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金鑫
(泰州市中医院 江苏 泰州 225300 )
CT 增强扫描属于医学临床中常见的一种人体内部检查技术,成为了目前医学中首要的诊断疾病的检查方式,在检查时首先对人体注入对比剂,通过高压注射器进行注射,但由于药物浓度较高,注射人体血管后,刺激较明显,若出现渗漏情况,导致皮肤出现肿胀或水泡现象,对人体造成伤害,致使肌肉坏死,若不及时处理,严重时患者会产生肌筋膜高压综合征,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以及引起不必要的护患纠纷。故有关人员应对对比机渗漏实施预防措施,提高CT 增强扫描注射整体质量[1]。本文是对CT 增强扫描注射对比剂渗漏原因的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本次实验选取2016 年10 月—2019 年1 月我院进行收治的进行CT 增强扫描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共为1012 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580 例,女性患者有432 例,年龄在24 ~85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38±1.64)岁,检查部位分别为:胸部患者共414 例,腹部患者共533 例,头部患者共65 例。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通过了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可继续进行实验。
在进行CT增强前,将患者需进行检查的部位充分暴露,为后续工作提供便利。本次研究采用64 排螺旋CT 机进行实验操作,其高压注射器选用德国进口注射器,选用非离子型对比剂进行静脉注射,其规格为300mg/ml、320mg/ml、350mg/ml、370mg/ml,剂量按照体重的1.2ml/kg 计算,速度维持在3.0 ~5.0ml 之间,选择患者的上肢静脉血管进行穿刺,并观察有无回血状况,随后将留置针进行固定,确保无渗漏情况后进行按压穿刺点,时长为5 分钟。穿刺针选为三种,分别为钢针、血管造影静脉留置针以及临床输液静脉滞留针。注:当脊柱中
在进行检查前,保证操作环境的整洁卫生。注意,高压注射器注射速度到适当,切记不能过快或过慢,要根据患者的自身条件的不同,适当进行调整,尤其注意进行长期化疗的患者。当注射药时出现对比剂外渗,应立即将穿刺针拔出,使用医用消毒棉棒对穿刺部位用力进行按压,达到止血的目的,增加按压时间。必要时对患者以及家属进行解释,以获取信任。若出现轻度外渗情况,可自行进行吸收,则无需进行操作,若患者皮肤出现明显的疼痛感,则用乙醇纱布进行湿敷急性处理,浓度选为75%;若出现中度渗漏情况,应对患者实施浸透50%的硫酸镁溶液的纱布进行湿敷,也可使用地塞米松进行局部湿敷,浓度为0.05%;若出现严重渗透情况的患者,则服用地塞米松,每次剂量为5mg,每天进行3 次服用,并连续服用3 天。若患者出现皮肤水泡现象较为严重时,应送往皮肤科进行诊治,防止其他不良状况的发生。
本次CT 增强扫描注射对比剂渗漏的原因研究以SPSS19.0 统计学计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采用χ2检验,若P<0.05 时则代表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
据本次研究资料显示,在1012 例CT 增强扫描注射的患者中,出现15 例对比剂渗漏现象,其发生率为1.48%,其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充血以及肿胀现象,渗出量约为30ml,肿胀情况在6 天后逐渐消失,无明显并发症的产生,患者均顺利通过CT 增强扫描检查,检查效果较为满意。
常见对比剂渗透原因可大致分为五种:(1)药物因素:在使用CT 增强扫描时,所注射的对比剂浓度过高,优于其粘稠度高、渗透压较高,故较容易出现外渗情况[2]。(2)高压注射器因素:在注射时,所推送药物的压力较大,其注射速度较快,从而导致外渗情况的发生。(3)实施者的操作不当:操作者并未对整个过程建立合理的预测,容易产生枕头中胶布的脱落现象,或连接管未拧紧现象,操作员的技术熟练度,医护人员的配合是否得当也会对其产生影响。(4)钢针留置时间较长导致血液出现凝固现象,将针头堵塞,较易出现渗透现象[3]。(5)患者自身因素:检查之前没有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操作时出现偏差,患者自身血管不明显,或在注射时由于患者不配合出现注射器的偏离现象,尤其为首次进行检查的患者更为明显,患者如长期进行化疗,则会导致血管的弹性降低,导致血管变细或变硬,导致渗透率的增加。
CT 检查以其简便、迅速、安全、无痛苦,密度分辨率高,解剖关系清楚,对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率均较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查。在检查时,若注射时间与观察时间过短时,会增加对比剂外渗的概率。年龄较大的患者血管的弹性较差,因而阻力也较大,所以更容易造成外渗的现象发生。据有关临床资料显示,严重的对比剂外渗情况的出现会损害患者的皮肤组织,导致皮肤坏死现象的发生[4]。同时应注意,在脊柱或背部软组织内有金属异物时,将会对图像的质量造成影响,故应提前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
综上所述,在进行CT 增强扫描中应对对比机渗透现象进行严格预防,提高操作人员的扫描技巧与医生本职责任感,也可有效的降低渗透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