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秀莉,赵逢腾
(山东省滕州市中医医院 山东 滕州 277599)
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肾肿瘤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并能最大程度的保留功能性肾组织,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医学中微创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成为诸多外科手术的治疗方法,但手术过程中热缺血时间过长并未得到较好的解决,术中热缺血时间过长将会影响到肾功能的保留和恢复。因此,行肾部分切除术时,减少热缺血时间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对此,术前充分了解肾血管的内部情况非常重要[1]。本文对我院30 例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肾肿瘤患者进行术前CT 血管造影(CTA),引导术中寻找处理肾血管,效果较佳,具体如下。
选取2017 年9 月—2019 年9 月我院收治的30 例肾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术前肾血管CTA,术中按照CTA 显示探查阻断肾动脉。其中男16 例,女14 例;年龄26~69 岁,平均年龄(47.5±1.8)岁。左肾肿瘤12 例,右肾肿瘤18 例,其中肾上极8 例,肾中部11 例,肾下极11 例;肿瘤平均直径为(3.2±0.8)cm。临床行肾血管全阻断肾部分切除术22 例,选择性肾血管阻断肾部分切除术8 例。所有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运用宝石能谱CT(GEDiscoveryCT750HD),管电流260mA,层距5mm,螺距1.375,X 线球管转速0.8s/r,矩阵512×512[2]。扫描范围为双侧肾脏及中腹部,于肘前静脉以4.0ml/s 的速度团注1.5 ~2.0ml/kg 的非离子型对比剂,并运用团注追踪技术,于肾上极平面处监测CT 值达到100HU 时,进行扫描。扫描完成后将数据调入重建工作站,使用容积重建、最大密度投影法和表面遮盖显示进行三维重建,引用任意切割功能,获得扫描范围内肾脏和血管的例题解剖图像。
患者经腹膜后途径行气管全麻,取侧卧位,患侧向上,于腋下、腰下加软垫,使腰部抬起。分别于患侧腋中线髂棘上方2cm 处、12 肋下腋前、腋后线开一个1cm 小切口,插入套管针。分别置入腹腔镜,进入腹膜后腔,清除腹膜后脂肪,仔细辨认腰大肌,按照CTA 显示的位置找到肾动脉以及病变的动脉支,分离出肾动脉,将肿瘤充分暴露出来。静脉快速滴注肌苷2.0g,用血管夹阻断肾动脉,距肿瘤边缘0.5cm 处切除肿瘤及周围组织。用止血纱填压创面,用2-0 可吸收线对创面及出血点进行缝合,取下血管夹后检查创面是否完全止血,随后将切除的病变组织放入标本袋中。降低气腹压力,观察创面确定无明显出血点,留置负压引流管。选择性肾动脉阻段是用血管夹阻断为肿瘤供血的分支动脉,切除肿瘤;而肾血管全阻断是用血管夹阻断肾动脉主干,切除病灶。
观察术前CTA 显示肾血管情况、术中出血量、热缺血时间,以及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出血等并发症。
CTA 成像清晰的反映出肾动脉异常、分布、大小情况。CTA 显示肾门前肾动脉分支5 例,副肾动脉2 例,分布在肾下极;CTA 显示异常血管均在术中经探查进行分离处理,无其他异常动脉。其中行肾血管全阻断肾部分切除术22 例,选择性肾血管阻断肾部分切除术8 例,CTA 对肿瘤异常动脉血管术前检测准确率为89.7%。术中平均出血量(144.3±14.6)ml,平均热缺血时间(26.0±4.1)min,1 例轻微感染经抗感染处理后恢复。
有研究表明,使用药物以达到低血压下“零缺血”技术能够降低对肾功能的损伤。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但需要将热缺血时间尽量缩短完成手术,才能最大程度保护肾功能[3]。
本研究中,其中8 例患者采取选择性肾血管阻断肾部分切除术,在清晰的手术视野下,最大程度缩短了热缺血时间,以及保留对肾功能的作用。CTA 在临床中用于术前评估血管,通过图像处理,清晰显示出肾动脉异常、分布、大小等情况,并显示出肿瘤滋生血管。CTA 显示肾门前肾动脉分支5 例,副肾动脉2 例,分布在肾下极;其中行肾血管全阻断肾部分切除术22 例,选择性肾血管阻断肾部分切除术8 例,CTA 对肿瘤异常动脉血管术前检测准确率为89.7%。据统计,大多数肾是由单一动脉供血,也存在部分多条肾动脉供血情况,因此,临床术者术前了解副肾动脉的存在非常重要,若术中结扎副肾动脉,将会导致肾功能受损;此外,若副肾动脉是肿瘤滋生血管,会出现术中出血,增加手术难度和风险。本研究中30 例患者CTA 显示异常血管均在术中经探查进行分离处理,无其他异常动脉。
综上所述,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时,保证清晰的手术视野,减少热缺血时间,能对肾功能保护起重要的作用。CT 血管成像可以较好的显示出肾血管的具体情况,为术中肾动脉的处理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