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晶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女性常见妇科疾病,多发于育龄期女性,痛经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典型的症状,呈进行性加重,严重时疼痛难忍,甚至加大止痛剂量亦无效[1]。手术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方法,可有效解除异位结节,促进相关症状缓解。但子宫内膜异位症与经血逆流相关,术后复发率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手术效果,需辅以护理干预,以促进相关症状缓解[2]。同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因痛经症状烦扰及对疾病相关认知不足,多存在负性情绪,影响治疗效果。中医护理以中医辨证为基础指导护理工作,临床根据不同患者病情特点实施护理,在保障并增强临床治疗效果中具有重要意义[3]。本研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实施中西结合护理,分析其对负性情绪及痛经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现将结果示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组年龄23~44岁,平均年龄(32.08±4.49)岁;病程14~58个月,平均病程(25.46±5.91)个月;孕次1~3次,平均孕次(1.91±0.56)次。对照组年龄23~42岁,平均年龄(32.05±4.46)岁;病程13~56个月,平均病程(25.40±5.94)个月;孕次1~3次,平均孕次(1.89±0.58)次。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考《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指南》[4]诊断标准:具有痛经、慢性盆腔痛,疼痛呈继发性,进行性加重,部分伴有月经异常;妇科检查可见宫骶韧带痛性结节和附件粘连包块;彩超检查可见无回声区密集光点,病理检查病灶处可见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并伴有纤维化和炎症反应。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均符合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标准;均接受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精神正常,可自主交流;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妇科疾病;合并肿瘤疾病或严重感染性疾病;存在免疫、凝血或脏腑器官功能障碍者;具有精神病或精神病史者;存在交流或听力障碍者。
1.4 方法
1.4.1 护理方法对照组在术后进行常规健康宣教、镇痛管理、会阴清洁、排尿管理、并发症预防管理、早期饮食指导等,出院后持续随访,指导患者日常保健护理方法,持续至术后1个月。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①调查评估。全面收集患者病历资料,详细了解患者痛经程度、部位、性质、饮食习惯、心理状态、疾病史、家庭环境等。②情志干预。多角度了解患者情绪状态及相关原因,对于悲观者进行情志制约,通过播放相声、小品、欢快音乐影响患者情绪;思虑过度则采用移情法,通过与患者沟通,引导患者抒发不良情绪,并将话题转移至患者感兴趣的方面;焦躁者指导其进行深呼吸、精神想象放松等方式。③针灸理疗。选择子宫穴、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关元等穴,做好选穴处消毒处理,采用电针进行刺激,每次25 min,2~3次/周。④推拿按摩。选择太冲、三阴交、血海、地机、足三里、合谷等穴,采用按压方式进行局部按摩,每穴2~3 min,餐后2 h进行,2~3次/d。⑤中药外敷。选择附片50 g,鹿角霜25 g,乳香10 g,肉桂10 g,五灵脂10 g,以米酒入铁锅翻炒,制成敷包于脐部以下热敷,温度为70 ℃左右,至敷包凉至体温,经期结束后进行,1次/d。⑥膳食调理。禁止患者食用生冷、辛辣食物,增加大枣、核桃等的食用,并增加谷物及蛋白质的补充,确保饮食清淡、易消化。
1.4.2 观察指标①心理状态。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5],在术前及术后7 d评估患者负性情绪,每个量表各20个项目,应用4级评分,总分乘1.25,焦虑或抑郁程度越高则评分越高。②痛经改善效果。采用5级评分法(0~4)评估患者经期疼痛程度、伴随症状、持续时间,评分高则表示疼痛越重、持续时间越长。显效:综合总评分为0分;好转:积分降低70%以上;有效:积分降低30%~70%;无效:积分降低30%以下。
2.1 负性情绪研究组护理后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比较 (例,
2.2 痛经改善情况研究组痛经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痛经改善情况比较 (例,%)
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病理变化是活性的内膜细胞种植在子宫内膜以外的位置,且异位内膜周期性出血及其周围组织纤维化,形成异位结节。痛经是病灶内部出血刺激局部组织炎性反应引起的,同时病灶会刺激前列腺素分泌增加,致使子宫肌肉挛缩,导致痛经加剧。而在西医常规护理当中多采用止痛剂进行镇痛干预,方法单一,效果欠佳。
中医护理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指导的护理模式,临床强调在整体观下进行辨证干预,通过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心理、个体状况、社会环境等信息,并进行分析、归纳,确立患者证型、潜在健康问题等,实施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护理干预,以促进患者症状缓解[6,7]。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后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痛经症状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说明中西医结合护理能够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负性情绪及痛经症状。本研究在西医护理基础上结合中医护理,通过“移情异志”“情志致胜”等情志干预方法有效疏导患者负性情绪,为患者治疗、恢复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中医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妇人腹痛”范畴,与瘀血阻滞下焦、气机不畅相关[8]。在常规镇痛基础上,中医采用电针灸、穴位按摩等方法刺激子宫穴、三阴交、血海、足三里等穴,达到健脾理血、通经活络、促生气血、补血养血、引血归经等效果,从而促进盆腔血液循环,预防经血逆流,改善痛经症状。同时,本研究还选用活血化瘀中药进行局部热敷,不仅可促进疼痛缓解,还可通过热效应促进药效发挥作用,有效改善盆腔血液循环,增强治疗效果。此外,中医讲究“药食同源”,根据患者病症特点、术后恢复需求进行膳食管理,通过增加益气养血、行气活血等食物的补充,不仅利于痛经症状改善,还可弥补患者手术损耗,促进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理健康程度,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风险。
综上所述,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负性情绪,促进痛经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