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部控制框架的新时代高校资产管理研究

2020-02-15 22:21王旋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营销界 2020年42期
关键词:国有资产管理人员资产

王旋(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引言

近年来各高校基础设施的建设逐年上升,但是资产管理的模式和资产利用率却被各大院校所忽视。本文以 COSO内部控制新框架为基础,从信息化、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民主化、科学化、效能化、政治化角度,提出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新模式。

■国内外研究现状

王玲(2017)樊鹏(2017)王杰(2016)王玉香(2015)林栩(2018)温嘉惟(2018)等研究高校资产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包括管理体制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健全、资产利用率低、资产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为高校资产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涉及建立高效的资产管理机制、加强资产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等方面内容。

文雷(2015)赵强,许葵(2017)研究发现内部控制新框架为我们进行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提供了有益借鉴,从内部控制的五个方面深入剖析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以 COSO 内部控制新框架为理论依据,提出了建立高校国有资产内部控制框架的建议。

■新时代高校资产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通过深入剖析高校资产管理现状,发现如下问题:重购轻管;底数不清,账实不符;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信息化、动态化资产管理平台;重视有形资产,忽视无形资产管理。

各个高校对于资产管理方面制度不完善,出借、维护、报废没有明确合理的规范,造成管理混乱。购入十几年的电脑还在服役,早已退出教学的软件也还留在账上,造成严重的账实不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无形资产成为高校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多年积累的财富,例如高校的知识产权对于高校的创新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实训中心以及配套软件的建设规模逐年提高,部分院系无形资产的规模已经超过了固定资产。

目前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偏重于有形资产的管理,缺乏对无形资产重要性的认识,很多教师对无形资产的保护意识不强,法律意识淡薄,论文没有及时发表和登记,导致论文被随意引用,科研成果没有进行产权登记和备案,造成专利权被侵犯、无形资产流失;二是轻视无形资产的核算,评估和会计核算不规范,仅仅对购入的无形资产进行核算,高校自主研发的各类无形资产如专利权、著作权等缺乏账簿记载,造成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不能反映高校资产的真实情况;三是使用效率低,高校教师更注重于科技成果的理论研究,忽视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实用价值;四是人才流动造成无形资产流失,部分教师调动工作单位或校外兼职,往往会把一些科研成果带到其他高校;五是处置不规范,造成高校无形资产的浪费和流失。

■基于内部控制理论解决高校资产管理问题的措施

(一)加强内部控制环境治理

1.充分调动教职员工参与内部控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高校资产管理不仅仅是高校领导的工作,也不只是资产管理工作人员的任务,而是全体高校教职工的责任。要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参与内部控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自我监督,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杜绝浪费。

2.完善高校资产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政部令[2006]36号提出合理配置和有有效利用国有资产,2019年3月29日财政部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了第二次修订,为高校管理资产提供了政策支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防范学校财务风险,加强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教财[2012]6号要求组织实施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绩效考核。

《预算法》(2014)、财政部先后颁布了《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15)、《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2017)等文件,规定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原《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停止使用,为高校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核算提供了制度依据。

完善高校资产管理制度,坚持依法依规治校。高校应完善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做到资产管理有章可循,成立专门的管理委员会统一协调管理。形成一个统一领导、归口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制度保障的资产管理体系。

(二)强化风险意识,实现风险预警

首先,必须能够识别风险,高校资产在各个环节都面临着各种风险,包括购置风险、日常管理风险,处置风险。识别出风险后,应进行风险应对和控制。高校资产管理部门应制定涵盖预算控制、采购与付款、验收、日常维护保养、定期与不定期清查相结合、资产转移、出租、出借、处置报废等各个环节的全流程控制措施,防范风险。

(三)规范各项业务流程(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

1.预算管理

首先由财务部门向各院系下达下一年度资产采购预算,各个资产使用部门根据下一年度本部门的需求,列出采购清单,经过技术参数论证后,填写请购单,提交购置申请,经财务处、资产管理部门、审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对采购项目进行可行性评估,实行集体决策。对于科技含量高、价值大的大型仪器设备,应进行多轮论证。

2.采购与付款业务控制

采购与付款业务必须保证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原则,不得由同一人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全过程,采购人员与付款人员相互制约。财务部门要严格审核发票、验收证明等相关原始单据,确保经济业务和原始单据真实、完整、准确,经过上级部门审核批准后,按照合同约定的付款方式支付货款。

加强合同保管控制。资产管理部门应重视合同的订立和归档工作,对合同中列明的产品名称、规格、价款、付款方式等条款进行严格审查,对供应商的主体资格、信用状况等进行全面审查,按照规定权限签署采购合同。资产管理部门应指定专人进行合同的管理及相关资料的保管,定期清点整理合同。

3.验收

高校应当建立资产验收制度, 验收人不得由负责采购的人员来担任,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购置的高校资产运达学校后,验收人员严格根据合同规定的数量、型号、质量和验收方式验收货物,出具验收报告。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应当共同参与资产的验收工作,各部门严密配合形成一个采购流程的完整闭环,避免各种风险。对科技含量高、价值大的采购项目,需聘请有相关验收资质的专家协助验收。

4. 谁使用、谁负责

明确每项资产的使用部门和使用人员,严格遵守“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避免各部门之间相互推卸责任。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账簿登记制度,确保购入资产及时入账,资产账账、账实、账卡相符。

5.清查

因个人保管或使用不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和浪费,由资产使用人员或资产使用部门说明情况,提交书面报告,明确责任。由责任人赔偿,并在年终绩效考核时予以减分。对于资产的盘盈和盘亏,财务人员和资产管理人员要及时进行账务处理,更新明细账及固定资产卡片,确保资产的动态管理。

6.完善资产转移、出租、出借制度

资产使用人员和使用部门由于工作调动或者离退休等原因而发生变动时,资产管理人员应对设备是否存在、是否存在毁损、预计未来使用年限等现状进行检查和复核,审核无误后,办理资产移交手续,及时更新固定资产卡片记录。

7.加强无形资产管理

(1)提高全体教职工对无形资产的重视程度。聘请专业人员开展讲座,加强宣传,在全校范围内普及无形资产的法律知识,提高对无形资产、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增强维权意识,一旦发生侵权事件,高校要善于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规范无形资产会计核算。在高校会计账目上必须设置“无形资产”会计科目,真实、准确的反映高校无形资产的实际价值。对现有无形资产要按照入账价值合理摊销,评估其可回收金额,如果发生减值,要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对已无使用价值的无形资产,及时报废清理。对新研发出的无形资产要合理评估价值,及时在账簿中记录,明确责任人。审计部门、高校资产管理部门要对无形资产会计核算的全过程进行监督。

(3)专门设置无形资产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应具备财务、法律知识,熟悉知识产权申请、保护、维权的全过程,定期组织培训,提高无形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4)完善无形资产管理制度。建立科研成果登记平台,对课题、论文或其他研究成果要及时在平台上登记,由高校统一申请和管理。规范无形资产的登记、申请、使用、评估、转让和处置流程。加强保密措施,确保无形资产不泄密、不流失。

(5)加强校企合作,利用高校网络资源向社会发布科研成果信息,寻求与企业合作,将科研成果推向市场,转化为有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前景的产品,实现高校与企业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四)建立资源共享平台(信息化)

1.资源共享平台使用流程

建立两级资产共享平台,其中一级共享平台有资产管理部门人员使用,拥有最高管理权限,负责管理全校资产;各院系的资产管理人员使用二级共享平台,管理本院系的资产。每项仪器设备都有各自的资产卡片,资产卡片上有二维码,类似身份证的条码,资产使用信息有变化的,资产管理人员及时通过网络共享平台更新、维护资产数据库信息,实现资产明细账、资产卡片、共享平台资产信息同步更新。

2.探索区域性跨校共享机制

资产共享网络平台除了在本校内使用外,各高校还应与其他高校、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合作,尝试建立区域性跨校共享机制,充分挖掘各高校的闲置资产,例如周末或闲置无课时高校的体育场、实训室可以供其他高校或企业借用,通过网络平台查询、申请借用和归还,共享教育资源,全面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3.信息化的专业资产管理人员

目前还没有统一的高校资产管理软件,各高校应探索资产信息化管理的新模式,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资产共享网络平台。资产管理平台的发展对资产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的资产管理人员除了要具备财会知识、资产管理知识外,还要熟练运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他们不仅要能够熟练的使用高校资产管理平台,而且能够对资产管理平台的维护和改进做出贡献。

(五)监督

1.建立资产管理的奖惩制度

高校资产管理最首要的目的是安全性,即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应完善内部控制活动各个环节,建立资产毁损、报废、丢失、盘盈、盘亏的量化考核指标,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资产管理的另一个目标是效能最大化。具体来说,应根据资产控制活动各个环节制定考核指标,建立资产管理的奖惩制度,对于考核优秀的部门可适当增加经费作为鼓励,反之以示惩罚。

2.内部与外部监督相结合

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监察、审计部门应当同时加强资产管理和监督,坚持日常监管与审计监督相结合,建立资产监督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网络监管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资产使用效能。

猜你喜欢
国有资产管理人员资产
以“5×3”立体模式打造外派管理人员队伍
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浅析新形势下的国有资产管理
公立医疗机构国有资产管理研究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关于国有资产资本化改革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
把维护作为一种资产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