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海东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的发展,现阶段的高中体育教学成了高中学科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另外,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等综合素质,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融入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在体育活动教学过程中渗透相应的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综合道德素养。为了分析德育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融入措施,笔者针对现阶段高中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德育教育;高中体育;融入教学
德育教育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施道德、思想、心理健康、法律及政治等方面的教育,属于素质教育过程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智育、美育及体育等方面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彼此均发挥着密切协调及渗透的作用,它能促进学生身体及心理的健康成长。德育教育主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指导,全面的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学生成长发育的特点及规律,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现阶段高中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由于传统教学体制的影响,现阶段的高中体育教学不太重视德育教育,更有的学校或教师将高三年级的体育课程全部取消。学校、教师及家长过于重视学生的文化课程成绩,而对学生的德育的培养有所忽略。加上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当前的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对体育课堂不仅不存在期待的心理,反而还会出现抵触的心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没能认识到德育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过于重视体育知识、体育动作及技能等的教学,对德育教育的开展仅仅停留在表面,流于形式。且在现阶段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未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作为教学目标,这导致德育教育的目标不明确,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及素养的培养。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融入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且必要,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公平竞争意识,通过德育教育能缓解学生的浮躁心理,引导学生将压力转变为动力,与同学之间公平竞争、放平自己的心态直面输赢,从而促进学生公平竞争意识的提高。此外,德育教育还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畏艰辛、勇往直前的体育精神,促进学生意志力的提升。高中生在进行体育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凭借更强的意志力完成相应的任务,而大多数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轻言放弃、妄自菲薄、觉得自己完成不了就放弃的行为,德育教育能让学生在学习体育技能的基础上锻炼意志力,培养学生强大的心理,促进学生综合体育素养的培养。
二、德育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融入措施
1.在体育教材的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形成德育意识
体育教材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具有较为积极的引导作用,是促进体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及前提。在实施体育教学的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将体育教材作为参考,并结合课本中实际的教学要求及教学内容思考如何开展德育教育,以保证在体育教育的基础上强化德育教育。教师在此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学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通过言传身教,积极开展德育的渗透,做好学生的榜样,重视学生的高尚的道德品质及个人魅力的培养,教师可通过规范自己来获得学生的认同,通过熏陶及感染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及高尚品质。
如在进行《奥林匹克运动》的教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遵循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将教材内容提炼出来,并在教导学生学习及了解奥林匹克运动的基础上渗透相应的团结、公平、友谊竞争、相互理解、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公平竞争原则,并将奥运精神“更快、更高、更强”和“自信、自强、自尊”等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在运动的过程中道德品质及个人修养也是极为重要的,它是促进自身综合发展的主要途径,进而引导学生初步形成德育意识,提高高中生的综合素质。
2.在体育实践活动及游戏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强化学生的德育行为
在高中体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体育实践运动及游戏课堂占据着较大的比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高中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及特点,通过积极开展体育实践运动及游戏课堂的形式,引导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过程中用困难磨炼自身的意志、陶冶自身的情操,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运动,让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及精神,促使学生积极自主、合作共赢,进而更好地完成体育技能的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引导每个小组成员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明确合作理解、协调互动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养成乐于助人的精神,并在游戏成功时肯定学生的努力,在游戏失败之后和学生一起思考及探究自己在游戏中的不足,寻找失败发生的原因并提出改善措施,避免在下一次的游戏中犯下同样的错误。在实践运动及游戏完成之后,教师还应组织学生爱护体育设施及物品,对体育场地进行整理及打扫,将篮球等用品清洁干净并放回原处等,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思想。
例如,在进行《球类运动》的篮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班级内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小组对抗赛的竞赛游戏教学,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篮球比赛,要求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会沟通、交流、认识自己的不足、组间商议采用何种方针赢得游戏,并指导学生在游戏中互相帮助,培养学生协调发展、不畏艰辛、勇往直前的德育精神。
3.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规律融入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教师在高中体育的教学过程中融入德育教育,还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及特点,在全面及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提下给予学生准确的引导、健康的教育及指导等,促进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增强自己的心理健康。很多高中生特别是女生由于身材弱小,在进行体育学习及运动的过程中总是拖后腿,这类学生多数存在自卑、怯懦的心理,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教师在实施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为学生实施分层次的教学,设置层级式的教学计划及目标,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学习,并给予学生鼓励、支持及引导,促使学生在体育运動中自己拿主意,使学生在无过多限制的条件下增强自己的身心健康,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及道德理念的培养。
三、结语
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新课程改革及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在体育教材的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在体育实践活动及游戏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以及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规律融入德育教育等途径的德育教学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自助、自主学习、互相帮助、爱护公物、身心健康等素质,进而促进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柔任 . 初探德育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融入[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4):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