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客体主体化,提高大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效性*

2020-02-12 19:03杨雅玲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客体政治思想

杨雅玲

(湖南吉首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引领思政课程建设的必然要求,是落实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要。教育部长陈宝生指出,思政课的关键是“思”,缺少思想魅力就缺少课程感染力,立德树人关键在于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是高校思政课中最集中、最直接体现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门课程。然而,从当前的教学实效性来看,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在诸多原因中,对教育对象主体性的忽视和抑制是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本文从教育客体主体化角度,来探讨分析如何激发教学对象主体性,增强大学生学习自觉性,发挥其学习能动性,提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效性。

一、教育客体主体化的科学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关系,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教师是教学主体,即教育主体,学生是教学客体,即教育客体,辩证认识和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非常重要。

武汉大学骆郁廷教授认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关键是正确认识和处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主体化[2]。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是相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而言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承担者、发动者、实施者,即主动作用者,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受动者、受控者、被塑造者,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作用对象……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作为有思想、有情感、有意志的人,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不是完全被动的,而是具有主动性,并且可以逐步获得和增强主体性,发展主体能力,发挥主体作用,从而由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转变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这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主体化[2]。

一般来说,主体性是教育主体具有的,但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教育主体客体都是具有主体性的人,都有主观能动性,在一定条件下,教育客体也会获得主体性,并转化为主体。比如,当教育客体进行自我教育或转而教育他人时,教育主客体高度统一于自身,这就是客体主体化。教育客体的主体性是教育客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本质属性,是教育客体自觉认同教育目标和教育要求,独立作出判断和选择,并自主调节行为,一旦教育客体主体化,获得了主体性,学习的自觉性能动性会被充分调动起来,对提高教育效果有重要作用。

二、教育客体主体化的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主体化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关键环节,促使思想政治教育进入更高境界。

骆郁廷教授认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分野,主要在于思想政治教育是否应以受教育者为中心,亦即如何科学定位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过分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权威性,主体被看作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绝对中心,而客体则处于绝对服从或被动的地位[2]。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主体客体的双向互动,教育对象情感体验、思想需要得不到满足,其能动性被忽视和压制,积极性得不到充分调动,对教育及其内容的认识仅仅停留于表面接受和服从阶段,阻碍客体由认同到内化的过渡,无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效果,不能有效配合教育计划的实施,尽管老师讲课头头是道,论证完美,学生则漠不关心。我们一些老师在《概论》教学中,就是因为始终把自己作为中心,课堂上“我讲你听”,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老师“自弹自唱”,学生则沦为“旁观者”、“局外人”,自然也就没有学习效果。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受教育者成为教育的中心,要充分调动和发挥教育客体的能动性,增强其主体性,实现教育客体主体化,引导受教育者自觉自我教育。当教育客体自觉进行自我教育时,就会积极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自身思想行为的积极进步,积极能动地接受、吸收、认同并内化教育主体的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是在这种客体的主体化过程中实现的。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主体化,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发展理念,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在平等基础上双向互动的民主关系的实质和要求,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教育模式和特征,将有力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变革,实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向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变[2]。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要创造条件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向主体的转化,把受教育者变成教育主体,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进入更高的境界,取得更佳的效果[3]。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我们在强调教师作为教育主体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更要重视充分发挥学生作为教育客体具有能动作用,努力促进教育客体主体化。

三、尊重和发挥大学生主体性,提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效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加大对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离开对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离开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的调动与发挥,思政课教学也难以富有生机与活力。只有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能动性,思政课教学才能鲜活起来[4]。

(一) 转变教学理念

实现教育客体主体化,充分发挥大学生主体性,增强其学习积极主动性,首先要求教师转变思政课教学理念。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获取知识途径日益增多,师生之间在拥有资源、信息方面的势差逐渐减小,教师的权威被弱化。当代大学生具有追求平等、自由的逆反和批判性,处在青春期又充满着成长需求和发展期待,他们作为教育客体的主体性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师必须改变将教育主体与客体关系绝对化的传统观念,改变将教育客体完全视为被动接受者的错误思想,必须认识到教育主体与客体二者是在平等基础上双向互动、民主互鉴、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肯定其能动作用,教学中克服单向灌输和泛滥说教。由此,教师要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和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规律,努力创设自由民主、轻松融洽的课堂氛围,增强教学亲和力,放下教师的架子,改变板着面孔居高临下的形象,把学生作为平等的“对话方”,教师在上课时可站到学生中去,采取与学生“交流式”讲课,启发学生思考提问,鼓励“打破沙锅问到底”,哪怕尖锐刁钻,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权,各抒己见甚至“突发奇想”,在自由与平等的互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其学习原动力。

(二) 培养学生认同感

人们只有对一种思想或理论真正认同,才会去信奉它、遵从它、践行它。我们要注重培养大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同感,实现理论认同、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的统一。

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4]。教学中教师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中,用先进的价值观引领知识传授,用丰厚的知识成果滋养先进的价值观念,避免纯粹的知识传授。要让学生充分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的理论价值:以全新的视野深刻揭示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为世界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体现了这一思想高屋建瓴的理论高度、洞穿历史的理论力度、回应时代新课题的理论深度。深刻认识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国新时代的精神旗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教师上课时运用大量的实例,讲好中国故事,让学生感受、比较、反思、总结、升华,坚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认同和价值认同,提高学生学习获得感!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学,不仅要晓之以理,还要动之以情,实现情感认同,达到情理交融,才能产生最好的教育效果。人民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深厚的人民情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特征之一[5]。教师必须透过理论解析,让大学生认识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人民需求的一致性,正是领袖高尚人格和人民情怀铸就了这一思想体系,以增强理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通过创设情境氛围,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认同感,进而相关理论在思想上取得共鸣,在心理上形成共识、在精神上的产生共振,在实践上达成共行,切实触动大学生内心世界[6]。亲其人,才能信其道!教师可以结合相关教学内容,介绍习近平的知青生活、在正定、宁德、浙江的工作经历,推介指导学生阅读《习近平治国理政》、《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系列采访实录、《梁家河》纪实文学、《摆脱贫困》、《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青年学生系列回信和讲话摘编》等,观看《青年榜样习近平》等相关的视频资料,讲述习近平到湘西、重庆等少数民族地区、穷困山区、革命老区的看望群众的故事,让大学生真切感受总书记爱民的拳拳之心和对大学生的殷切希望。播放习近平主席在意大利访问的视频,师生一起评析习近平主席在接受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提问时“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深情表达,聆听习主席“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庄重承诺,使大学生无不为习主席“无我”为民的宏大境界和博大胸怀而深深感动!

(三) 创新教学方式

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提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效性,教师必须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探索改革创新教学方式,努力促进教学客体主体化,充分发挥教学客体的主体性。

支撑组件实际工作时,L1=L3=75mm,L2=150mm,dmax=2mm。考虑到θ较小,对上述公式做如下处理:cosθ≈1。将以上各已知条件代入公式可得实际支撑力与理想支撑力之间的偏差ΔF(百分率)为:

1.研究性学习

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领导,教研室统一组织,任课老师具体实施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通过研究学习提交学习成果报告,作为课程考核的一项成绩。

学生采取自由组合的方式,原则上5人一组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教研室统一设定几个主题,学习小组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自己拟定小标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写出学习报告。学习成果报告包括五部分:选择该主题的原因、目前研究情况综述、研究性学习成果、下一步研究设想、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完成研究学习后,教研室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成果展示竞赛活动,分为学习成果展示环节和问辩环节。学习成果展示环节:由研究性学习小组各成员运用PPT进行口头陈述,主要考察研究性学习小组学习过程及成果。问辩环节:由教师就该主题研究性学习过程的相关内容提出1-2个问题,由学习小组的1-2名学生进行回答,主要考察研究性学习小组学习程度和效果。比如,一个学生小组的研究学习:“自行车王国的永久记忆——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他们从人们出行交通工具的发展变迁,来认识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立体化、多样化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新矛盾,比较深入地认识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成为学习的主角,充分发挥了学习主体性,他们通过调查访问、查找资料、讨论交流、报告写作,大大提高了学习实效性,增强了学习能力。

2.问题式教学

教师要善于运用问题式教学,抛出学生关注和困惑的问题,以问题“锁定”学生,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充分调动其主体性,点燃学生,激活课堂,让学生从“旁观者”转变为“课堂主人”。

什么样的问题能抓住和吸引学生,那就必须首先激活教师。要求教师一定要深入研究教材和准确把握学生,集体备课攻关,精心提炼和设计问题。教师要准确了解学生所学所想,充分认识学生困惑背后深层次的思想问题、认识问题、思维方式问题等,在教材重点难点与学生关注点的结合点上设计提出问题,突出问题的现实性,做到上系政策下接地气,注重学生成长主题和教材主题的有机结合,努力展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的价值力量。在讲授“全面从严治党”内容时,教师提出了“反腐败会影响中国共产党形象吗?”的问题,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要求学生课下讨论交流、查阅资料,分析案例,制作PPT,课上小组代表汇报发言,再次讨论交流,教师从中加以引导,让学生在明辨是非中学会辩证、理性、客观地分析认识问题,在不断穿越“思想迷雾”中体验深刻的思想愉悦和学习“获得感”。

同时也要注重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能够提出问题特别是有价值的问题,就说明学生学进去了,有自己的思考了。有学生提出“发达国家都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我国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甚至有的同学认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今天之所以发达,就是因为实行了私有制,发展中国家要想富强必须走私有化的道路。教师针对性提出“你知道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还是社会主义制度?”“你知道前苏联、阿根廷私有化改革产生什么恶果吗?”“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制度由什么决定?”这就抓住了学生,真正使学生“怦然心动”触动心灵,让他们认真思考起来,通过教师的分析引导,让学生明白我国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让师生一起来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直面层出不穷的问题,才能有力回应当今多种社会思潮交织、价值多元化时代的思想挑战。从根本上解决高校思政课“两张皮”、实效性差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入耳、入脑、入心。

3.情景式教学

情景式教学是以生动形象的情景激起学生学习情绪、撩拨学生学习欲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自主学习和探究,达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教师可以结合社会实际、热点焦点,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模拟体验,在仿真中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思考解决问题。

在讲授“建设美丽中国”内容时,我们运用多媒体技术,把学生带入“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让学生仿佛闻到那满园百花的芳香,仿佛听到了“会呼吸”的中国馆的呼吸声,仿佛触摸到了那面绿色生态墙,仿佛置身于全国连片面积最大的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中,看到那“海上森林”的郁郁葱葱……我们讲述了云南银杏村的故事,播放了视频,学生被那漫山遍野黄橙橙的银杏树所震撼,见证了祖国的生态美!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自觉去探究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学习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思想,培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领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也坚定了“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信念和决心!

4.学生讲课评课

鼓励学生尝试讲课,当一次小老师。参与尝试讲课的学生,可获得课程考核成绩加分,优秀的讲课可作为公开课展示。具体做法:采取自愿报名的形式,自制课件,讲课内容在“概论”教材中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第八——第十四章)自由选择,讲课时间30分钟。教师要对学生备课进行指导,从讲课题目确定、到内容审核、PPT的制作层层把关,提出修改意见。尝试讲课完成后,先由同学们评课,最后再由教师总结评述。对讲课学生来说,备课过程就是主动学习的过程,他们要专研教材,查阅资料,制作课件,甚至还要调研,既学习了理论知识,又培养了能力;对听课的学生来说,要评课就必须认真听课,听同学讲课他们很新鲜,评同学讲课他们得负责。这非常有利于激发全体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都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极大地增强学习效果。

5.信息化教学

教育部长陈宝生指示,思政课要推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运用好信息化手段,为学生构筑起思想政治理论素养提升的“快车道”。我们要充分运用好微课、慕课、微电影、微视频、动漫等现代传播手段,充分利用好互联网教学平台,如超星学习通、优学院、雨课堂、学习强国等多媒体和APP实施课程教学,上传教师的教学“金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专题讲座视频等学习资料,建设“概论”课教学共享资源库。学习和利用“弹幕”的功能,让学生在看视频、答题和评论时可以发表观点,运用微信、QQ,与学生沟通交流,教师及时解惑答疑,实现师生民主互动。

(四) 注重实践教学

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

从学生有效接受的角度讲,理论如果脱离生活实践,就难以让学生深刻认知和高度认同。注重用科学而系统的理论武装学生,同时重视用丰富而鲜活的事实和案例启发学生,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比较,引导学生悟道明理,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思政课教学要接地气,要让基本原理变成生动道理,让根本方法变成管用办法,既精耕学理,把理论讲精、讲透、讲活,也植根实践,用实践赋予教学以鲜活感、时代性和感染力[7]。重视实践教学,有助于大学生在现实中认识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性,让他们在亲口说、亲手做的过程中,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学、真懂、真信、真行。

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联合学校相关部门,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深入乡村、社区、企业考察调研,进行人物采访,做自愿服务。开展“习近平金句赏析”、“习近平经典语录解读”(由学生讲解出处、含义、意义,可制作PPT展示)活动,组织大型主题演讲比赛、辩论赛、知识竞赛、征文比赛,举办专题讲座、学术沙龙、成果展示(如读书笔记、小论文、社会实践报告、学习画报、摄影作品)、交流表彰会等。加强实践平台建设,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资源,建设校外学习实践基地,拓展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的教学空间。在校报、校电视台开辟“问道”、“大学生观察”、“时政要闻”、“天下纵横”等栏目,打造品牌学生社团,诸如“中国理论大讲堂”、“中国智慧赏析会”、“中国方案品鉴团”、“中国故事会”、“中国声音播音室”等,由教师担任学术顾问,引导学生开展活动,为学生构筑思想成长的立交桥。

猜你喜欢
客体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浅议犯罪客体
浅议犯罪客体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