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砚,王 琦,刘克强,张彩霞,张瀚天
(佳木斯大学 建筑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土木工程施工”是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内容力求运用有关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解决土木工程实践中的技术问题,重点阐述施工工艺及工艺原理,施工方案及方法,施工组织及管理,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及编制程序,以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的技术措施,本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课程思政理论的提出,使专业课堂教学呈现了一个全新的模式。课程思政是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教育理念。本文就讲授“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过程中如何融入思政教育作以探讨。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目标是运用建筑施工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土木工程技术中的实践问题,使学生掌握各工序工程施工工艺和工艺原理、施工方法,了解建筑工程施工领域国内外新技术、新工艺和发展动态;学习和掌握编制单位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方法,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计划的初步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专业课程的介绍,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了解,培养他们的职业热情,激发学生树立为社会和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的理想和信念,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社会责任意识,促使他们热爱本职工作而具有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从而也达到了课程思政的教育目的。
建筑物是通过施工,把设计变为现实。建筑施工一般包括两个方面: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施工技术包括工人操作的熟练程度、施工工具和机械、施工方法。施工组织包括材料运输、进度安排、人力调配。
(一)从施工技术的角度,工人操作熟练程度的提高、先进施工工具和机械的使用加之科学的施工方法,是实现高质量施工、安全施工、文明施工的前提。重视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施工人员素质和操作水平,都会大大提高安全施工、文明施工和高质量施工的程度。
文明施工。所谓文明施工即施工不扰民、作业不污染、现场规范有序。具体来说就是严格控制噪音释放,减少施工机械噪音对施工者的影响,减少机械作业和现场施工对周边居民的干扰;污染固废物100%回收;防止灰尘、油污、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废气废水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及时修整和恢复施工过程中受到破坏的生态环境等。在以上课程内容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教育,使文明施工概念熟记于心,施工作业与保护生态平衡和改善人居环境紧密结合。
安全施工。企业员工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安全施工要警钟长鸣,杜绝一切违章现象的发生。严格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操作规程》规范施工行为,按《建筑安装工程定额》对工人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的规定组织施工,采用有效劳动防护措施确保施工生产顺利进行及工人生命安全。施工管理者要从根本上做到防范到位、监管到位、社会责任心到位,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搞好安全生产工作,保证施工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彰显社会主义国家对劳动者的人文关怀。
高质量施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影响下,建筑业仍然存在着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个别施工企业为追求利润,赶进度节约成本,违规生产违章操作,如忽视对材料设备的检验,交叉施工不注意接口,甚至偷工减料等,使工程存在巨大隐患甚至出现豆腐渣工程,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威胁和损失。安全是根本,质量是生命,从始至今,质量已成为彰显社会责任、影响民生稳定的重要问题,因此,一个企业只有始终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企业责任感,时刻把安全放在首位,工作扎实推进,减少返工,力争工程一次成优,才能真正创造效益,才能不断发展壮大赢得市场,树立品牌形象。而建设优质工程即造福人类,使产品使用者拥有更多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从施工组织角度,良好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会使工程达到工程质量优、速度快、造价低、操作性强的特点。这就要求施工人员、机械、材料供应平衡调配、施工措施得当、质量要求上乘、进度安排合理,各方面统筹进行,并实现工程成本节约。工程投资逾千亿的港珠澳大桥,被英国卫报评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它不仅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而且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一座新地标,是一张“国家新名片”。大桥建设期间,一度聚集了数以万计的施工者,如何将来自天南海北、不同企业的工程师和工人高效组织起来,共同完成这项超级工程,本身就是一项世界级的挑战。科学制定优良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加强施工管理,有效调配劳动力,不窝工、不等工、不待机、不待料,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工程质量、工期、安全生产、成本的前提下,实现人材机的合理搭配,提高施工效率,为国家多做贡献。
在“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各类实践、实习中,结合课程理论和施工现场工程实际,利用典型施工案例的分析,提炼思政元素,加强对学生的思政教育。
(一)运用成功教学案例对学生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如港珠澳大桥。2018年9月24日9时,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习近平强调,港珠澳大桥建设创下了许多世界之最,非常了不起,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
1.教育学生学习建设者们追求卓越的大国工匠精神。人们看到的也许只是大桥通车后的辉煌和它带给世界的震撼,但桥梁技术的高端和施工过程的艰难让人们无法想象。例如由于基槽回淤,导致两次沉管失败,使工程严重受阻,无数参与大桥建设的工作人员,为此付出了不为人知的艰辛。沉管的生产、运输、安装等等每个环节都是困难重重。整个海底隧道主体由33节巨型沉管和一个合拢段接头组成,单节重约8万吨,相当于一首航母的重量。沉管安装一方面缺乏相关经验;另一方面是恶劣天气,大风大浪的的环境下,给施工造成很大的困难。但工程团队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研究、探索、实践,终于摸索出一条自主的沉管隧道安装技术,使得整个隧道工程顺利完成,最终实现了工程设计零借鉴、安装零失误。负责建桥的总工程师林鸣说,桥的价值在于承载,人的价值在于担当。敢于担当,不断创新,他们这种新时代大国工匠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港珠澳大桥由跨海大桥、海底隧道和人工岛组成。可以说,每一项建设任务都充满了未知的挑战。大桥的建设者们靠自主创新,攻坚克难,解决了多个世界难题,涉及到的专利超过几百项,填补了众多国内行业标准空白,也刷新了多个世界记录。港珠澳大桥总体工程几乎囊括了交通工程的所有领域,堪称世界桥梁建造史上的新典范。为世界桥梁史写下绝美华章、永载史册。大桥建成通车,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对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充分说明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建筑大师不畏艰辛的职业精神和爱国情怀,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3.通过教学加强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港珠澳大桥隧道所处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在它的周边有众多的机场,伶仃洋航道每天还有4000多艘船只通过,特别是有很多三十万吨以上的大型的货轮,而且这片海域还是中华白海豚生态保护区。为方便飞机起降和船舶通航以及保护海洋的生态环境使白海豚的生活环境不受破坏,设计放弃在海面架设桥梁,而是在海面下建设超长的海底隧道,将桥梁通过人工岛连接起来。大桥的设计者和建设团队充分考虑了白海豚的“生活质量”,制定了一整套保护措施,也最大程度使珠江口两河三滩现有的水文环境不被改变。港珠澳大桥是“国家工程,国之重器”,也是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工程。
(二)运用反面教学案例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思政教育。2007年8月13日16时45分许,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凤凰县沱江大桥发生坍塌事故,造成人员严重伤亡。这是一起严重的责任事故。由于施工、建设单位严重违反桥梁建设的法规标准、现场管理混乱、盲目赶工期,监理单位、质量监督部门严重失职,勘察设计单位服务和设计交底不到位等,主拱圈砌筑质量差,降低了拱圈砌体的整体性和强度,最终导致砌体强度达到破坏极限且受连拱效应影响,整个大桥迅速坍塌。因此,建筑业的质量安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质量安全是工程建设的“底线”,关系到产品使用者的切身利益和安全。教育学生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心存对生命的敬畏,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师可根据“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内容和特点,在学生的理论课程和实践环节考核中,加入适当的思政内容考核:结合生态文明建设谈文明施工;从安全施工角度谈各种《安全施工规范》和安全防护措施的实施,体现的社会主义国家对劳动者的人文关怀;从保证施工质量和建设者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谈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从工程实例谈劳动者谈匠心精神、敬业精神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典型案例的施工成就谈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总之,土木工程施工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专业教师要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将立德树人贯穿于“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始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将专业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将来“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