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需恩
新时代的高中语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良好的语言文字知识,更要以“文化自信”的态度引导和启发学生,使学生获得道德的发展与思想素质的提升。下面笔者以苏教版高一语文教学为依托,谈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基本原则、具体途径和价值,希望能够帮助广大同仁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一、古为今用、学以致用
在高中阶段的語文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的渗透需要将传统的思想文化与道德理念和当前社会的时代主旋律有效结合,做到“古为今用”“学以致用”,促使学生运用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时代文化精神,精进语文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
如在《阿房宫赋》一课的教学总结阶段,我基于“古为今用”的原则,组织学生对《阿房宫赋》带给自身的历史启迪进行了有序的“师生互动讨论”。我首先为学生指出:“《阿房宫赋》中所反映的历史问题,在当代依然具有重大的参考借鉴价值。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身为一名新时代的高中生,请大家说一说通过对《阿房宫赋》的学习,获得了何种收获?这些收获又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借鉴意义呢?”
学生刘某表示,他通过对《阿房宫赋》的学习,认识到了任何国家与个人如果取得了一定成绩就停滞不前,迟早会发生倒退。因此,自己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高中生,需要在今后的学习、生活过程中不断前进,不断奋斗,从而实现良好的发展。我先是肯定了刘某的发言,肯定了刘某从历史兴衰中总结客观规律的思维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继而根据刘某的发言,要求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实践过程中,利用“古为今用”“学以致用”的方法,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以滋养自身的思想、发展自身的能力、磨练自身的意志、积累自身的才干,从而利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自身的成长、成材,真正成为当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二、读写结合
对于“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具体途径”,教师应该以“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作为两个基本点,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当前的社会发展状况有效地渗透传统文化。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拘泥于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中某种单一的教学方法,而是以课文为基础,带领学生通过“阅读学习—交流讨论—总结写作”的途径,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加完整和全面的学习效果。尤其是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我大胆利用“文言文写作”的教学模式,带领学生依据文言文课文的体裁进行写作,帮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掌握文言文的文体、修辞、结构等特点,显著提升了学生的文言文水平和学科素养。
如在《师说》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根据课文中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一文句,首先展开师生互动性讨论。我先向学生讲解了在我国历史长河中“师道”的发展和形成轨迹,并对学生明确表示,正是因为具有“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才保证了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发展而不中断。之后,我邀请学生根据自身对《师说》课文中“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一句的理解进行发言。如学生刘某表示,他认为此句的内涵是,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是具备“师德”,用自身良好的道德影响和教育学生。我对他的理解表示由衷地赞赏,并针对学生的回答说道,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一个人的“立身”基础即是道德,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才能够实现良好的发展。
在我们的讨论结束之后,我根据学生的发言与交流,要求学生模仿《师说》课文的体裁,以“‘立德树人于当今高中学子之启迪”为题,写一篇文言文论述文。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充分地阐述了自身对于“立德树人”的理解,利用《师说》课文的表达方式将自身对于“立德树人”的理解进行了充分的表述,从而在锻炼和提升学生文言文写作能力的基础上,有效引导学生对于“立德树人”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进而发展了学生对于高中学习阶段道德修养提升的认识。
三、价值意义和渗透效果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具有十分积极而又影响深远的意义,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使高中生获得了更为全面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我们通过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使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兴趣,让他们在此基础上利用课余时间自觉学习和接触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从而使众多高中生成为新时代的传统文化继承者与弘扬者。其次,传统文化渗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将自身的发展与祖国发展融合、注重学习与实践融合、注重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与当代社会的现实环境融合,使高中生能够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以传统道德为指导促进自身的成长。
如在《劝学》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组织学生为大家介绍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格言警句。学生贾某首先发言,他表示自己在小的时候学过《三字经》,记住了“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句话。我对此表示,这段格言十分具有现实意义,在当今的“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下,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养成良好的人格和道德品质。而学生陆某表示,自己十分喜爱《论语》,至今还以《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作为指导自身学习的准则。我向陆某提出问题:“在你看来怎么样才能够算是‘学而时习之呢?”陆某表示,“学而时习之”的意义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复习,从而达到巩固知识、收获新知的目的。我对陆某表示:“你说得确实正确,但那只是‘学而时习之的起步阶段。程颢、程颐兄弟曾对此提出:‘习,重习也,‘学者,将以行之也的观点,也就是说‘学而时习之的要点在于时常在实践中运用自身所学的知识,以收获真知。”此后,我们对《劝学》课文进行了严谨的分析与解读,和学生一起总结出课文中“注重反省”“善于利用物”“注重积累”等对当代高中学生具有重要意义的学习思想,使学生能够将自身的学习过程与外部世界相联系,从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学工作者应重视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根据“古为今用”“学以致用”的原则,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进行有效的传统文化渗透。这样不仅能使高中学子提升自身的知识修养,而且能够让他们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了解和学习兴趣,继而促使他们在今后的进一步学习与实践当中,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自身成长与发展的基石。这样的育人手段,能使高中学子不断提升自我,“以知促行,以行成知”,最终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薪火传人”。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三高级中学(3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