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明,姚丽华,刘新平,柯尝玲,曹 奎,刘 敬,柯美林,熊 雄
(1.九江农业科学院,江西 九江 332101;2.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虫草因其特有的活性成分(虫草素、虫草酸、虫草多糖)具有抗癌、提高免疫力、抗疲劳及延缓衰老等多种功效,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近几年,虫草(冬虫夏草、蛹虫草、虫草花三足鼎立)的消费以每年100亿元的速度递增。江西是养蚕大省,利用桑蚕蛹为载体,培育优质的桑蚕蛹虫草,既推动了江西虫草产业发展,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又带动了全省桑蚕产业链延伸,提高了桑蚕蛹附加值,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笔者相继开展了野生蛹虫草菌种驯化、桑蚕蛹虫草小试栽培、虫草素药理学毒理学试验的相关应用研究,通过从野生蛹虫草种质资源中筛选出栽培性状、生物学性状优良的菌种的基础上,利用修水县优质桑蚕蛹为载体,采用活体接种、仿野生栽培技术,探究桑蚕蛹虫草高效仿野生栽培关键技术,研究结果显示主要活性成分虫草素含量调控在5‰以上。
修水县三都镇优质蚕蛹、野生菌种以及栽培用层架、栽培盒等设备。
以桑蚕蛹为载体,采用开放式接种、集约化养菌工艺、优化生长期环境参数等活体接种、仿野生栽培技术,优化了集约化栽培工艺。
通过探索桑蚕蛹虫草栽培与活体注射接种的相关性,解决桑蚕蛹虫草高效仿野生栽培过程中僵化率低、出草率低以及虫草素含量不高的问题。
试验根据不同的季节,分为春、夏、秋3个阶段进行。
4月25日至6月14日,约50d。
3.1.1 接种。采用连续注射器在活蚕蛹第二和第三节处皮下呈15°注射,每次0.1mL,接种15~20只后,排空气一次,以保证接种质量。
3.1.2 温度。最佳温度为18℃~22℃。温度过高,生长过快影响虫草品质;过低,会产生畸形,出草慢,甚至不出草,影响产量和品质。
3.1.3 湿度。最佳湿度为58%~72%。通常用营养液进行补水,特别是在中后期一般出草到成熟需向瓶中注水3~4次,提高产量。
3.1.4 通风。保持通风良好。蚕蛹开始僵化后,应立即进行通风,方法是用竹签在封口膜上刺几个圆孔通风,直到虫草成熟。
3.1.5 光照。原基形成和生长发育需要较充足的散射光,光照强度保持在100~200lux。原基形成时,要求较强的散射光刺激,且每天在10h以上,但须防止昼夜连续光照。栽培用日光灯补充光源,灯管距栽培盒30~50cm。
3.1.6 生长过程。7d后开始僵化,15d后现原基,20d后开始长草,40d后采收。
6月28日至8月17日,试验方式方法同3.1。
9月28日至11月17日,试验方式方法同3.1。
由于春季雨水多,空气潮湿,春蚕蛹含水量高,僵化率只有86%,出草率89%;夏季气温过高,容易出现污染,对出草率和蚕蛹虫草品质有一定影响,秋季出草率和蚕蛹虫草品质最好,僵化率和出草率达到98%。
蛹虫草菌属子囊菌,遗传性状相对不稳定,极易退化,表现为菌种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不长子实体、子实体产量或有效活性成分含量严重下降。由于菌种退化往往是不可逆的,因此要不断地筛选出栽培性状、生物学性状优良的菌种。
蚕蛹虫草品质、僵化率及出草率且易于受季节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规模化生产。因此桑蚕蛹虫草以春秋两季栽培为宜。桑蚕蛹应按接种量现用现剥,蛹体大小适中,鲜活,以保证桑蚕蛹的质量。
现有接种方法人工成本高,且接种人员的熟练程度决定了僵化率的高低。规模栽培要稳定一批专业的技术队伍,以提高僵化率,降低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