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思宁,阎 杰
(1.成都中医药大学 临床医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2.贵港市中医医院 针灸推拿科,广西 贵港 537100)
现代医学诊疗技术探索和研究中,整体论和还原论缺一不可,二者综合运用,形成了针灸腧穴研究中方法论的整体观。在中西医结合背景下,阿是穴相关的一系列科学实践结果表明,在阿是穴的研究中借鉴西医实体结构特征是可行的[1]。同时,近几十年来,肌筋膜触发点理论成了新的研究热点和治疗方向。阿是穴与肌筋膜触发点在现代临床痛证的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两者在作用机理上有着重要联系,却又有各自的治疗特点。辨析两者的异同更有利于两者协同增效及临床对症治疗。
阿是穴首载于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灸例》,其本质是一种取穴方法,适用于所有腧穴,而后逐步演变为类穴[2]。阿是穴和经外奇穴、十四经穴并列为第三类腧穴,在腧穴发展进程上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古代亦称作“不定穴”“奇穴”“天应穴”,现代常称为“敏感点”“热敏点”“压痛点”等,而日本则称之为“奇穴”“扪当穴”等,其最基本的特点为以痛处为穴。世界卫生组织定义阿是穴为:“无特定名称和固定位置,按压痛点或其他病理反应点确定的针刺穴位。”[3]
肌筋膜触发点(Myofacial trigger points,MTrPs),又称为激发点、激痛点或扳机点,是由美国风湿病科医师Janet G.Travell于1942年首次提出,这一提法已经被医务界广泛接受。目前认识到有两种类型的MTrPs,一种是可自动产生疼痛或者运动时可以产生疼痛反应的MTrPs,一种是仅表现为疼痛,不适合对压迫有疼痛反应的潜伏MTrPs[4]。MTrPs多位于骨骼肌的肌腹中央,按压则会诱发整块肌肉的疼痛,并可能伴有远处的牵扯痛,针刺或按压时有肌颤反应。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诊断标准为具有局部纤颤反应及牵涉痛。
据中医学理论体系,阿是穴与MTrPs都是由于经络、脏腑的气血不通所致,二者的病机相似,都属于“不通则痛”理论范畴,常用于痛证的治疗[5]。但由于MTrPs是二十年来逐渐完善形成的西方新兴理论体系,许多传统针灸医师并不了解何为MTrPs,仅简单地将中医的阿是穴与MTrPs等同,其实并不科学。MTrPs的找点方法与中医“循经取穴”的道理相类似,可沿着牵涉痛的路径被找到。有数据表明,在疼痛障碍的治疗中,MTrPs和穴位存在实质性的生理、解剖和临床上的重叠。有学者认为[6],MTrPs可能就是中医精准穴位,而经络则可几乎与牵涉痛等同。几乎所有的MTrPs在位置上与中医穴位重合或接近,P T DORSHER等[7]实验研究结果显示,中医穴位存在与有自发放电的MTrPs附近3 cm左右的区间内。不同的是,MTrPs有形态学的改变,而穴位并不是实质性结构。而阿是穴是独立于经络之外的特殊腧穴,无固定生理位置,因此,阿是穴与MTrPs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阿是穴与MTrPs高效治疗的关键都在于精准取穴,两者的取穴方法大致都属于“反馈式取穴”,都需要在患者患处进行指法探索,且需要观察患者的反馈,但略有不同。一些文化宣传册和宣传栏对阿是穴的由来漫画记载以及许多文章中强调阿是穴以痛为腧,让许多人误认为阿是穴仅指痛处之穴,其实不然。《内经》中记载有“阿是之法”取穴,临床上可以按之痛感、按之痛解、按之舒适、按之皮肤凹陷、按之有其他反馈与特殊感觉等作为取穴的依据。此外,医生诊查时切按到结节、丘疹、条索或凹陷等皮肤异常处,亦为阿是穴。MTrPs的取穴方法则主要有三个重要标准:压痛点和条索状结节、牵涉痛以及局部抽搐反应,检查者多用指推和滑捏的方法进行检查。因此,从广义上来说,从取穴方法上看,MTrPs属于阿是穴的一种。在穴位针刺方面,对于MTrPs来说,最准确的触发点位置应该是能引起局部的颤搐现象,而后才是产生中医穴位中“得气”所描述的“酸、麻、胀、重、凉、热、触电、跳跃、蚁走及特定情况下的疼痛”之感觉。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针刺阿是穴,主要通过通经络、调气血、散寒湿等作用来解除肌肉痉挛,促进机体血液循环[8]。而治疗肌筋膜综合病症的指导理念在于灭活MTrPs,由于MTrPs的存在,其周围肌肉痉挛压迫血管从而减缓血液流速,导致周围组织的代谢废物浓度升高,对血管的化学性刺激使疼痛加剧,进一步导致肌肉收缩加剧,最终形成恶性循环。针刺MTrPs可以缓解肌肉痉挛从而解除恶性循环[9]。
笔者整理大量文献,发现阿是穴和肌筋膜触发点在临床应用上各有长处。
阿是穴既是机体内的病理生理状态在体表局部的外在反应表象,也是诊断治疗疾病的核心要点,能对相应脏腑、经络的病变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临床上,阿是穴常用于改善病变椎体[8,10]或损伤关节[11]等的活动度,缓解疼痛,提高患者自身工作和生活能力,且传统穴位结合阿是穴或单独针刺阿是穴较仅针刺传统穴位均有优势,临床上常在常规穴位针刺的基础上辅以阿是穴针刺以增加疗效。阿是穴还能有效缓解神经痛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梁亚光[12]在“穴位埋线加阿是穴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研究中得出:穴位埋线结合阿是穴穴位注射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能更好地缓解患者疼痛且见效快,能更好地延长患者的睡眠时间,不良反应较西药组少,安全性更高。Cristobal Perez[13]研究表明,在治疗急性腰方肌肌筋膜病症上,阿是穴与传统腰六针治疗疗效相似,但前者起效更快、效率更高。这为探索阿是穴和MTrPs相结合治疗肌筋膜病症提供了指导方向,提示我们可从两者的施治特点和本质规律探索联合治疗。近年来有学者还提出,阿是穴是敏化态腧穴[14]。一般认为,敏化态腧穴是疾病的体表反应点[15],疾病发展则发生敏化,疾病改善则发生“静息态”变化[16]。研究发现,有一类耐热性、喜热性、透热性且传热性好的热敏化腧穴,被称为“热敏点”[17]。其对外界的小刺激呈现大反应,更适合艾灸疗法[18]。谢洪武等[19]对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表明,热敏灸相对于常规艾灸具有更好疗效。陈日新等[20]对脾虚型慢性腹泻患者设置热敏态组,对比其天枢穴出现气至病所的概率,结果显示热敏态组天枢穴出现气至病所的概率远大于非热敏态组。
筋膜触发点被定义为位于骨骼肌纤维紧张带上高度易激惹的点,能治疗肌筋膜组织源性疼痛,例如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肌筋膜炎、肌痛征、肌疲劳综合征等。与阿是穴相似,MTrPs可用于治疗多种痛症,不同的是,MTrPs更常用于改善各种肌筋膜综合征等肌肉筋膜疾病引起的疼痛或麻木[21],亦可用于痉挛的治疗。何显峰等[22]主张临床推广针刺肌筋膜触发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痉挛,认为其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临床试验研究表明,在治疗肩颈综合征[23]等肌肉疾病方面,在传统穴位针刺的基础上,辅以针刺MTrPs,可增强疗效。
综上所述,阿是穴与肌筋膜触发点找点方法、生理、解剖和临床应用上有所相似、重叠,但阿是穴来源于中医学理论体系,并被看作与经穴、奇穴并列的一类腧穴,临床上常以按之痛感、按之痛解、按之舒适、按之皮肤凹陷、按之有其他反馈与特殊感觉等作为取穴的依据。肌筋膜触发点来源于西方新兴理论体系,被定义为位于骨骼肌纤维紧张带上高度易激惹的点,临床上常以压痛点和条索状结节、牵涉痛以及局部抽搐反应作为MTrPs的取穴方法。由于两者理论的不同,在临床具体应用上有所差别,也有各自的特点。阿是穴能对相应脏腑、经络的病变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还常用于治疗局部筋伤疼痛等症;肌筋膜触发点多用于治疗肌筋膜综合征、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肌筋膜炎、肌痛征、肌疲劳综合征等。两者有不同,临床应用时应该做到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建立完善的理论体系指导针灸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