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辉辉,刘明军
(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
单纯性肥胖指排除非内分泌、代谢等疾病,主要由于摄食过多,营养过剩,机体产热大于消耗,导致体内脂肪增多的一种疾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因素[1]。2016年,《柳叶刀》发表了一篇关于全球成年人体质量的调查报告,数据显示中国肥胖人口数量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鉴于肥胖病的各种危害以及大众健康意识的增强,针灸治疗本病的临床优势逐渐凸显,基础研究逐渐被开展,通过检索2007-2018年发表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VIP维普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学术会议文献数据库及PubMed生物医学数据库的文献对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文献进行整理,现报道如下。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单纯性肥胖的经穴选用规律总结的报道近几年已成为热点趋势,数据挖掘技术是指使用Excel电子表格,聚类分析技术及频次统计结合“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对各医学数据库中的针灸治疗的临床报道进行整理总结归纳,从而得出针灸临床治疗的选穴与选经的规律,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荣硕[2]筛选出发表在2007-2017年的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421篇,结果显示使用频次在前10位的穴位分别是中脘、天枢、足三里、三阴交、丰隆、大横、气海、水道、水分、关元。针刺部位以腹部、下肢为主,下肢以脾经、肝经循行部位为主。赵强等[3]筛选出发表在1990-2010年的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158篇,结果显示排在前5位的腧穴分别是三阴交、足三里、曲池、中脘、气海,针刺部位以胸腹部、腰背部、下肢为主,排在前5位的经络分别是胃经、膀胱经、脾经、任脉、肾经。
近几年循证医学的系统评价与Meta-analysis被逐渐应用于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报道的质量评价中,系统评价是一种全新的二次研究方法,针对某一具体临床问题如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以及预后,进行系统全面地收集全世界所有已发表或未发表的临床研究,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原则和方法严格评价文献,并筛选出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定性或定量合成即Meta分析,荟萃分析等,从而得出综合可靠的结论。陈昊等[4]检索了1979-2011年发表在各大期刊的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文献,提出了23年间临床实验报道导致低质量存在的原因主要为盲法的使用率低,样本量估算方法均未提及,统计学方法使用率不是百分之百。李得平等[5]检索了2002-2012年中文数据库,筛选出7篇符合临床随机对照实验标准的文献,得出结论是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与药物治疗有效率没有显著性差异,显效率针灸治疗优于药物治疗,但结果存在发表偏倚,敏感性分析未找到异质性来源,纳入文献质量整体偏低。
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大鼠的机制研究主要以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及代谢系统为切入点,通过不同的针灸干预手段,检测肥胖相关实验指标,探讨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内环境、信号转导通路等的改变。
3.1 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大鼠的实验室观察指标不同 针刺实验大鼠的目的是为了探讨治疗的机制,实验室指标不仅局限于体质量、体质量指数以及Lee’s指数,同时还包括血清、脂肪组织、脑组织、神经因子等方面的检测。
3.1.1 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大鼠血清检测 杨春壮等[6]用电针刺激单纯性肥胖大鼠足三里、中脘,每次10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4 d,结果针刺组大鼠血清瘦素及胰岛素活性均较模型组降低,并推测针刺减肥的作用机制之一是瘦素抵抗状态降低。LIU Z C等[7]采用RT-PCR及NB技术检测针灸治疗后单纯性肥胖大鼠血清瘦素、INS、脂质水平的变化,结果瘦素、INS、胆固醇三项均明显回降,HDL-C明显回升,结果显示针灸对中枢及外周瘦素、INS具有良性调节作用。司原成等[8]设立电针组、普食组、高脂饮食组和模型组,电针组针灸治疗每次15 min,连续治疗20 d,结果显示普食养组血清瘦素,腹壁脂肪质量,进食量均较模型组降低,针刺对肥胖大鼠的饮食量具有抑制作用。谭金凤[9]用电针刺激肥胖大鼠天枢(双侧)、丰隆(双侧)4个疗程,结果显示电针刺组血清内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空腹血糖均低于高脂饮食组,与普通饮食组的血清各指标没有差异,得出电针对肥胖症血脂血糖代谢紊乱具有调节作用。
3.1.2 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脂肪组织的检测 高建芝[10]使用电针刺足三里、内庭、天枢,连续治疗14 d,肥胖组大鼠脂肪细胞凋亡指数低于正常对照组,针刺组大鼠脂肪细胞凋亡指数较肥胖组增加,得出针刺减肥对于脂肪细胞凋亡具有促进作用,肥胖与脂肪细胞数目的增加及脂肪细胞的凋亡无关。张中成[11]电针刺激单纯性肥胖大鼠后三里、内庭治疗3周,结果显示肥胖大鼠肾周、心包周、附睾周脂肪及白色脂肪细胞体积均显著下降,得出针刺对肥胖大鼠白色脂肪形态学的影响是实现机体减肥作用的形态基础。
3.1.3 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大鼠下丘脑的检测 杨春壮等[12]电针大鼠足三里、中脘,连续治疗14 d,免疫组化法检测针刺组大鼠下丘脑NPY表达与模型组相比降低,结果表明针刺减肥作用机制与肥胖大鼠NPY的变化有关。马英[13]电针刺肥胖大鼠后三里、中脘,结果肥胖大鼠下丘脑ON含量较模型组降低,提出针刺减肥的作用之一是降低下丘脑ON的含量。
3.1.4 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大鼠神经因子的检测 刘志诚等[14]电针刺激单纯性肥胖大鼠后三里、内庭,结果肥胖大鼠下丘脑β-内啡肽(β-EP)、神经肽Y(NPY)含量明显下降,α-促黑激素(α-MSH)、铃蟾肽(BOM)含量明显上升,提出下丘脑神经肽的积极良性调整是针灸减肥的作用之一。
3.2 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大鼠的信号通路研究 针刺对单纯性肥胖症的治疗作用是通过机体内复杂的信号传导实现的,目前通过各信号通路的因子的基因及蛋白检测报道可知,针刺干预对于单纯性肥胖的治疗具有积极作用的信号通路逐渐被报道。
李珂等[15]电针刺激肥胖大鼠天枢、三阴交、中脘、足三里,结果显示电针通过下调下丘脑TSC1启动子甲基化程度,调节mTOR的基因表达,来减轻食源性肥胖大鼠体重的。LENG J C等[16]电针刺激天枢、中脘、三阴交、足三里,结果显示电针通过调控下丘脑Tsc1启动因子去乙基化和抑制mTORC1信号通路的活性来减轻肥胖大鼠体重。丁忱欢等[17]针刺秦氏腹部四穴结合奥利司他提高了肥胖大鼠体内瘦素水平,同时观察JAK-STAT信号通路的相关因子,针刺结合药物可以促进OB-R、JAK2、p-STAT3因子的表达,调节能量的摄入与输出从而达到减重作用。严志康等[18]应用手针、电针肥胖大鼠后三里、中脘,结果显示肥胖大鼠肝脏p-JAK2、p-STAT3蛋白水平表达,提示针刺激活肥胖大鼠肝脏JAK2-STAT3信号通路是针刺减重的作用机制之一。曹晨[19]电针食源性肥胖大鼠后三里、内庭,结果显示肥胖大鼠的骨骼肌AMPKa-mRNA、ACC-mRNA、CPT-1-mRAN的表达量提升,提示电针可以调整骨骼肌AMPK信号通路,达到抑制脂肪合成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常乐[20]针刺大鼠天枢、丰隆,结果显示针刺组与未干预模型组比较LKB1 mRNA、AMPK-a2RNA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有显著差异,提示针灸可以调整AMPK信号通路,达到减重的作用。
综上所述可知,针灸因其治疗作用显著,不良反应小,对机体具有整体调理功能而被推崇为“绿色疗法”。针灸可以促进激发机体的调节与自我修复的功能,调整机体的失衡的病态生理,这种调整作用是通过多种代谢途径如细胞调节,活性物质调节,激素调节剂神经因子调节等来调整机体的代谢失衡状态,减少能量摄入,促进能量消耗,同时调整与代谢相关脏腑心肝肾等的功能,使机体脏腑功能平衡的同时,达到减肥的目的。同时,通过基础研究发现临床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如临床随机对照实验中对照组没有设计依据;设立对照的时候基线不统一,这个基线不但包括年龄性别等因素还应包括针刺手法,针刺深度及取穴标准,是否得气等因素也应考虑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