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权
(亳州学院 外语系,安徽 亳州 236800)
从近十年发展来看,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我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创新创业教育已经被地方高校广泛纳入到人才培养体系当中。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迅速发展,数据的各种分析方法和分析结果被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当中,数据资源俨然已经成为了一类重要的生产要素,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精准化变革研究也需要大数据技术提供决策和引导。依托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治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目前仍然还受到很多瓶颈约束,如何进一步提升大数据在大学治理中的功能和价值是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要依托大数据技术探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区域社会联动协调发展,建立创新创业精准教育模式的配套体系,降低创新创业教育的盲目供给,精准匹配创新创业教育供需关系,提高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从而开启大数据视域下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精准化变革新征程。
通过对庞大、复杂的大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世界上某一特定个体的行为特征和运行规律,让看似杂乱无章的数据成为治理相应领域活动的重要依据。就创新创业教育领域来讲,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可以通过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精准供给预测、调整和评估,制定最佳的创新创业资源供给与需求方案。大数据时代的最大特点就是信息可以做到互联互通。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可以结合区域发展实际,依托大数据掌握和感知区域社会发展状况,宏观上了解区域经济运行数据,扎根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创新人才,增强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地方发展的有效性和精准性。[1]众多数据资源汇集到一起,内蕴诸多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信息,经过充分挖掘与整理,有益于地方高校掌握区域社会资源需求,提升创新创业资源配置效率。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与省部级高校相比,拥有的物质资源、岗位资源和智力资源等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直接导致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信息更新不畅,无法便捷知晓区域社会资源需求状况,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区域社会发展需求相脱节。但进入大数据时代以后,地方高校如果能充分挖掘和利用大数据资源,就可以获得创新创业最新的数据信息。这样,诸多的创业教育资源都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转化为可视化数据流,做到地方高校与区域社会信息共享,提升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服务精准性。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强调,高校要借助信息技术营造信息化的教学环境,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日常教育教学当中,适应大数据信息时代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2]智慧教育已经成为大数据时代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集数字化、智能化、感知化于一体的信息教育系统,是智慧教育的高级发展阶段。伴随大数据行业发展,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想借助信息技术打造创新创业智慧教育课堂,就必须充分利用社会数据资源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学会在浩瀚的创新创业教育数据资源中挖掘、整理和应用所需信息,最大限度发挥数据资源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价值。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扎根于地方,伴随当地社会发展而产生,与普通高等学校相比,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这就决定了地方高校培养人才要促进区域经济创新发展。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创新创业信息化教学,要协调当地政府和企业加大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力度,主动了解区域宏观经济运行数据,将区域社会产业标准、行业标准等外部信息融入到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当中。除了要广泛收集数据,高校还要设置专门岗位配备专门人员挖掘、整理和分析相关创新创业数据,提取有价值创业教育信息,增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精准性。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很多落后的生活工具和生产工具都将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也不例外,教学的内容结构和学生的学习工作也要不断更新。很多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教学目标定位存在偏差,体系不够健全,教育理念滞后,把创业教育简单的等同于创业培训,忽视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设置不精准,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创新创业课程设计简单,没有充分利用创新创业信息平台筛选优质教育资源和保证信息的时时更新,教学案例与教学内容缺乏时效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形式单一,教育模式落后,大多还采取传统课堂形式,没有积极引入MOOC、研讨学习和翻转课堂等教学形式;创新创业教育课堂互动方式低效,评价形式缺乏创新,仍然以传统课堂问答方式为主,没有借助教育信息平台,进行更高效的数字化课堂问答沟通和多维度过程性评价,教学过程中也缺乏对教育数据的采集和捕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流于形式,没有针对不同专业制定符合学科专业发展的创新创业类课程,没有针对不同学生的身心发展实际情况进行及时有效地咨询沟通,限制了学生自主创新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开发没有很好地结合区域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发展,缺乏具有地方特色的创新创业类课程,创新创业教育缺乏针对性和精准性。
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在大学治理中应该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能够精准供给创新创业数据信息,就能够有效预测地方创新创业人才需求状况,优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结构和规格。然而,大多数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还不能有效借助大数据信息精准供给创新创业教育,这就严重制约了大数据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精准度的功能。在很多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中,收集创业创业信息依然采用原始的人工筛选、处理和分析方式,内容上的定性分析主要依靠收集人员的自身经验判断,得到的数据结果往往存在主观性强、规模较小、重复率高、误差率大以及统计分析留于表面缺乏深度挖掘等系列问题。[3]因为区域大数据信息不能精准供给创新创业教育,也就导致创新创业教学案例陈旧,脱离行业和社会热点。学校创新创业信息供给不精准,自然就导致学生接收到的创新创业信息质量差,信息利用率大大降低。从学生层面讲,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学生普遍获取信息的方式都比较落后,社会阅历浅薄,不懂得合理利用数据资源多渠道获得信息,仍习惯从书本和学校就业处了解相关信息,跟不上大数据时代步伐。学校创新创业信息供给不精准,学生获取信息方式落后,直接造成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缺乏精准性和灵活性。
广泛的数据信息在被收集之后,对有效的创新创业数据提取采集和分析转化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科学的大数据治理理念是“依数治理”的前提和动力,数据治理能力的强弱制约着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效果。很多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还没有足够重视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依据数据信息治理教育的能力尚处于探索阶段,传统的专家治理和经验治理仍占主导。很多地方高校对“依数治理”重视程度不够,没有从高校的顶层设计层面系统规划数据管理工作,也没有设置专门的数据处理机构,导致创新创业数据源零散缺乏整体性,更毋庸说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精准化变革。从学生层面讲,大数据时代的创新创业教育门槛较低,所有在校生都可以参与,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又较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理念和大数据思维意识。但是很多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学生喜欢安于现状、不主动创新,创新创业理念认识不够,尚未意识到大数据为创新创业带来的机遇,所以对大数据热情较低,缺乏大数据思维意识。百度指数平台对大数据关注人群调查得出,50%以上大数据关注人群为30~39岁,20~29岁关注人群仅占比30%左右。可见,大学生对大数据关注度还较低。[4]大学生大数据思维意识淡薄,也就导致大学生在面对一系列创新创业数据的时候,难以准确判断数据的质量和价值,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败。
探索大数据技术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的新路径,可以优化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能力。政府与高校管理层作为推进大数据驱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主体力量,要树立大数据意识,积极完善大数据视域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外部支持体系,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构建基于大数据挖掘与治理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当前大数据技术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数据存在被窃取、贩卖、滥用等安全隐患,有时还面临侵犯公民隐私权、违反伦理道德的挑战,所以国家法律部门要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快立法保障大数据技术的开发和使用。地方政府也要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和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拓宽大数据平台空间建设,提供更多大数据技术相关硬件和软件支持,给予高校更多开发和治理大数据技术的自主权。同时,政府还要统一协调区域各部门和高校之间数据共享工作,加快公共数据平台资源开发力度,减少大数据应用的行政审批环节,为高校应用大数据技术驱动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一站式服务。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层也要结合上级相关政策法规及时进行决策调整,制定适合本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扶持政策,探索大数据技术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的新路径,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导向精准化变革。
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在认清自己地方型、应用型定位的基础上,积极构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精准化模式。大数据技术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地方高校要依靠大数据信息技术对区域经济运行数据测度分析,全面掌控区域经济运行状况,结合区域经济创新发展制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急缺的专业创新型人才优先培养,对于需求已经饱和的相关产业和行业创新人才适度限制。基于大数据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好之后,要把以数据为基础的过程管理机制贯穿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各个环节当中。创新创业教育课堂要精选优质教育资源,精准定位学生创新创业行为培养模式,重视创新创业信息管理平台的应用,做到时时更新创业数据;创新创业教育要打破传统课堂形式,转变教育模式,积极引入翻转课堂、MOOC、研讨学习等教学模式[5];创新创业理论教学课上要结合数字化课堂问答进行高效课堂互动,课下要注意采集和捕捉数据进行分析,建立教学数据资源库为日后课程动态调整提供依据。在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考核评价的时候,要基于相应的人才培养数据和区域经济运行数据,建立科学、合理的智慧评价机制,重点评估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融合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智慧评价机制要针对创业人才培养全过程采集的所有数据进行整体评价,评价要及时、全面、更具可视化。
为了进一步服务区域经济创新发展,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资源配置,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要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校地协同发展,树立大数据思维意识,发挥大数据治理价值,克服当前“依数治理”困境,努力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区域社会进步的高度融合。为了促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校地协同发展,政府、社会和高校三方首先要树立整体思维和大局意识。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事关区域社会发展,并不是高校内部事情,各方都要依托数据治理功能整合区域资源,积极推进校地协同,保障创新创业教育有序开展。其次,树立共享思维。大数据视域下发展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政府、产业机构和高校之间要共同使用数据信息管理平台,实现精准育人和科学育人,拒绝信息孤岛现象。地方政府作为区域社会的管理者,也是连接市场和高校发展的纽带。为了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精准化发展,地方政府可以依托高校科研平台设立创新创业教育智能库。逐步完善智库成果应用机制和优化智库成员结构,提升创新人才培养数据和智库融合度,实现校地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6]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要与企业加深大数据资源供给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积极开展学生进企业、企业进校园的双向合作,确保高校创新人才供给与区域经济发展精准匹配。
综上所述,大数据在现代大学教育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借助大数据平台可以有效预测地方创业人才需求,评估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创新创业资源结构优化。大数据视域下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精准化探究,可以促进区域社会发展与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高度融合,进而推动构建创新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