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锋 齐琳
摘要:部分普通高中的化学教学正处于“新高考改革方案、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现行旧教材”的特殊阶段。文章着重从新(2017年版)旧(2003年版)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上的差异分析入手,提出在“三新一旧”特殊背景下落实化学新课程时,在教学上要正心——调整心态、积极面对新课改新高考,要明道——把握方向、做好教学的内容规划和时间规划,要优术——提升能力、优化学科课堂教学。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高考综合改革;三新一旧
文章编号:1008-0546(2020)01-0002-04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20.01.001
进入新课改的省市越来越多,但部分普通高中的化学教学仍处于“新高考改革方案、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现行旧教材”的“三新一旧”特殊状态。变化已来,教师何为?本文着重从新(2017年版)旧(2003版)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上的差异分析入手,提出了在“三新一旧”特殊背景下,合理使用现有旧教材,科学对接新课标,实现有效教学和备考的策略。
一、从对比中看新课程的特点
1.新课程理念以全面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
旧课程中,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宏观育人目标非常明确,但中观的学科育人目标笼统,微观目标中过于偏重知识学习,容易导致教书、育人两张皮。新课程进一步强化了学科的育人功能,凝练出包含三个方面、六大要素、十八个基本点的核心素养后,从怎样在具体的各学科中体现和落实的角度出发,水到渠成地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既是对旧课程中“三维目标”的整合与提升,更是对学科育人目标的认知升级。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含五个维度(“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是学生学习化学之后所形成的、具有独特化学学科特点的成就,这个成就包含正确价值观念、核心知识、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等,是化学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以中观的学科目标为抓手,去推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新课程结构的变化和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
2003版化学课程分为2个必修模块和6个选修模块(见图1),新的课程结构在此基础上做了较大改动,2017版化学课程变为由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選修三类课程构成的新体系(见图2)。
新的三类课程各有特点,其中必修化学包含5个主题,突出化学基本观念(大概念)的统领作用;选修I是选择性必修课程,包含三个模块,分属化学基础性研究的三个重要领域;选修Ⅱ是选修课程,包含3个课程系列,综合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社会发展价值和时代性。
新的课程体系,学生有了更大的选择权和自主权,学生多层次、多取向的发展要求更能得到满足。学生除了必须修习必修课程并参加学考外,还可以选择修习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全部3个模块内容,参加选考并将之计入高考总成绩。新课程的课程性质、选课要求和考核要求较旧课程有了较大变化,具体见表1。
3.课程内容的变化
新课程标准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为纲,遵从化学学科特点,用“细化、修改、新增”的方法,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整编。
新课程必修部分5个主题与旧课程教学内容的对应关系见表2。
分析表2可以看出,新课程重新梳理和编排了部分主题的内容,将旧教材化学1、化学2的6个主题变为了5个主题,并在教学内容中渗透了化学学科五大核心素养。
新课程的选修I是选择性必修课程,包含模块1(化学反应原理)、模块2(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模块3(有机化学基础),分别与03版教材的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和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相对应。
新课程的选修II是选修课程,包含系列1(实验化学)、系列2(化学与社会)和系列3(发展中的化学科学)。3个系列的选修课程可以看做是对03年版选修教材的整合和发展(新增)。
二、落实化学新课程的教学建议
正心、明道、优术最早出自《道德经》,有着丰富的哲学道理。我借用这几个词来说明一下落实化学新课程的教学建议。
1.正心——调整心态,积极面对新课改新高考
新课程的教学,首先要解决和最难解决的是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教育理念认识不足的问题。新课程突出“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这一主旨。教师要重建“教(教学)一学(学习)一研(研究)”三位一体的职业生活方式,让教师真正成为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职业。教师要确立共生意识,建立基于互动、合作、分享、探究、对话的多元合作文化,形成教学共生共同体,协同发展,共同进步。
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的主阵地还是课堂教学,教师要调整心态,积极面对新课改新高考。要深刻领会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发展水平,要根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学业质量要求,紧密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科学制订教学目标,要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发展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朋道——把握方向,做好教学的内容规划和时间规划
我们正处于“新高考改革方案、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现行旧教材”的特殊时期,虽说现行旧教材的教学内容基本可以支撑新课程的主题,但两者之间毕竟有差异,要分析透彻,用“三新”的思想,去对“一旧”进行分析和合理取舍。
以新课标必修课程主题2“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的教学为例,相对于03版旧教材,一是某些知识点表述更为具体准确,如将“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调整为了“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发生电离”;二是强化了某些观点,如新增强调了物质转化的观点:“一定条件下各类物质可以相互转化”,“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含有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的相互转化”;三是弱化了某些知识点,如不再对铝、铜、硅及其重要化合物作要求。需要说明的是,在过渡时期,对新课删减的内容暂时不可弃学,要抓住其中重点,不作过深拓展即可。四是新增了学生必做实验,吸取03版本未列出必做实验的缺憾,新课程主题中新增了“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等学生必做实验,突出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的特点。
选择性必修课程的教学内容同样需要认真分析把握。单以新增内容为例,三个模块均增加了学生实验。在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引进了体系和内能、浓度商、反应历程和基元反应等概念,强化了化学平衡常数的运用。在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引进了量子化、超分子、过渡晶体等概念,加强了对电负性、配合物、配位键、氢键等概念的要求。在有机化学基础模块,引进了大分子概念,更加重视认识思路的教学。
按照现有高考备考的一般做法,往往是高一、高二用于新知识的学习、高三全部用于复习备考。旧高考模式下,高一完成必修1和必修2的教学后,高二一年内,在完成选修4的教学任务后,只需在选修3和选修5中选学一门即可,但新高考模式下,选择化学作为选考科目计入高考录取总成绩的学生必须同时完成选修3、选修4和选修5的内容。由此看出,新课程方案下,教师在高二的教学任务加重了。“三新一旧”将持續一段时间,总体感觉新高考任务重、时间紧,教师要适应新课程,做好一届三年的规划,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明确课标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与旧教材的差异,研究并明确合格考与等级考的分层教学,变革教学,研究解决好新授课的“空心化”问题和学生的素养化缺陷,追求“有效率的时间投入”,兼顾好学生的合格考(一般为高一下学期期末)和高三的等级考(6月份的高考期间)。
3.优术——提升能力,优化学科课堂教学
新高考要求我们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曾说“考试与教学,两者本质上统一于育人,相互联系,相互促进”。高考体现着“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在实行新课改的过程中,国家不断地利用高考“以考促学”的杠杆功能,催动着新课程改革不断前进。“中学教学因循守旧、僵化落后,跟不上高考命题改革步伐;与其要求高考命题降低标准,迁就或迎合中学教学现状,不如引导中学教学更新观念,主动适应高考,变革教学,大力提升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综合素养”。
王磊教授认为,学科核心知识和活动经验是学科能力素养发展的基础。要适应新高考的要求,在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科核心知识的结构化、情景化、功能化,以及与之伴随的问题解决经验”。对于如何优化新课程下的化学课堂教学,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加以思考:
(1)进行基于“内容的结构化”的教学
基于“内容的结构化”的教学,是从教“学生学科知识”向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转化的关健之一。我们可以按照化学学科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组织基于知识关联的结构化教学;也可以从学科本源对物质及其变化的认识过程组织基于认识思路的结构化教学;还可以对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其认识过程做进一步抽象,进行基于化学基本观念的结构化教学。化学基本观念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实现路线关系如图3。
(2)进行基于“情景化”的教学
如果说知识之间的关系问题,可以依靠知识的结构化来加以解决,那么知识与背景、理论与实践、文字符号与实际实物之间的关系问题,往往依靠教学的情境化来解决。化学知识的过度符号化和抽象化必然导致知识的惰性化和僵化,知识往往在情境中生成和显现,“知识的情境化是知识活化并转化为素养的必经途径”。
一方面,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有把“抽象”化“具象”的情境化能力,学会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将核心概念与情境、活动和问题解决融为一体。
另一方面,我们从常见的高考化学试题命题基本框架(如图4)可以看出,学生若不能“读懂”命题者用真实材料创设的“真实情境”,调用“化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将遇到障碍,由此,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解构“真实情境”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从具体情境中理解、“剥离”出要考查的化学知识、问题和模型,让所学“化学知识”能服务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体现关键能力。
(3)重视实验探究与实践活动教学
化学是一门基于实验的科学,教学中除了完成新课标新增的“学生必做实验”外,还可以适当增加趣味实验、家庭小实验、数字化实验和创新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学习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探究过程,体会、认识技术手段的创新对化学科学的重要价值,形成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发展实践能力。提升“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等化学核心素养。
变化以来,“三新一旧”背景下,高考综合改革和新课程教学均在探索中前行,使用旧教材、落实新课程方案,其难度可想而知,但只要“不怵于目前”、“尽一分之心力”地去直面问题、研究问题、探索解决问题,其结果“必有一分之补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