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兵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易错题一直是教师关注的重点,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还较为薄弱,有些逻辑性强的题目,学生往往会出现错误。因此,为了减少学生错题的概率,教师应从问题根源着手,引导学生制作错题集,理清数学概念的原理与本质,减少易错题的数量,提高学生解题的正确率。
[关键词] 小学数学;易错题;纠正策略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思维逻辑能力有限,很容易在易错题上出错,从而影响他们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当重视纠正学生易错题的问题,采取各种有效策略找到易错题的根源,引导学生重新審视、判断、反思,从而掌握易错题,减少错题概率,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本文将从制作错题集、辨别知识本质、掌握思想方法等方面探讨纠正易错题的有效策略。
一、及时记录错题集,反思总结错题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经常会出现教师讲解过多次,练过、考过多次,但学生依然会做错的现象,这就是易错题的形成。易错题的出现说明学生在学习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将易错题搜集起来,制作属于自己的错题集,将错误解答、原因及正确解答汇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反思的能力,让学生在错题集的帮助下反思、巩固,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例如,教师出了这样一道题:“老师让学生拿出一张长30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纸,请问这张纸能剪出几张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这道题中学生容易犯错误的地方在于:用长方形纸剪出正方形纸,不能简单地求长方形纸的面积里包含多少个正方形纸的面积,而要考虑剪纸时的实际情况。每一排能剪30÷3=10张,而一整张纸则能剪10÷3=3……1张,剩下一张长30,宽1的长方形,是无法再剪成3厘米边长的正方形的。学生在听教师的讲解后恍然大悟,并将这道易错题记在自己的本上,写明易错原因,解题过程等,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
二、对比分析理解本质,避免概念混淆
小学数学中的易错题,教师除了要加强学生的记忆,还要让学生明白其中包含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做到灵活运用。因此,教师应当在讲解时,应注意采用对比的方式,让学生将易混淆的概念辨别清楚,准确掌握相关知识,避免做错题,提高解题能力。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时,很多学生容易将整数、小数与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混淆,为了让学生辨清三者的区别,教师将前面所学的整数与小数的加减法法则联系起来进行对比,让学生准确区分三者运算法则的异同,最终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对比教学,沟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对各种运算的本质和区别理解得更透彻,从而对运算注意事项的记忆更深刻,解题时就能避免因数位没对齐、小数点没对齐、分数单位没统一等原因造成的错误,提高学生解题的正确率。
三、引导探究明确算理,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往往在计算类题目中出现错误,究其根源,是因为学生没有明确其中的算理。因此,为了纠正学生的错题,提高解题正确率,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算理探究的引导,将数学思想方法灌输给学生,避免学生由于算理不明出错。
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法”时,学生因为不明白其中的运算法则,而出现错误,教师为了纠正这一错误,在上课前,让学生自己研究0.6x5的计算方式,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学生在这之前已学过小数的相关概念,因此,很轻松就想到6个0.1乘以5得30个0.1,因此30个0.1就等于3.0,计算出正确答案;当然,学生也可以给予0.6一个单位,通过单位的转化进行计算,如,0.6元=6角,5个6角=3元0角,即3.0元。从以上案例可得出,在数学中可以利用转化的方式,转化成自己学过的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将转化思想渗入教学中,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新知识,还能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也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明确了算理,明白了“小数乘法中因数有几位小数乘积就应该也有几位小数”,避免学生在计算时出现小数点点错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波普儿曾说:“错误中往往孕育着比正确更丰富的发现和创造因素。”教师不仅要分析易错题的成因,灵活应对学生的各项错误,还要引导学生采取有效的纠正策略,让学生知错、明错、防错,从易错题中找到有益的教学价值,让教学充满智慧,让学生具备高效的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宋小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易错题的提前干预策略解析[J].学周刊,2019(2):103-104.
[2]张颖.对学生易错题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以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19(9):26-27.
(责任编辑: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