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瘤胃臌气病的发生与防治

2020-02-15 15:02白丽娜李冬艳彭建刚陆建波张春喜
今日畜牧兽医 2020年3期
关键词:瑶山臌气弥勒

白丽娜,李冬艳,彭建刚,张 辉,陆建波,张春喜

(1.云南省弥勒市新哨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652301;2.云南省建水县面甸镇畜牧兽医站 654399;3.云南省河口县瑶山乡农服中心 661313;4.云南建水县畜牧技术推广站 654399)

瘤胃臌气是一种常见的普通牛只内科疾病,在我们云南省滇东南地区最易发生。 而且多发于春夏两季,主要表现牛左肷显著臌起,呼吸困难,叩击紧如鼓皮,声如鼓响。 重者可视黏膜发绀,后蹄踢腹,呻吟,呼吸迫促,四肢张开,甚至张口吐舌,口内流涎。 后期患牛沉郁,不愿走动,行走困难,有时突倒地窒息、痉挛死亡。

1 基本情况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滇南南部与越南毗邻,总面积32931km2。全州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以元江为界,元江以东属于滇东高原区,元江以西为横断山纵谷的哀牢山区。 全州最高处为金平县西南部的西隆山,海拔3074m;最低处在河口县南溪河口,海拔76.4m。 河流分属红河、南盘江水系。 全州辖13 个县市。在常住人口471.2 万人。2017 年全州主要农产品及粮食总产量187.87 万t,肉类总产量114.35 万t,蔬菜344.3 万t,牛奶6.14万t, 种植各类青饲料及青贮饲料和加工混合饲料等上千万吨。年末大牲畜——牛等存栏157.49 万头。 年末生猪存栏638.32 万头,肥猪出栏1053.20 万头。 其中弥勒、建水、河口等市县是省级商品猪基地和牛、 羊养殖基地。 2017 年, 上述三个县市大牲畜——牛(含奶牛)分别为存栏23109 头、出栏117109 头,山绵羊 存 栏291996 只、 出 栏231906 只;162810 头、102310 头,263875 只、195870 只;18305 头、7682 头,23510 只、18645 只。 多年来,由于许多养殖户对牛的饲养管理和在饲料加工、青贮等诸方面技术不过硬,而致牛瘤胃臌气病时有发生,给肉、乳牛的生产带来损失,因此必须引起重视。

2 病例描述

多年来,牛瘤胃臌气病在红河州发生不断,特别是每年的春夏两季春暖花开和春种夏播种植时较突出。 下面就近几年来弥勒市新哨镇和建水县面甸镇及河口县瑶山乡发生牛瘤胃臌气病的例案描述如下:

2.1 病例一

2018 年3~5 月正是红河州广大农户准备春耕种植玉米、红薯、马铃薯和整田育秧苗及种水稻、种花生的时节,4 月10 日下午在距离弥勒市新哨镇畜牧兽医站约750m 的张某,拉来2 头约6 岁和8 岁的黄牛前来就诊,我们先按照所学的知识,从问、望、闻、切给这两头牛进行认真的诊断。

通过问户主:他告诉我们,他家养了4 头黄牛和2 头水牛,分别为1 头母水牛和1 头一岁左右的水牛及3 头大黄牛和1 头母头。 因为那3 头黄牛忙于春耕便多喂了些红薯片和豆科青贮饲料、包谷面之类,又给它喂了许多冷水,所以,这2 头牛是中午拉上山地耕作,到4 点钟左右就见这两黄牛不动,也不吃草料,鼻子上出现许多汗珠后看去干裂。

采用闻诊:我们认真从这两头病牛的声音,即呼吸、咀嚼和口腔、大小便等气味进行了听和闻,发现6 岁这头牛肠胃蠕动声音小,呼吸微弱。 小便有点黄色,大便少,干硬,难闻;8 岁这头病牛肠胃蠕动声音微弱,呼吸音可以,但小便略黄,大便不但干难闻,还不时带有未消化的渣液,有点腥臭味。

认真观察(望):见2 头牛在左肷三角部位,即牛瘤胃处见显著臌起,叩击有挡弹性力,声音似鼓响。 6 岁牛不明显,8 岁这头牛可见黏膜发绀,后蹄踢腹,呼吸迫促,四肢张开,有时见口内流涎。 行走困难。

感应观察:用手触模2 头牛的耳朵,忽冷忽热,不匀。 6 岁牛不明显,但在8 岁牛背、腹有热感。 一人拉着牛,一人注意牛的反映, 另一人用右手在牛尾下方与肛门处隔离进行牛尾切脉,6 岁和8 岁牛均为虚脉表现为迟细而软,按之无力。

2.2 病例二

2018 年6 月25 日中午1 点50 分左右,河口县瑶山乡距离乡瑶山寨86 号门牌李某气喘吁吁地从山地里牵下来1 头7 岁左右的黄牛前来叫笔者(陆建波)帮其就诊。

通过仔细诊断,发现这头病牛,可视黏膜发绀,后蹄踢腹,呻吟,呼吸迫促,四肢张开,甚至张口吐舌,口内流涎。

用手去手触模牛的耳朵,温热不明显。 离进行牛尾切脉,出现不规则脉博。 体温39.5℃,两耳有发热感。 呼吸,反刍不正常。

2.3 病例三

2019 年4 月12 日,上午10 点40 分面甸镇王山寨75 号门牌号黄某刚从大洋葱地收割洋葱回家, 见刚耕作回来的一头10岁的大水牛不吃草料,鼻梁干,有时呈现有汗珠,牛张口吐舌。 听诊胃肠蠕动减弱,患牛沉郁,不愿走动,行走困难,有时发生痉挛。 用手去触模牛只体温不匀。 体测温度达38.2℃。 见牛只左肷显著臌起。

3 确诊结果

三个县市不同乡镇农户的不同发病牛的表现和症状、特点。从专业的诊断出发,以其发病经过表现症状特点为依据,我们认为:弥勒新哨、建水面甸和河口瑶山乡的发病牛为均诊断为牛瘤胃臌气。 区别再于弥勒的两头病牛病为发病初表现,病情稍轻一些,就治的时间多,治愈空间大,治愈率高;建水面甸发生的病牛病情严重一点,如不及时就治就有死亡可能。 而河口瑶山乡的病牛为中度病例,在就治方面可治愈的希望性大。

4 发病规律和原因

据调查和了解,不完全统计,仅上述三个县市2018 年就发生大牲畜——牛瘤胃臌气病12 起,11 户养殖户, 发生病牛16头,治愈15 头,治愈率达93.75%;死亡1 头,死亡率为6.25%。根据上述县市的发病特点和上述病例案的分析, 我们认为本病发作多因过食大量易发酵的饲草,如露水草、带霜水的青绿饲料、开花前的苜蓿、 马铃薯叶以及已经发酵或霉败的青贮饲料等引起。 当然, 根据一些资料已有报道过大量吃了不容易消化的油渣、豌豆或误食毒草也会引起本病的发生。 之外,本病多生于农忙季节,据笔者多年的观察,每年春去夏来,一到3~5 月份农作物种植和6~9 月份粮食作物收割时分, 就会遇见许多农户拉着自己的病牛前来就诊,如上述4 头(个)病例都是发病于春耕时节和农作物收割时节。 而且是:弥勒新哨的两头病牛是在过多吃了容易发胀的红薯、马铃薯等饲料引起;建水面甸的发病牛是过多吃了开花前的苜蓿、马铃薯叶以及霉败的青贮饲料等引起;而口瑶山乡的病牛则是过多吃了发酵或霉败的青贮饲料如露水草和带霜水的青绿饲料引起。

5 防治

5.1 及时治疗

以“排除气体、逐水通便、制酵消胀、预防为主”为原则,做好本病的防治工作,才能有效及时控制本病的发生。

迅速排除气体。在牛的左肷部距骼外结节、腰椎横突及最后肋骨等距高的部位或选择臌气最高处用套管针进行穿剌放气。方法:在术部剪刀毛、消毒后用外科刀在术部切一小口;再将皮肤移向上方, 套管针向内、 向外、 向右肘的方向剌入约插进8~10cm(也可以用大号针头代替套管针)。 然后以左手固定套管,右手拔出套管针芯,使气缓缓放出。 如套管针发生堵塞,可用针芯透通,放气结束,必要时可将套管针在瘤胃内保留一定时间后才可拔出套管,术部消毒即可。 也可用一个涂有油的光滑木棒,横放在病牛口内,两头用绳子绑在头上,令其不断舔食,排出胃内气体。 同时还可用柔软的饲草在左肷部按摩,以促进气体排出。

逐水通便。 用套管针放气后,就针孔注入止酵药,如福尔马林10~15mL,或来苏儿10~20mL,加水500~1000mL。 如放气时水多而出气少, 可采用逐水通便、 消积导带的治法。 取大黄60~120g、芒硝250~500g、厚朴30g、积实30g、大戟15~18g、甘遂15~18g、芜花15~18g、三棱30g、白术30g、甘草24g,共为末取植物油500~1000mL 为引,开水冲,候温一次灌服。 孕畜禁用。

如果消瘦体弱、口淡脉动虚者,可适当减量,并加党参30g,炙黄芪30g;食欲废绝的,加神曲30g、山楂30g。

5.2 制酵消胀

(1)取食醋1000~2000mL,植物油500~1000mL 一次灌服;

(2)用生石灰150~180g 加水3~5L 溶解后取清液灌服;

(3)取旱烟叶60g,放在500mL 植物油中煮开5~10min 捞取烟叶,候油凉后灌服;

(4)用芳香氨醋酸40~50mL,鱼石脂15~25g,植物油500~1000mL,加水5~8L 一次灌服。

5.3 防制

5.3.1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饲养技术水平。 科学配制饲草饲料,合理搭配饲料。 不喂发酵变质的饲料和不合格的青贮饲料。

5.3.2 尽量少喂堆放发酵或被雨露浸湿的青草;由舍饲转为放牧时,先喂一些干草后再放牧。

5.3.3 舍饲牛每天在日粮中加10%~15%铡短的粗料, 最好是禾谷类稿秆或青干草即可;不喂露水草和产气高的饲料,发现病牛及时处理,尽快诊断治疗。

6 结论

总之,在上述例案治疗过程中,弥勒的2 头病牛发病轻,治疗时未使用肷部套管针穿剌术排气治疗。 在用药方面,只采取用上述制酵消胀所用的药物分次灌服4 次后,病情就好转了;而河口瑶山乡和建水面甸镇所发生的牛病情较前者重或更严重些,所以,除采用制酵消胀治疗外,还全方位使用上述治疗手段和方法才使得病牛治愈。

猜你喜欢
瑶山臌气弥勒
瑶山党支部
牛羊急性瘤胃臌气的中医治疗
牛瘤胃臌气的诊断与治疗
治牛瘤胃臌气简法
托忒文《般若弥勒经》木刻时间考释
大足石刻弥勒信仰下的两处“启门图”
瑶山的女儿
黑城本《弥勒上生经讲经文》为词曲作品说
牛瘤胃臌气的治疗思路及方法
云南省弥勒市投入1200万元打通农村饮水安全“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