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浈育 张述华 唐美玲
(1烟台大学,烟台 265500;2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黄务街道办事处,芝罘 264004;3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烟台265500)
2014年烟台农科院从中国农业大学引进了一批‘L系列’葡萄品种,定植于烟台农科院葡萄基地内,株行距为1 m×2 m,采用“单干单臂+直立叶幕”整形方式。2015年开始结果,目前已连续观察4年,其中‘L42’抗逆性强,丰产性好,香味浓郁,现将其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汇总如下:
嫩梢闭合,密布绒毛;幼叶黄绿色,上下表面绒毛较密;成龄叶绿色,大多数是3裂,个别全缘,锯齿较短。1年生枝条深褐色。果穗圆柱形偶有副穗,平均穗长13.5 cm、穗宽10.6 cm,平均穗重159.6 g;果粒近圆形,平均粒重3.39 g,平均纵径19.0 mm,横径17.6 mm;出汁率64.6%,平均种子数2.5粒,种子大,褐色。果穗较紧凑,无大小粒,果实黄绿色,挂果期长,果粉比较完整,个别年份有果锈。果实带有浓郁草莓香气,含糖量161.40 g/L,含酸量5.53 g/L,糖酸比29.18。
植株长势中庸,新梢年生长量1.2~1.5 m,副梢萌发力弱。芽眼萌发率为90.9%,带穗率100%,平均每枝果穗数为1.14,产量较高。在烟台产区4月7~12日萌芽,5月17~21日开花,7月15~20日着色,9月上中旬成熟。该品种抗病性好,几乎没有霜霉病,个别果粒由于鸟害有酸腐。抗寒性好,在烟台产区无需下架埋土即可安全越冬。
肥水条件好的园区选择5BB和SO4作为砧木的嫁接苗,肥水条件较差的园区选择1103P和110R作为砧木的嫁接苗。
单干单臂+垂直叶幕,株行距1 m×2 m,直立主干,干高80 cm,单臂水平绑缚在第一道拉丝上,长度0.8~1.0 m,每个臂上直接着生结果枝8~10个,每个结果母枝上留1~2个结果新梢,新梢间距10~13 cm,叶幕高度1.2 m。
果穗偏小,穗形松散,双穗果较多,无需疏花疏果。
行间采用自然生草,机械刈割的方式。春季进行1~2次浅耕,雨季开始生草,葡萄采收后,结合施肥进行1~2次深耕。行内进行简易覆盖或者清耕。
肥水不敏感,但需浇催芽水、封冻水。9月份果实采收后,667 m2施商品有机肥800~1 000 kg、过磷酸钙30 kg、复合肥30 kg。
该品种抗病性较好,重点做好4次病虫害防控。绒球期,全园喷施1次3~5°Be石硫合剂;2~3叶期,喷施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啶虫脒等防治绿盲蝽;开花前2~3 d,喷施代森锰锌、嘧菌酯防治灰霉病、白腐病等;封穗前至落叶前,交替喷施波尔多液、吡唑醚菌酯等防治霜霉病。
该品种生长势中庸,丰产、抗寒、抗病,是一个糖酸比适宜、香气类型特殊的优良白色品种,可以适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