讲,极大的提升了其毕业后的就业难度[3]。而就解决此问题需要学校以及学生的一同努力,学校需要增加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带动毕业生对自己进行正确认识和科学工作定位。与此同时,学校还要积极鼓励毕业生建立多样性的就业理念。而毕业生自身,要对自身的实际能力状况展开理性的、科学的判定,正确展开自我评判[4]。
医学类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选择本专业职业的概率很高,所以,更加需要毕业生提高自己专业技能的重视程度。除此之外,还需要学校与毕业生的共同努力。第一,学校要对过去传统化的教学形式展开全面改革创新,采用多种有效方式结合的教育模式和方法,让学生更有效的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与此同时,学校还要增强对医学实践部分的重视度;第二,学生要全面意识到医学专业知识与基础知识掌握的重要性,逐渐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促进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且能够把所掌握专业知识与基础知识充分运用到未来的工作当中。
提升医学类高职院校学生自身创新能力要从两方面展开:第一,需要改革当前教育观念,充分改善培养方式。由此,需要学校打造实际可行的学生创新能力培育体系,设计创新能力培育课程,把培育学生创新能力意识充分结合到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教学方法和能力,以及提升教师基础医学知识和创新能力充分结合的教学能力,把培育创新型医学人才作为培育目标,不断完善和健全教学体系[5]。第二,学校还要强化教学资源整合,设计有效的培育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活动等,在校园中打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从而带动学生参加创新实践活动积极性的提高,更好的激发学生创新观念和意识,逐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医学类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将对我国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带来重要的影响。所以,国家要提升对医学类毕业生就业政策的扶持力度,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在校表现情况的改善,使得学生建立科学、健康以及积极的就业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