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黄秋葵栽培技术

2020-02-12 09:01程志超杨艳芹姜汉舜
江西农业 2020年23期
关键词:黄秋葵苗床大棚

程志超 杨艳芹 姜汉舜

(1.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涟水 223400;2.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涟水 223400)

黄秋葵是锦葵科秋葵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广泛栽培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具有耐热、耐旱、耐湿,不耐涝、不耐霜冻等特点。主要食用部分为幼嫩果实,可以炒食或煮汤,也可开发系列加工产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富含膳食纤维、矿物质、纤维素及维生素。黄秋葵能量低,是一种很好的减肥食品,具有抗氧化、防衰老以及辅助治疗糖尿病等作用,经常食用黄秋葵可以保护肠胃、增强肾功能,具有良好的保健价值。因此,黄秋葵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目前,黄秋葵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采用大棚种植,可以增加其经济效益。2018年以来,江苏省涟水县部分大户进行大棚黄秋葵示范种植,有效延长了其生长期,提高了产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新特色项目。

1 黄秋葵生长环境要求

1.1 温度 黄秋葵是热带、亚热带短日照作物,喜温暖,耐热不耐寒。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12℃;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0℃,开花和结果期的最适温度为26℃~28℃。平均气温低于17℃时开花和结果受到影响。

1.2 水分 黄秋葵耐旱性、耐涝性差,苗期土壤湿度不宜过大,否则易致病害发生。生长期应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水分不足会影响其产量,导致果实品质变劣。

1.3 光照 黄秋葵是喜光作物,要求有较强的光照,如开花结果期遇连阴天或种植密度过大,易出现落花和落蕾现象。

1.4 土壤及营养 黄秋葵对土壤的适应性强,但以排水良好、疏松深厚、通透性强的壤土或沙壤土最好。黄秋葵吸肥力较强,需肥量较大,应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生长前期多施氮肥,中后期以磷、钾肥为主,氮肥过量易致旺长,氮肥不足会生长不良。

2 栽培技术

2.1 田块选择 黄秋葵虽然对土壤有较强的适应性,但要获得较高产量仍应选择耕层深厚、排灌条件较好、疏松肥沃、保水保肥力强的壤土或沙壤土为宜。种植地最好前茬未种过黄秋葵或棉花等锦葵科作物及果菜类蔬菜。

2.2 品种选择 选择早熟、株型紧凑、抗病抗逆性强的绿果型矮秆品种,如绿星、清福、长绿、南洋、五福、绿箭、东京五角和新东京5号等。

2.3 育苗

2.3.1 适时播种 播种期应根据种植地区气候条件、栽培条件、茬口和市场需求情况确定,一般在苗龄35 d左右定植。江苏省淮安地区采用大棚+小棚+地膜栽培的一般可在2月上旬育苗,苗床宜采用电热线加温,3月中旬定植,有条件实行多层覆盖的还可适当提前。播前做好药剂浸种处理,之后在25℃~30℃条件下催芽48 h左右,待75%的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宜选用50孔穴盘,每穴播1粒种子,播后覆盖营养土1.0~1.5 cm。为防止幼苗戴帽,可以用木板等有一定重量的平面轻轻压实。播种后,在育苗盘上覆盖地膜或无纺布保温、保湿。支好小拱棚,夜晚在小拱棚上加盖保温被。70%的幼苗出土后揭去穴盘上的覆盖物。

2.3.2 苗床管理 齐苗后及时补充水分,之后根据情况每天上午浇1次水,浇水要1次浇透、浇均匀。穴盘边缘容易失水,应及时补水,一般比中间多浇一些水,必要时调整育苗盘方向,尽量使幼苗整齐一致[1]。出苗后白天温度控制在25℃~28℃、夜间12℃~13℃。苗期一般不施肥,后期出现子叶落黄现象,可结合防病进行根外追肥。

2.4 整地施肥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翻晒垡,定植前20 d进行深翻细耙,每667 m2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2 000 kg,45%复合肥40 kg。作宽100 cm左右的小高畦,畦上覆盖地膜,在行间布好滴灌带。

2.5 定植 3月中旬选择冷尾暖头的晴天下午定植。定植时选择3叶1心,生长健壮,高度在15~20 cm,茎秆粗壮、节间短、侧根量多、无病虫害的壮苗。定植密度根据不同品种而定,叶面积大、叶裂浅的品种密度宜小,叶裂深、叶面积小的品种可密植。一般掌握每667 m2栽植2 800株左右,行距一般60~80 cm,株距40~50 cm。定植后随即浇定根水。

2.6 田间管理

2.6.1 温度管理 定植后需要闭棚增温,促进缓苗,大棚内白天温度控制在28℃~32℃,夜间温度控制在18℃~20℃。缓苗之后需要降温,白天温度控制在25℃~28℃,夜间控制在15℃~18℃。结果之后,白天的温度控制在25℃~30℃,夜间控制在13℃~15℃,夜间最低不能低于8℃[2]。夜间温度过低时要在大棚内小拱棚上覆盖保温被保温。

2.6.2 肥水管理 黄秋葵植株高大,生长期和坐果期长,需肥水较多,要保证充足的肥水供应,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适时追肥。营养生长前期要控制氮肥用量,以防止旺长,缓苗后可少量施用提苗肥,一般每667 m2用尿素5 kg结合滴灌施入。开花结果期结合浇水每667 m2施45%复合肥25 kg。进入盛果期,每10 d左右追施水肥1次。生长中后期要防止植株早衰,可喷施磷酸二氢钾或其他功能性叶面肥。

2.6.3 中耕除草 生长前期应勤中耕除草,培土2次。封垄前结合中耕除草培土1次,可防止植株倒伏。采用地膜覆盖时可选用银灰黑色双色膜,既可驱避蚜虫又可抑制杂草生长。

2.6.4 整枝打杈 黄秋葵多数品种以主茎结果为主,应及时去除侧枝,以集中养分供主茎生长;稀植的高秆品种,每株只保留2~3个健壮的侧芽发育成枝,其余的都抹除[3];进入盛果期后,应及时摘除无效老叶、残叶,以利于通风透光[4]。生产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植株很小就现蕾的现象,此时植株营养体小,不能满足中后期大量开花结果对营养物质的需要,要及时摘去花蕾,确保植株有足够的营养生长量后再转入生殖生长。

2.7 病虫害防治 黄秋葵具有较强的抗病性,病害发生较轻,少量发生病害,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病毒病、疫病、霜霉病、白粉病;虫害主要有蚜虫、白粉虱、棉铃虫等。猝倒病和立枯病主要通过选用药剂包衣种子、做好基质消毒、加强苗床温湿度管理等方法防治,药剂防治可用30%噁霉灵水剂800倍喷啉,每平方米苗床用配好的药液2~3 L。病毒病主要采用搞好种子消毒、培育无病壮苗、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植株抗性,及时控制蚜虫和粉虱危害,药剂防治可用菇类蛋白多糖或氨基寡糖素防治。疫病主要采用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做好种子和苗床消毒、合理施肥等措施防治,药剂防治可用72%克露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喷雾,隔7~10 d施用1次,连续防治2~3次,注意轮换用药。霜霉病主要采用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适宜密度、适时整枝、采用滴灌、加强大棚通风降低棚内湿度等方法防治,药剂防治可于发病初期用53%精甲霜灵·锰锌水分散剂5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7~10 d施用1次,连续2~3次。白粉病主要采用与非锦葵作物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加强肥水和大棚通风管理等方法防治,药剂防治可于发病初期用32.5%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或25%戊唑醇水乳剂3 000倍液[5]。

蚜虫和白粉虱可通过增设防虫网和在发生早期使用黄色黏虫板等方法进行防治,药剂防治蚜虫可用3%啶虫脒乳油1 500倍液或22%氟啶虫胺腈悬乳剂1 500倍液防治,药剂防治白粉虱可用24%螺虫乙酯悬浮剂2 000倍液或10%唏啶虫胺3 000倍液加矿物油防治。棉铃虫主要采用冬闲时深翻土壤、消灭越冬虫蛹、及时打杈、摘除老叶病叶并带出田外深埋、使用杀虫灯和性诱剂减少虫量等方法进行防治,药剂防治可于卵孵盛期到幼虫二龄前选用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400~600倍液或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2 000倍液,或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1 000倍液防治,注意轮换用药。

3 采收及包装

黄秋葵一般在花谢后3~7 d采收。角果长至7~9 cm时采收嫩果,品质最佳,宜用剪刀采收。采收要及时,过早产量低,过迟果荚变硬,失去其独特风味[6]。温度低时,每隔3~4 d采收1次,温度高时,每隔1~2 d采收一次。结荚盛期应每天采收,最好在每天早上采收。采收时应用剪刀剪断梗部,以免影响植株。黄秋葵茎、叶、果实上有细小毛刺,采收时应戴上手套,以免引起过敏。黄秋葵采收后最好进行田头预冷,预冷后进行分选包装上市。季节温度较高,水分蒸发快,果面易老化变黑灰,最好实行冷链运输。

猜你喜欢
黄秋葵苗床大棚
大棚妹子
大棚换茬季 肥料怎么选
谨防大棚房死灰复燃
扦插苗床对桂花扦插苗生长的影响
无公害黄秋葵种植技术浅析
黄秋葵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在家禽生产中的研究进展
原地翻建大棚 注意啥
上茬水稻田选做育秧苗床的问题与防止
黄秋葵
黄秋葵新品种苏秋葵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