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卫卫,魏 燕
(1.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035;2.杭州市中医院,杭州 310007)
穿山龙,又名过山龙、穿龙骨、穿山骨,味甘、苦,性温,入肝、肾、肺经,是薯蓣科植物穿龙薯蓣的根茎,功能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止咳定喘[1-2]。朱良春善用穿山龙治疗痹病,认为穿山龙是一味吸收了大自然灵气和精华的祛风湿良药,药性纯厚,力专功捷。穿山龙在我国资源丰富,是一种常用的中药。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穿山龙含有多种化学成分,有广泛的药理作用。穿山龙含多种甾体皂苷,其中薯蓣皂苷元(薯蓣皂素)与甾体激素类药物结构相近,是合成甾体激素的主要原料之一[3],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具有调节作用[4]。临床实践证明其有类似甾体样激素的作用而无激素的不良反应,药用价值日益受到重视。仝小林对穿山龙的使用有独特的见解,现将其应用穿山龙医案3则分析报告如下,以体会老师的方药策略。
仝小林认为雷公藤是中药免疫第一强药,对于脏腑风湿类疾病如肾小球肾炎、多发性皮肌炎、银屑病、硬皮病等具有明确的免疫抑制剂作用。但雷公藤及雷公藤制剂易引起转氨酶升高,皮肤色素沉着,持续使用影响性腺功能,对育龄期的男女使用受限。现代药理学表明,穿山龙同样具有类似甾体样激素的作用,而无激素的不良反应,亦无生殖系统影响,临床使用安全。穿山龙在《中国药典》(2010版)中的规范用量是9~15 g,但由于穿山龙是一味中草药,临床使用时剂量相对大一些。仝小林应用穿山龙起步剂量为30 g,临床应用时60 g常见,最大可用到90 g,剂量小则效果不明显,多年临床观察基本无不良反应。
2.1 穿山龙在IgA肾病中应用 牛某,男,51岁,2017年9月19日初诊。主诉:糖尿病12年,蛋白尿3年。2014年出现蛋白尿、血尿,当地医院肾穿诊断为IgA肾病合并糖尿病肾病。血糖控制较平稳,现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诊见:腰酸,双侧膝关节疼,怕风,双下肢无水肿,言语无力,视物模糊,纳可,眠差,入睡困难、多梦,大便日2~3次、质偏干,小便大量泡沫,夜尿2~3次,舌苔薄白、舌底暗瘀,脉沉。实验室检查:糖化血红蛋白(HbA1c)6.3%↑,GLU 8.06 mmol/L↑,尿酸(UA)487 μmol/L↑,总胆固醇(TC)5.26 mmol/L↑,三酰甘油(TG)1.27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72 mmol/L↑,尿微量白蛋白255.1 mg/L↑(0~20),24 h尿蛋白定量(24 h-Utp)1 077.80 mg/24 h↑(28~141);尿常规:尿蛋白2+,尿潜血3+,血压130/92 mm Hg(1 mm Hg≈0.133 kPa),BMI 27 kg/m2。西医诊断:代谢综合征,糖尿病肾病,IgA肾病。中医诊断:膏浊,糖尿病络病,血证。中医辨证:中满内热、肾络虚损。治法:清胃降浊、益肾通络。处方以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减:黄芪30 g,生大黄6 g,黄连9 g,雷公藤15 g,穿山龙45 g,水蛭粉3 g(分冲),金樱子15 g,蛇床子15 g,威灵仙15 g,蒲黄炭9 g,红曲6 g,生姜15 g。忌植物蛋白。患者每月就诊,治疗随症加减。
2018年2月5日4诊。患者腰酸、膝关节症状基本消失,视物模糊症状消失,气短、乏力好转50%,纳可,入睡困难好转80%,大便成形、日1次,小便可,夜尿2~3次,舌苔薄白、底瘀,脉弦硬。实验室检查:AST 32.4 U/L,ALT 63.2 U/L↑。停用雷公藤,加茵陈、赤芍保肝护肝。
2018年4月3日5诊。患者腰酸、膝关节症状基本消失,气短、乏力好转80%,视物模糊症状消失,纳可,眠欠安,二便调,舌苔微腻,脉沉弦,尺肤潮。实验室检查:HbA1c 6.6%,UA 430 umol/L,24 h-Utp 716.1 mg/24 h↑。上方加仙鹤草15 g。
按:IgA肾病在中医学中属于“血证”“关格”“虚劳”等范畴。其病位多在肝肾,病性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5-6],其中又以肾气亏虚、瘀阻脉络多见。仝小林认为肾虚则肾气不固,水液运化失司,外邪入侵,内伤于肾,迫血妄行,瘀滞脉络,故临床上可见血尿、蛋白尿、肢体水肿等。只有补气祛瘀,方可引血归经。患者代谢综合征合并IgA肾病,肥胖生中满,中满生内热,脾失健运导致枢机不利、大气不转,进而化热、化湿、化痰、化浊。代谢综合征中满内热为核心病机。仝小林在治疗时选择大黄黄连泻心汤清胃降浊。方中黄连清胃肠之热而尤能燥化湿热,同时控制血糖;大黄为肾脏的引经之药,功能通腑泻浊[7-8]。
患者前3诊中雷公藤、穿山龙合用旨在发挥2药免疫抑制作用。至第4次复诊时患者肝功能出现异常,考虑为雷公藤造成的肝损害,立即停用雷公藤,加茵陈、赤芍保肝护肝。5诊时肝功能恢复,余各项指标均持续好转。穿山龙贯穿治疗始终,发挥其类甾体激素样作用,降低尿蛋白指标,缓解临床症状,但却没有激素的不良反应,临床中可以安全使用。配合黄芪大补元气、健脾补肾、利水消肿,同时黄芪具有免疫调节和缺血性保护作用[9],能减轻肾脏的病理改变[10];水蛭为治疗肾病之要药,能通肾络,减少蛋白尿;金樱子、菟丝子益肾涩精缩泉,此属塞因塞用之法;蒲黄炭止血化瘀通淋,减少血尿;红曲降脂[9],威灵仙降尿酸[11]。全方清胃降浊、祛瘀通络、标本兼治。此案肾络瘀损较重,以致精微漏泄过多,非朝夕之事,既已对证,则须守方守法长期服用。
2.2 穿山龙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应用 李某,女,23岁,2017年8月30日初诊。主诉:红斑狼疮12年,血小板减低12年。患者11岁时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伴乏力、血象异常,儿童医院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EB病毒感染,予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激素最大剂量为每日60 mg。成年后转至协和医院治疗,现服用泼尼松配合免疫抑制剂。诊见:全身大小关节游走性疼痛、发僵,两颊发红,余无不适,纳眠可,二便调。用药:醋酸泼尼松10 mg,日1次(此剂量已服用2年);他克莫司周一至周五1 mg,日1次,周六、周日2 mg,日1次;碳酸钙D3 500 mg,日1次。实验室检查:2017年6月6日(协和医院)ANA抗核抗体+H 1:640(<1:40),DNA-IF(-),ds-DNAIgG抗双链DNA抗体 124 (<100 IU/L),PLT 89×109/L↓(100~300),肝功能、肾功能(-)。面部皮肤镜检:红色背景,可见转为线状血管扩张,考虑面部皮炎可能性大。舌细颤、齿痕、苔淡黄腻,脉沉。西医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诊断:痹病。中医辨证:阴虚内热、瘀血阻络。治法:清热养阴、活血通络。处方:犀角地黄汤加减:生地黄15 g,牡丹皮9 g,赤芍15 g,雷公藤9 g,穿山龙30 g,五味子9 g,豨莶草30 g,鸡血藤15 g,甘草9 g,生姜15 g,大枣9 g。患者每月就诊,治疗随症加减。
2017年12月20日4诊。患者大小关节游走性疼痛、发僵减轻80%,激素引起的脸红明显好转,纳眠可,二便调,舌淡黄微腻,脉弦小滑数、重按无力。实验室检查:PLT 108×109/L。上方去生地黄、牡丹皮、赤芍、雷公藤,加黄芪24 g,淫羊藿15 g,穿山龙加量至45 g。
2018年3月21日5诊。服上方3个月,全身大小关节僵硬、疼痛基本消失,余无明显不适,纳眠可,二便调,舌细颤、苔淡黄腻,脉弦硬滑数、重按无力。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PLT 111×109/L。
按: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此病例中患者主要表现在血液系统异常,血小板减少[12],骨骼肌肉系统异常,即全身大小关节游走性疼痛[13]。西医治疗SLE及并发症主要依靠激素、免疫抑制剂,但其毒副作用也不容忽视[14]。激素乃大辛大热之品[15],中医认为外源性超生理剂量的激素是具有“壮火”之性的“邪火”,属火毒之品,火盛伤阴则会导致机体消耗命门之火。同时长期使用激素后会掩盖疾病的原本证型,表现出一派虚热之象。因此在治疗之初以生地黄、牡丹皮、赤芍清热养阴,对抗激素的不良反应,纠正阴虚燥热之象。患者病史较长,应用醋酸泼尼松及免疫抑制剂维持治疗,目前ANA抗体偏高,同时血小板偏低,关节不适感以及激素不良反应影响生活质量。仝小林使用雷公藤[16-18]、穿山龙发挥其类激素的作用。豨签草、鸡血藤活血通络,改善关节症状。配合五味子保肝护肝,防止雷公藤引起肝功能异常。4诊时大小关节游走性疼痛、发僵减轻80%,激素引起的脸红明显好转,血小板上升至正常范围。此时患者伏热已去,去生地黄、牡丹皮、赤芍。本病初期多以阴虚燥热为主,肝肾亏虚、阴血耗损为本,风毒痹阻、络热血瘀为标;后期多阴损及阳,阴阳两虚,正虚邪恋。因此病机为本虚标实,内外合邪。去伏热后加黄芪、淫羊藿益气温阳,治本求源。患者为年轻女性,已用雷公藤3个月,虽未出现肝肾功能异常,考虑雷公藤对生殖系统的影响故停用,穿山龙加量至45 g,同时加制乳香、制没药进一步缓解关节疼痛症状。5诊时全身关节疼痛基本消失,余无不适。
2.3 穿山龙在桥本甲状腺炎中的应用 王某,女,31岁,2016年2月2日初诊。主诉:桥本甲状腺机能亢进8个月,欲子。诊见:颈部肿大,无压痛,无颈部不适,眼胀,平素怕热、多汗、乏力,偶有手抖,纳食多,眠欠佳,多梦,大便干结、2~3 d一行,小便调,舌暗红、苔微黄、细颤,脉沉弦滑数。实验室检查:TT31.29 ng/mL(0.58~1.59),FT33.08 pg/mL(1.71~3.71),TT48.42 μg/dL(4.87~11.72),FT41.31 ng/dL(0.7~1.48),TSH 0.1328 uIU/mL(0.35~4.94)↓,Anti-Tg 84.3 IU/mL(0~4.11)↑,Anti-TPO 140.29 IU/mL(0~5.61)↑。甲状腺B超:弥漫性病变伴周边反应性淋巴结肿大,桥本甲状腺炎可能。现用药物:丙硫氧嘧啶 50 mg,每日2次。西医诊断:桥本甲亢。中医诊断:瘿病。辨证分型:阴虚火旺,气郁痰凝。治疗:滋阴降火,化痰消瘿。消瘰丸加减:浙贝母15 g,生牡蛎30 g,玄参30 g,穿山龙15 g,夏枯草30 g,黄芩15 g,牡丹皮9 g,生地黄15 g,黄柏15 g,茯苓9 g,炙甘草15 g,生姜9 g。
2016年5月31日3诊。眼胀消失,偶有乏力、手抖,无心慌,纳可,眠欠佳、多梦,大便干结、2~3 d一行,小便调,舌暗红、苔薄黄,脉沉滑略数。实验室检查:TSH 2.134 uIU/mL,Anti-Tg 94.76 IU/mL↓,Anti-TPO 79.82 IU/mL↑。现服药物:丙硫氧嘧啶 0.5片,隔日1次。上方穿山龙加至30 g,加忍冬藤9 g,络石藤9 g,海风藤9 g。
2016年11月30日9诊。患者妊娠3周。多汗怕热消失,乏力消失,气短,偶胸闷,纳一般,食欲差,眠可,多梦,大便干、2~3 d 1次,舌红、苔淡黄,脉沉滑数。医嘱停丙硫氧嘧啶。实验室检查:TSH 6.2909 Uiu/mL↑,Anti-Tg 52.99 IU/mL↑,Anti-TPO 94.07 IU/mL↑。初诊方加火麻仁15 g。
2017年4月12日14诊。孕24周,胎儿发育稍缓2周,食欲差,便稠,余无不适,舌黄厚暗、底暗,脉滑数。实验室检查:anti-TG53.29 IU/ML↑,anti-TPO 40.13 IU/ML↑。处方:黄芪24 g,当归12 g,枳壳9 g,炒白术9 g,穿山龙15 g,夏枯草15 g,浙贝母9 g,黄芩15 g,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各9 g,生姜9 g,大枣3 g。患者就诊至孕38周,2017年9月电话随访,患者顺产一女,母女体健。
按:桥本甲亢,西医内科治疗主要以激素疗法、免疫疗法为主[19]。桥本甲亢属于祖国医学“瘿病”范畴[20]。仝小林认为中医治疗桥本甲状腺炎主要是通过调节脏腑功能,纠正自身免疫功能紊乱而达到治疗目的[21-22]。
桥本甲亢阶段的基本病机是阴虚为本,气郁、痰凝、血瘀为标。仝小林首先以消瘰丸加减疏其郁结之气,降其上逆之火,化其留滞之痰,散其凝聚之结。加穿山龙调节甲状腺功能,用量15~30 g,配大剂夏枯草取效甚捷。患者服用3个月后相关激素指标已回转,临床症状也明显缓解。患者由于宿疾,气血暗损,脾肾不足,怀孕中后期出现胎元失养,生长迟缓,临床除治疗原发病外还应注意胎儿发育。TGAb、TPOAb的阳性对胎儿发育和后代智力的影响已经得到确认[23]。仝小林以黄芪当归汤合并消瘰丸加减,既能补肾气、益精血,使胎元得以营养,又可使水液血液运行通畅,痰瘀得消,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穿山龙贯穿疾病治疗始终,调节甲状腺功能同时可降低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的TG-Ab、TPO-Ab滴度。
本文所举3个病例都属于病情复杂,病久邪深。仝小林在临床治疗时把握疾病全程,深谙疾病不同发展阶段的证候表现,通过辨证论治选方用药,纠正人体偏颇状态,改善临床症状。同时选择有靶向性的中药直达疾病核心,运用中药配合西药,甚至代替西药延缓或阻止疾病的发展进程,优化实验室指标,且在安全性、疗效稳定性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仝小林强调方药用量策略,在应用穿山龙时指出应根据不同的病种、病势、症状、体征而不同制方,随病、随证、随方施量[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