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文杰,周乾潮,袁雪英,黄丽容,曹 炎,陈晓生(河源市妇幼保健院超声诊断科 广东 河源 517000)
甲状腺癌的发病率约占人体恶性肿瘤的1%,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甲状腺癌是近几年来发病率上升速度最快的恶性肿瘤。结节性甲状腺中、HT、甲状腺癌以及Grave's病是甲状腺弥漫性病变最常见的病变种类[1]。甲状腺癌也是头颈部恶性肿瘤发病率最高的疾病。随着近些年来人们生活方式的该病,该病的发生率逐渐升高,且越来越年轻化,对人们的生存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根据临床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在超声下有着不同的影像学表现。也正因如此,超声成为了甲状腺弥漫性疾病的常用检查手段[2]。但是由于患者病变的组织非常容易被周围的腺体影响,所以检查时容易发生漏诊、误诊。本文选取2014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接诊的73例面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合并结节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了患者超声检查下的病灶特点,现将结果做出如下报告。
选取2014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接诊的73例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合并结节的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58例,年龄18~69岁,平均年龄(48.69±6.48)岁。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或穿刺活检确诊为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合并结节,排除既往有颈部手术病史、精神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本次研究。两组患者的常规临床资料无显著对比差距,P>0.05,具有比较价值。
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患者取平卧位,将肩部略垫高,充分暴露颈前部。将超声探头设置为频率7~12MHZ,全面扫查患者的甲状腺双侧腺体和峡部,观察病灶的形态、数量和回声情况,在使用CDFI进行血流检查,判断是否出现钙化。根据《实用医学》中关于甲状腺结节的血流分级法:无血流信号为0级;存在1~2处血流信且管径低于1mm为Ⅰ级;结节周围有丰富的血流信号显示,结节内无血流信号为Ⅱ级;结节内外均有丰富的血流信号,且有超过4条以上较差呈树枝状的血管为Ⅲ级。对可疑结节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使用18G穿刺针,定位穿刺后的标本是送病理科检查。超声图像由两名具有丰富经验的医生共同分析。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进行分析,图像规律一致性使用Kappa检验,两组样本的基线特征对比使用χ2检验,当P<0.05时提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经本次研究与病理学对照结果显示,有70例患者并发甲状腺结节,其中良性结节65例、恶性结节5例。病理检查发现70例患者共有72个病灶,超声检查发现病灶68个,与病理检查结果无差异性,P>0.05。
恶性结节的5例患者中,乳头状癌4例、浸润型滤泡癌1例。良性结节65例患者中,HT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51例、腺瘤11例。超声下可见良性结节边界清晰,均为均质的低回声或等低回声,形态呈规则的圆形或椭圆形,血流分布Ⅰ级5例、Ⅱ8例、Ⅲ13例,结界内无钙化或少量点状钙化。恶性结节边界不清晰,形态不规则,内回声不均匀,血流分布Ⅰ级21例、Ⅱ13例、Ⅲ6例,内可见点状、斑点状、环状钙化。
甲状腺功能紊乱的典型超声表现就是甲状腺实质弥漫性病变,也是造成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常见诱因[3]。主要有HT、产后甲状腺、GD等。近些年来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让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且以女性居多,年龄趋近年轻化。甲状腺疾病属于慢性疾病,临床多推荐观察或保守内科治疗。但是随着疾病的不断进展患者会出现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结节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不同性质的结节治疗方案截然不同,所以逐渐受到临床的重视[4]。超声诊断是目前甲状腺疾病的首推检查方式,对于判断正常背景下的甲状腺结节性质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若患者合并甲状腺实质弥漫性病变,会因为周围的腺体影响而造成诊断失误。
通过本次就研究结果来看,恶性结节的5例患者中,乳头状癌4例、浸润型滤泡癌1例。良性结节65例患者中,HT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51例、腺瘤11例。超声下可见良性结节边界清晰,均为均质的低回声或等低回声,形态呈规则的圆形或椭圆形,血流分布Ⅰ级5例、Ⅱ8例、Ⅲ13例,结界内无钙化或少量点状钙化。恶性结节边界不清晰,形态不规则,内回声不均匀,血流分布Ⅰ级21例、Ⅱ13例、Ⅲ6例,内可见点状、斑点状、环状钙化。说明超声下良、恶性结节有很大的差异,可以进行区分鉴定。本次研究中不同结节的血流分布有很大的差异,但是笔者结合多年临床工作经验认为在判断结节性质的过程,单纯参考血流分布无意义,因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会表现为严重的甲状腺中打,所以实质回声可能存在不均质的情况,在疾病的不同阶段表现出的特点也不相同。尤其是HT患者,长时间的慢性炎症会让甲状腺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进而发生网格样和结节状变化,如果再次基础上发生结节,可能会受到惯性思维的影响,容易误诊为良性[5]。检查者要警惕所以结节的特征,高度重视所有可疑的结节。对于存在腺体内弥漫性肿块病变的患者,由于自身正常的腺体已经减少,没有明显的对照,所以容易被误诊为自身免疫性疾病造成的实质弥漫性改变,本次研究中有1例类似状况的患者,双侧腺体体积明显增加,回声减低,但是占位不明显,血流信号丰富且呈分布杂乱[6]。对于此类患者要注意内部回声的区别。微小癌病灶通常边界较为清晰,内部可见均匀的低回声,这种情况下会降低超声诊断的能力。峡部结节恶性率相对较低,在扫查时非常容易被忽视,应加强注意。血流分布类型尽管不能作为单独指标来鉴定结节的性质,但是可以作为参考指标使用。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良性结节多为Ⅰ级结节,恶性肿瘤多为Ⅲ级[7]。
结界内钙化是鉴别良恶性的关键点,结节内含有钙化的多为恶性结节。但是由于形成的机制不同,钙化的形态也多种多样。临床上目前无关于癌灶伴有钙化的明确原因[8]。但是有资料总结,点状、沙粒样钙化多与器官乳头状瘤有关,乳头状瘤也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癌类型。在本次研究中,所有的恶性结节患者均出现不同形状的钙化。良性结节中的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也容易出现草酸钙,比较容易与恶性结节的微小钙化混淆,在诊断时应注意结合其他特征进行分析。
本次研究中显示,有70例患者并发甲状腺结节,其中良性结节65例、恶性结节5例。病理检查发现70例患者共有72个病灶,超声检查发现病灶68个。可见超声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大致相同,说明超声检查能够作为良好的检查方式在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合并结节的患者中应用。
综上所述,对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合并结节的患者开展超声检查具有无创、快捷的优势,临床医生应掌握不同性质结节的特征,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判断,帮助患者尽快接受有效的治疗,尽早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