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虹运用经方治疗消化系统疾病验案3 则

2020-02-14 20:47
江苏中医药 2020年5期
关键词:泛酸口苦厥阴

梁 敏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9)

指导:周晓虹

周晓虹为江苏省中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从事临床、教学工作近40载,临床经验丰富,师从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全国名中医单兆伟教授,尽得其薪传。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获益良多,现将其运用经方治疗消化系统疾病验案3则介绍如下。

1 乌梅丸治深夜胃冷案

张某,男,65岁。2019年11月1日初诊。

患者规律性凌晨2 时左右胃冷5 年。病史较长,多方求治无效,观其用方为附子理中丸、良附丸、黄芪建中汤、柴胡疏肝散、香砂六君子汤等。刻下:每日凌晨2 点左右即胃脘畏冷,影响睡眠,醒后再次入睡困难,日常生活未受影响。平素无胃痛,无饱胀,无泛酸,口干口苦,时有肠鸣,二便调。舌尖红、苔白腻,脉细。电子胃镜示: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证为寒热错杂证。治以寒热并用、调和阴阳。方拟乌梅丸加味。处方:

乌梅20 g,制附片10 g(先煎),党参30 g,黄连3 g,黄柏6 g,桂枝12 g,干姜9 g,细辛3 g,炒当归10 g,川椒5 g,炙甘草5 g,淫羊藿15 g。14剂,日1剂,水煎,日服2次。

11月14日二诊:患者自述就诊当日服药后夜间胃冷未作,夜寐安和。服药2周期间病情平稳,每晚能入眠8 h。舌质淡紫、苔薄白,脉细。药证合拍,守原方继服14剂。

11月28日三诊:患者病情平稳,夜间胃冷未再发作,夜寐安宁,继守原方,续服1月巩固之。

按:本案患者反复凌晨2 时左右胃冷,影响睡眠,曾投予温中、疏肝、健脾等法治疗效果甚微。周师考虑患者胃冷规律性地出现在凌晨2 时左右,符合“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的特点。凌晨2 时值丑时,正是厥阴肝经气旺盛之时,此时发病可知病与厥阴有关。厥阴乃阴尽阳生,由阴出阳之时,若阴尽或阳生不能正常转化,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则导致“厥阴之为病”。细询病史,观患者症状,失眠、口干口苦、舌尖红乃相火偏旺,胃脘畏冷、肠鸣为脾胃虚寒之象,此乃寒热错杂,阴阳之气不相顺接,故治当寒热并用,调和阴阳气血,周师投厥阴病主方之乌梅丸加味。乌梅丸首见于《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方中重用乌梅,其味酸,酸入厥阴,以酸味补肝体、疏肝木,肝体足则肝阳顺,使被郁之阳气得解;川椒、细辛、干姜、附子、桂枝皆为辛热之品,用以温脏祛寒;黄连、黄柏以苦味泄被郁之相火以养肝,兼制辛热诸药以防伤阴动火之弊;淫羊藿温补肾阳,当归补气养血,党参健脾助运,使气血得充,化源充足。清·柯韵伯认为:“仲景制乌梅丸方,寒热并用,攻补兼施,通理气血,调和三焦,为平治厥阴之主方。”周师言,厥阴病但见一二症,如口渴而饮水不停、胃脘烧灼痛、饥而不欲食、恶心呕吐、腹泻等,且病于丑时起,乌梅丸用之,随症加减,屡获效验。

2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泛酸案

李某,女,53岁。2018年7月16日初诊。

患者泛酸反复发作3年,服质子泵抑制剂有效,停药即复。观其处方,曾服化肝煎合左金丸,述效果甚微。症见:泛酸,胸骨后烧灼感,嗳气频作,每因恼怒后加重,咽干,口苦,纳可,失眠,畏冷,便溏。舌质淡红、苔白腻,脉细弦。电子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诊断: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辨证为胆热脾寒证。治以利胆清热、温脾助运。方拟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处方:

柴胡10 g,黄芩10 g,桂枝6 g,干姜6 g,炙甘草5 g,煅牡蛎30 g(先煎),煅龙骨30 g(先煎),乌贼骨30 g,党参12 g,炒白术12 g,黄连5 g,吴茱萸2 g。14剂,日1剂,水煎,日服2次。

8月1日二诊:泛酸已少,咽干、口苦明显减轻,胸骨后无烧灼感,大便基本成形,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守原方以巩固疗效。此后随症加减,服药3月后诸症平。

按:本案患者苦于泛酸,临床上治疗本病多从肝、从热论治。他医曾投予化肝煎合左金丸,方证似无不合之处,但却未获疗效。周师细询病史,观患者除泛酸之症外,兼有口苦、便溏。周师言:“口苦、咽干”乃“少阳之为病”,“便溏”乃“太阴之为病”。少阳胆热上攻则泛酸、胸骨后烧灼、口苦、咽干;中焦太阴脾阳不足,清气不升则便溏、畏冷。故辨为胆热脾寒证,属少阳太阴合病。周师方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左金丸加减,以疏利少阳肝胆之热,温运太阴脾脏之寒。柴胡桂枝干姜汤出自《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方中柴胡入肝、胆经,辛行苦泄,条达肝气以疏肝,又可升脾胃清阳之气;黄芩入胆、胃经,“主诸热”,此二药共同枢解少阳郁滞之气热;桂枝通阳化气,通达少阳郁遏之气机,配伍干姜、甘草补太阴脾、散中焦寒;咸寒之牡蛎,甘寒之龙骨,镇静安神,兼制酸止痛。周师加黄连、吴茱萸,取左金之义,配乌贼骨以清降肝火,制酸止痛;党参、炒白术助脾胃得健,气旺血行。周师主张抓住主症,应用此方,以“口苦、便溏”为主症,每有效验。

3 半夏泻心汤治泄泻案

陈某,女,45岁。2017年12月3日初诊。

患者反复腹泻10年。病初进食生冷及油腻食物后大便稀溏,日行2~3次,夹不消化食物,查肠镜示慢性结直肠炎,曾服用蒙脱石散、整肠生等西药,服药时见效,停药辄复。后腹泻加重,遍寻中医治疗,仍未见效。症见:大便日行4~5次,质稀糊,色黄,时有肠鸣,便前腹痛,厌恶生冷及油腻食物,泛酸少,乏力,纳差,夜寐尚安。舌质红、苔黄腻,脉细弦。诊断:慢性结直肠炎。辨证为脾虚失运,寒热错杂证。治以益气健脾、平调寒热。方拟半夏泻心汤加减。处方:

姜半夏10 g,干姜5 g,黄连3 g,黄芩10 g,党参12 g,炒白术12 g,炙甘草5 g,砂仁3 g(后下),葛根10 g,陈皮6 g,神曲15 g。14 剂,日1剂,水煎,日服2次。

12月17日二诊:患者服药后大便稀软,日行2~3次,肠鸣减少,纳食较前增加,舌质略红、苔薄黄腻,脉细。原方加炒麦芽15 g、炒谷芽15 g消食和中,继进14剂。后守原方加减,服药半年,患者大便正常,纳食正常,无不适。嘱患者注意保暖,健康饮食,保持心情愉悦。

按: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本方主要治疗少阳误下后心下痞,是辛苦并进、寒温并用、补泻兼施的代表方剂。本案患者腹泻反复10 年,曾辗多方,服参苓白术散、附子理中丸、真人养脏汤、痛泻要方等收效几无。周师认为患者中焦虽一片虚寒之象,但舌质红、苔黄腻表明有热,因中焦虚寒则便质稀溏,时有肠鸣;因脾胃虚弱,运纳不健,水湿内停,郁久而化热则舌红、苔黄腻,以半夏泻心汤调其脾胃寒热。方中半夏、干姜味辛性温,能行能散,以辛助辛,辟阴通阳,助脾气以升;黄芩、黄连,取其苦寒之性,泻热和胃,助胃气得降;两组药对,一寒一热,一苦一辛,一升一降,使脾气得以升,胃气得以降,中焦之气得以条达;党参、炙甘草能补虚和中;《内经》云“湿胜则濡泄”,周师加砂仁醒脾化湿,炒白术健脾运湿;久病清阳下陷,葛根升阳止泻;炒麦芽、炒谷芽消食和中;陈皮疏肝行气。周师言:半夏泻心汤传统多用于寒热错杂之心下痞,“痞”虽是本方辨治的要点,但临床不可局限于“痞”,亦可用于治疗呕吐、下利、肠鸣、腹痛等辨证为寒热错杂的疾病。临床遣方组药关键在于辨准病机,灵活运用,方能应手取效。

猜你喜欢
泛酸口苦厥阴
“两阴交尽谓之厥阴”奥谚解
补料分批发酵条件优化提高D-泛酸的产量
厥阴病篇再论
解读厥阴病辨证论治体系※
口苦是怎么回事?
口苦咽干,是生病了吗
喝粥泛酸 配点菜
晨起口苦是怎么回事?
亿帆医药:泛酸钙生产线未停产
从厥阴之义论厥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