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涛,张 侃,李晓康,王 旁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务处,西安 710032)
机动卫勤分队是我军战略战役后勤支援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军事指挥、卫勤组织、医疗救治、独立保障、后方防卫、战场机动等能力直接决定是否胜任“保打赢”的历史使命[1]。依托训练基地进行军事训练,已成为发达国家军队生成和提高部队战斗力的主要途径[2]。跨区基地化训练,是近年来总部试点推广的机动卫勤分队新型训练模式,通过短时间、高强度的模拟卫勤分队“一个过程”战备行动,采用先考后训再考的形式,规范各类机动卫勤分队建设训练标准,提高实际遂行任务能力[3]。在模拟实战环境的训练条件下,通过全流程的战备等级转换、远程机动投送、进驻部署展开、批量伤员救治等科目,全方位检验机动卫勤分队的战备建设水平、作业运行效率和保障打赢能力。2019年9月,医院抽组野战医疗所,全员全装全要素赴陆军卫勤训练基地参加跨区基地化训练,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将来遂行军事斗争准备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对训练组织实施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探讨。
此次任务是野战医疗所自2005年成立以来,首次全员全装全要素跨区机动演练,全程采取公路和铁路输送相结合方式机动至预定配置地域,总里程800余公里。此次跨区卫勤基地化训练在医院分队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首次与专业伤员“蓝军”对抗,首次参加千分制标准考核验收,人员装备之多、机动距离之远、编组构成之复杂、演训科目之齐全、考核标准之严格,均为分队训练历史之最。医院坚决贯彻习近平主席训词训令,坚持把跨区机动考核作为践行对党忠诚的大检验、探索实战化卫勤保障模式的大练兵、卫勤保障体制改革建设成果的大展示,以一流标准、一流作风、一流业绩,赢得考核组与同批受训分队的高度赞誉。
1.1 训练前期准备受领任务后,院党委和野战医疗所对照整建制基地化训练评分标准,积极筹划展开工作。一是选优配强队伍。机关精心遴选,院首长亲自把关,选配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精兵强将,为高质量完成任务打牢基础。二是制定周密方案计划。以问题为导向,成立训练领导小组和训练办公室,组织分队各组骨干脱产1个月准备训练手册、野战文书、方案计划、物资清单等。三是补充各类物资。根据任务需求,补充购置指挥装备、卫生装备、通信装备、野营装备、药品耗材等各类物资。四是充分对接协调。针对性地在某靶场,模拟考核全流程开展野外驻训强化训练。
1.2 战备等级转换野战医疗所受领战备等级转换导调文书后,医院及野战医疗所按照战备方案预案,迅速召开紧急碰头会、院党委扩大会、作战会和出发前动员大会,成立野战医疗所临时党委和党支部,全面进入临战状态。受领向集结地域机动集结命令后,野战医疗所立足自身,积极与多方配合,迅速完成运输车的物资装载。
1.3 远程机动投送针对机动任务时间紧、安全风险大、道路情况复杂等问题,多次与各单位沟通协调,细致统筹研究,对安全风险、机动路线、梯队编组、途中保障、通信联络和铁路输送时限等问题进行周密部署安排。野战医疗所机动至某站后,按梯队铁路输送计划,组织车辆装备铁路平板车捆绑加固,完成铁路机动前车辆全部准备工作。机动途中指挥组组织严密,全程实时管控人员车辆、细致检查铁路装载、有效处置临机情况后顺利完成铁路卸载。摩托化机动考核中,按照导调指定路线在陌生地域、道路交通情况复杂的条件下,车辆整齐编组迅速通过导调指令的10个地段到达配置地域,全程5个小时未出现道路偏差。徒步行军阶段,按照导调指令的7个坐标点,指挥组标图作业、规划路线,队员携带背囊装备,克服山路崎岖、地域陌生等不利因素,翻山头、越草地,齐心协力开辟出另一条“实战化”之路,安全顺利完成山路徒步行军任务。
1.4 进驻部署展开野战医疗所徒步行军至配置地域后,迅速派出警戒哨、组织现地勘察并下达宿营命令。全所队员在十分疲惫、视野不清、环境恶劣的情况下,高效完成宿营区和部分医疗帐篷的展开工作。根据战场态势、敌情、友情、地势、风向、水源、展开条件等要素,准确判定可能遇敌袭扰方位,针对性部署观察哨、游动哨、潜伏哨,构筑防御工事,确定疏散方向,完成图上作业。根据导调组电台指令,前接搜救小组利用北斗手持机,仅用30分钟时间完成伤员搜救和救治任务。次日,收到撤收转移命令后,野战医疗所迅速完成营区撤收和物资装载,机动转移至配置地域,按照展开布局原则要求,迅速确定展开布局方案,并形成工作状态。
1.5 批量伤员救治批量伤员救治考核中,专业卫勤蓝军模拟逼真,科目设置紧贴实战,综合导调和现场导调近乎“苟刻”,采用极限量伤员“冲击式”考核方式,对野战医疗所在2小时内进行饱和量伤员通过,挖掘检验最大潜能。训练增加伤员搜救、宿营防卫等夜训科目,野战医疗所处于接受导调命令、上报作业文书、临机处置情况的24小时不间断导调状态。在接近实战救治条件和战场环境下,共救治模拟化妆伤员、模拟致伤动物和模拟人等60余名伤病员,首次诊断处置正确率超过95%,全面检验野战医疗所从受领研判任务、派出力量前接、组织各组救治、处置临机导调,到伤病员治愈后送、归队等全流程的实战救治能力。
1.6 理论授课培训演练完成后,在训练基地组织的分组复盘讨论和桌面推演中,队员们与专家面对面,针对训练中暴露出的问题与不足,认真研究讨论,并总结经验做法,进一步提升卫勤保障和战伤救治效率。固化训练期间,全所共接受10余次理论授课以及TCCC(战术战伤救治)专题操作培训,从卫勤训练组织实施到训练伤预防,从军事环境医学到现代战伤特点分析等一系列授课内容,极大地丰富队员的卫勤理论知识,加深对卫勤训练特点的理解,为今后卫勤工作的开展奠定理论根基。
2.1 勇为医院排头兵医院野战医疗所为三所军医大学附属医院首支参加跨区基地化训练的队伍,参训人员将近2/3为新队员,平均年龄35岁,部分队员之前在卫生战备、卫勤保障等方面缺乏经验,通过10余次理论授课、TCCC培训,以及批量伤员救治时由“考官”变“考生”的切身感受,其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均有实质性提升,已迅速成长为分队的得力后备骨干。
2.2 伤员通过创新高此次基地化训练,在40张床位被导调压减的情况下,伤员周转效率高,批量伤员通过人次创造陆军军医大学考核过的39支分队历史新高,例如2小时考核时间内,伤员通过××人次,其中,重伤29名,重伤床位几近满负荷;手术操作17台次,创造陆军军医大学卫勤训练基地历史新高。此外,在全军卫勤跨区基地化训练历史中,首次探索实践批量伤员在不同梯队医疗救治机构间进行前接与后送。
2.3 野战装备首亮相首次完成全军首台野战移动CT车融入跨区实战化训练的实践研究,检验了卫生装备的远程机动性能,提升了战场医疗保障能力,为后续制定野战移动CT操作指南及申请装备列装打下坚实基础,达到训练预期目的。
2.4 训练成效积累多此次训练在前期各组抽调人员的数月努力下,攻坚克难,根据指挥组的手册编写要求,完成手册编写与印刷,包括职能任务、职责分工、组室布局、物资装备、方案预案等方面,并完成44种野战文书的设计与编制工作,受到考核组与其他受训分队的一致肯定与好评。
在基地化训练中,医院野战医疗所坚持把演练当实战、把训练场当战场,取得优异成绩,得到肯定赞同。但面对未来真实战场环境、各种复杂情况,深知与保障打赢还存在一定差距。
3.1 保障能力有待提升由于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队员转业、自主择业导致分队骨干流失,护理、医技人员多为聘用人员,部分非军人未受过专业军事训练,整体军事素质偏薄弱。此外,机动卫勤分队需要全科医学人才,需要学深、悟透、用活战伤救治规则,但临床医学亚专业过细,与实战要求尚不完全适应,尤其在战创伤的紧急救治方面仍存在不足。
3.2 装备老旧制约保障野战医疗所乃至全军医院机动卫勤分队,执行任务时基本依靠“自己请示、自己协调、自己解决”,普遍存在单独机动能力缺乏的问题。卫勤装备集成化不足,小散部件较多,装卸、拼装费时较长,极大地影响部署展开效率[4]。此外,野战医疗所配备的卫生装备车辆等装备太过陈旧,仅从年代来说就已接近报废,且部分零配件损坏或缺失已无厂家可维修维护。加之部分专业装备更新慢,保障能力偏弱,操作费事、费力、效率低下,易受环境因素干扰影响。
3.3 政策激励相对缺位机动卫勤分队队员大多能够克服困难,坚决完成好训练任务,尤其是聘用人员等非军队体系队员,虽不着军装,但同样怀着一腔热情积极投身训练,是机动卫勤分队力量的有力补充。但在事关个人利益等问题上,队员们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顾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训练积极性。
本着“吃一堑长一智,练一场进一步”的原则,医院决定以此次基地化训练为契机,深刻总结经验教训,认真梳理训练成果,科学制定解决对策,在今后的训练中,继续时刻紧绷军事斗争这根弦,不断加强分队建设和训练。
4.1 着力提升实战化训练水平首先加强机动卫勤分队队伍建设,建议分队主要以军人、军转文人员、士官等人员为主,努力解决好人员构成冗杂问题。其次要加强“一专多能”培训,继续搞好野战医疗所军医到急诊科内抢、外抢及ICU轮训轮岗训练,寓战于平,使战伤救治训练与多发伤急救、重症救治和灾害批量救援等有机结合,提升军医的专科救治能力和综合救治能力。再次,要努力提升实战化水平,加强战斗单元与卫生单元联演联训,解决好战术指挥和卫勤指挥“貌合神离”的问题,真正实现战术需求和战救需求有机结合。最后,建议建立具有不同地貌的“一体化、信息化、模拟化、实战化”卫勤训练基地,具备“训练、评估、研究、战备、交流”等功能,确保能开展常态化、实战化军事卫勤训练。
4.2 积极申请卫勤装备更新换代针对机动卫勤分队车辆、卫生装备老旧及部分未配发等问题,逐个摸底排查,掌握装备现况,及时向上级、军委机关报告并申请及时配发最新卫生装备,为打造卫勤铁拳固本强基。建议加强军兵种间联演联训,纳入卫勤保障训练科目,由作战指挥中心,统一调配运输力量,磨合批量伤员救治中的伤员前接、伤员后送等训练内容。对于一些可以自主创新的装备,建议上级机关设立机动卫勤分队课题专项经费,鼓励各个分队积极申报,不断加强装备改进,努力构建卫勤装备、体制编制、训练内容相配套的卫勤训练体系。
4.3 制定完善激励政策在加强队伍建设基础上,建议上级机关能够针对军队院校体制编制调整以及军改文政策实际,考虑从政策上对机动卫勤分队队员有优待,保证政治过硬、技术精湛、素质较强的骨干人才不流失。其次强化建章立制,建议能在政策制定层面,将队员执行卫勤任务情况与个人晋职晋级、个人待遇等方面相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