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瑞丽 赵连明
[摘要]文章阐述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协同培养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协同培养面临的管理体制不完善、协同培养机制不健全、实践平台建设落后以及参与主体积极性不高等困境,并提出了完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协同培养机制的途径:完善校内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协同育人机制;加强与企业的沟通,打造协同育人实践平台;整合校内校外资源,多方共建教育保障机制。
[关键词]创新创业;协同培养;高职院校
[作者简介]石瑞丽(1988- ),女,河南许昌人,重庆商务职业学院,讲师,博士;赵连明(1973- ),男,吉林安图人,重庆商务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重庆 401331)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0)01-0069-04
2015年,《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提出要“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此背景下,职业院校应积极贯彻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指导方针,全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助力。对高职院校而言,深化產教融合、推进政校企协同是改革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但是,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政校企如何协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目前职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难题。因此,有必要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协同培养机制进行研究,创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协同培养的必要性
(一)整合资源、发挥合力的需要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协同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发挥政府、高职院校以及企业三大社会主体的作用,整合资源,发挥合力。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优势资源,使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学习,缩短上岗周期,最终实现零距离就业和创业,同时也可以弥补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不足,降低实践教学成本;对于企业而言,可以利用高职院校的师资和场地等优势资源,委托培养自己急需的各类应用型人才;对于政府而言,政府主要是发挥统筹协调的作用,为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资金和政策扶持,鼓励和引导高职院校和企业做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动,高职院校牵头,企业提供平台,政府提供制度保障,整合政策、资金、科技、产业、平台等资源,用市场化手段推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促进高职院校与产业、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合,培养适应新时期的创新创业人才。
(二)优化人才市场供需结构的诉求
目前,我国正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正在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和经济增长点。从国家到企业均要求大学生不仅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作为为社会和企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面对市场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以及社会对创新型优秀人才的呼唤,其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但是,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学校内部机制的改革,也需要企业的深度合作,更需要政府的政策保障。只有政校企协同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寻求专业课程教学与岗位技能技术、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融合,才能响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动态变化,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三)提升国家创新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从国外创新创业教育经验来看,创新创业人才协同培养对技术创新、地方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美国斯坦福大学在创业和技术创新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一百多年以来,斯坦福大学孕育了各种理念,培养了受过良好教育的企业家,研发了多项突破性技术,这些技术对硅谷的崛起和复兴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也为全球经济做出了贡献。斯坦福大学的毕业生创立、建立或领导了数千家企业,其中包括谷歌、耐克、思科、惠普、嘉信理财、雅虎等世界知名公司。在创新发展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要不断探索创新创业人才新的培养模式,力求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要,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协同培养困境
(一)创新创业管理体制不健全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管理体制不健全,在运行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创意成果的孵化以及创业活动的开展。部分高职院校盲目照搬其他院校创新创业运营模式,忽视自身实际情况,造成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唯结果论,忽略了自身特长。另外,绝大多数大学生创业中心或创新孵化园是由市团委或校团委统筹,团委委派教师负责相关工作。大学生创业中心以及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涉及面广,内容复杂,仅靠团委派的教师难以完成这些工作,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是极为不利的。
(二)创新创业协同培养机制不健全
第一,在创新创业人才协同培养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双方职责不明,争议较多,缺乏协调沟通机制,合作层次有待深入,阻碍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开展,难以保证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第二,虽然有很多企业参与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协同育人过程中,但大多停留在毕业生实习、创新基地建设“挂牌”合作等,并没有积极向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教学建议或者项目指导,也没有深入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资源建设、实践教学中。第三,现阶段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所需要的教育资源大多来自于学校内部,政府、企业、行业等组织所提供的创业咨询服务、创业项目等教育资源较少,校外教育资源向高职院校流动过少。与企业、行业所提供的教育资源相比,高职院校能够为学生提供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滞后性,无法为学生提供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难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