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锦芳
【摘要】教师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主体,其能否深入有效地贯彻和实施新课程改革,将直接影响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在此背景下,教师素养的提高对整个新课程改革的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从教师素养的概念和意义、当前教师素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新课程对教师素养的要求、新课程背景下提升教师素养的有效策略等方面出发,针对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素养的提升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教师素养;新课程改革;教学
一、教师素养的概念和意义
1.教师素养的概念
教师素养,顾名思义是指教师为胜任教师职业而日积月累的、不断丰富发展的素质。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三方面素养:一是具有高尚的情操、恢宏的气度,能够成为学生的表率;二是谦虚好学,勇于创新,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的规律;三是具备广博的知识,精通业务并掌握各种教学技能。新课程改革对如今的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三大素养:文化底蕴、教育追求、教育智慧。
2.提升教师素养对新课程教学的意义
(1)提升教师理论方面的素养,有效把握新课程。教师要不断加强新课程学习,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平等参与”的教师观、“合作互动”的教学观、“开放灵活”的课程观,有效提高新课程理论素养,充分领悟新课程实质,从而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服务。
(2)提升教师业务方面素养,以扎实的业务功底实施新课程。教师要积极投身于优化教学艺术、增强教学技能的活动中,坚持以自主自觉的态度苦练内功,强化业务素质,提升自身教学水平。教师只有具备扎实的业务功底、丰富的学科知识,才能有效体验新课程、实践新课程。
(3)提升教师综合素养,以睿智的教育智慧驾驭新课程。教师还要不断强化自身教学能力,在内化和体验新课程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规律的过程中,深刻把握教学技能与技巧,在教学实践中以自身的教育智慧来吸引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淀和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二、当前教师素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读书存在局限性。教师应重点研读两类书:一是读本职业的“饭碗书”,即教科书、教学参考书、教案类书、教学辅导书,这些书只能满足正常上课需求;二是读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类书,这些书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但一些教师对此毫无兴趣,多数人只是漫不经心地浏览即止。
(2)教学观念滞后。一些教师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谈及教育,只注重向学生传播文化知识;当谈及教学质量时,片面地关注学生的文化成绩、学校的升学率、成绩名次、升学指标。这种观念的偏差必然导致教师服务观的倾斜,不利于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
(3)“穿新鞋,走老路。”新教材蕴含着丰富的时代气息,贴近学生的生活,具有人文性,备受学生的欢迎。然而课堂上一些教师手拿新教材,沿用旧教法,课堂上只听教师滔滔不绝地“一言堂”,毫无师生互动和交流,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对学习存在抵触情绪,导致新课堂失去了应有的魅力。
(4)教师素质落后。许多教师在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及服务观上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的敬业精神和业务水准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适应,才能符合素质教育的需求。
三、新课程对教师素养的要求
1.树立良好的教师角色形象
教师的角色形象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职业形象,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表率作用。首先,良好的角色形象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爱。教师的爱对学生的认知行为、身心健康发展具有调节、组织、导向作用。这种爱会激发学生的亲近感,教师只有以宽敞的胸怀关爱全体学生,才能赢得全体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其次,良好的角色形象体现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每位关注教育发展的人都会体会到新课程对传统教育的严峻挑战,这首先来自教育观念的转变。新课程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最后,新课程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个性修养。教师应具有挑战意识和前瞻意识,以开放的胸怀和积极的态度应对新任务、新挑战。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树立积极进取的生活信念,具备稳定、乐观和积极的教育心态,能承受一定程度的压力,能良好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2.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
教师应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做到博古通今,讲解知识如高屋建瓴。教师应加强对本专业以外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甚至艺术等方面知识的积累。当今知识发展的重要趋势是知识一体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走向高度统一。因此,教师不应固守于一门学科,而应成为具有丰富知识的人才。
3.具有多元化的能力结构
(1)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需要掌握现代化教学技能,如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和制作、现代化教学仪器的使用与操作等。这要求教师具有运筹未来的能力、具备丰富的知识面,并能够用先进的技术不断改进教学手段、方法。此外,教师应能够利用互联网收集整理教育信息,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能力。教师要优化自身教学方法,变被动接受为启发探索,变封闭为开放。教师应注重学生全体与个体的发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師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并尝试再创问题,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同时,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配合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受教学新意,让学生好学、乐学、会学。
(3)提高对学生的评价能力。教师在评价中要考虑社会、学校对学生的具体要求,体现学生不同年龄身心发展的情况,判断学生在某个基础上的提高。在具体的语言、行为评价中,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要诚恳,使学生体会教师的关爱、体贴、帮助,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教师的评价,争取新的进步。同时,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尺度和时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以鼓励为手段,提高评价的效率,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四、新课程背景下提升教师素养的有效策略
(1)迷恋教育。对教育的兴趣,是教师创造性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保证之一。这表现为一名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对教学探究的积极倾向和迷恋,表现为教师对传授真理的欲望。教师应承担自身教育责任,无论在教学中还是在生活中,都要积极挖掘教育要素。
(2)弘扬师德。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为人师表,应具备诚实、善良与博爱的品格。诚实是教育工作的第一准则,教师应做到心口如一、言传身教,“言必信,行必果”。善良是人类和谐发展的保证,教师真诚、善意、民主地对待学生,可以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博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爱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教师只有洒下爱之甘霖才能获爱之回报。
(3)不断补充营养。教师应始终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自励,努力学习,严谨治学,以自身的进取行为给学生带来最有力、最直观的教育。教师自身的知识必须不断更新,这需要教师始终保持学习的欲望,乐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新的行为方式,使自己始终跟随时代的步伐,以自身的进取行为给学生最有力、最直观的教育。
【参考文献】
[1] 庞以贵.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师素养[J]. 基础教育研究,2010(14):52.
[2] 王惠来,赫慧.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能力素质的探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5,6(0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