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三重逻辑探究*

2020-02-11 14:07许洋毓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群众思想经济

许洋毓

(哈尔滨商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习近平新时代经济思想是站在新时代背景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依据,提出新发展理念以及五位一体的发展格局,以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为根本要求,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为根本遵循,在追求人民幸福的高质量经济体系的建设进程中,实现我党的初心,解决民生的基本问题。因此,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这一思想,对于我国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对解决新时代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的各种困难与挑战,都具有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的重大价值和指导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经济思想有着丰富和深刻的内涵价值,要深刻理解和贯彻落实这一思想,就必须清楚这一思想产生的理论逻辑、价值内涵和现实路径,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认识以来领会和实现思想的价值追求。

一、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逻辑

习近平新时代经济思想的理论逻辑如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发展一样,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通过实践去分析现实的社会问题,逐步形成的基本思维范式。因此,习近平新时代经济思想是在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基本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历程中,探讨民生问题的解决,争取人的解放和发展,阐释和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

首先,习近平新时代经济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理论基础的,二者一脉相承、联系贯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从现实的人出发,探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指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自行增殖是支配现实社会中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根本动因,健全的市场主体必须具备正确的伦理精神,以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消灭不平等为前提,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根本实践途径,表明市场主体必须以人为本作为其核心价值理念和追求。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异化和雇佣劳动的基础上,阐述和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学说强调这些资本主义经济问题的解决,必须采用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价值理念代替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思想,并以人的本质和经济公正观的核心价值来衡量和评价社会经济活动的价值性和合理性,在现实制度上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以符合社会主义本质的价值观念为导向,揭露资本主义宣扬公正的虚伪性,协调社会利益关系,解决社会的经济不公正现象。所以,习近平新时代经济思想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内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设和发展的进程中,以现实生产方式为研究对象,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为根本遵循,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以现实的人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健全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为途径,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尽快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立符合人民群众幸福生活需求的现代经济体系,以此实现共同富裕,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进一步继承和发展。

其次,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现实追求。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段论述是邓小平根据当时我国生产力状况,结合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原则而提出来的。这段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强调全体社会成员公正地享有整个社会的经济利益和物质财富,在本质上要求经济利益的平等和公正。同时,邓小平还提出按贡献分配的经济分配原则,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逐步达到共同富裕。他指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1]152可见,社会主义本质上要求经济正义,以实现共同富裕。所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按照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习近平经济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不断结合,积极完善和发挥了社会主义市场价值和生产力的优势,及时纠正市场经济的短处和劣根性,保证国民经济稳定运行,创造中国经济奇迹,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这些思想都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最后,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在汲取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思想创新的。历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进程中总是有着曲折和反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优秀的和科学的,但是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设实践中,人们没有完全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含义,没有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衡量标准,实行了行政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在收入分配中形成平均主义,造成了社会严重的经济不平等,经济效率低下,造成经济体制僵化落后。由此可知,我们必须坚持理解和阐释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价值性需求,在正确经济价值观念的引导下,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满足和完成人民群众的现实要求,实现共同富裕,最终完成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价值目标的实现。

二、习近平新时代经济思想的价值逻辑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而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中国共产党各届领导人也特别强调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在实践工作中密切联系群众,强调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坚定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既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又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我党是人民的党,党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将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党的生命线,积极发展生产力,促进人的发展。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人民的认同和拥护是习近平新时代经济思想的价值目标和价值旨归。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将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价值作为经济公正价值目标的新逻辑。

习近平同志在几十年的从政经历和主政实践过程中,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认为要想将社会主义发展下去,就需要把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的实现作为经济发展的目标。因此,习近平提出了民生思想,积极开展教育实践活动,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首先,把人民群众的价值思想意识需求,作为社会物质建设的目标。习近平提出“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424在社会实践中,要维护和促进社会发展,让经济发展成果平等共享,是增进民生幸福,凝聚改革共识的重要保证。所以,习近平将人民的民生愿望和要求,作为我党的执政和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的重点,将人民群众当作全社会共同利益的代名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密与社会发展进步的方向相结合,将这些确立为习近平新时代经济思想的价值逻辑。习近平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3]17-27

其次,习近平将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社会主义实践的价值目标。习近平认识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利益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只有把这个基础打牢,才能解决社会主义发展三大差距,才能实现共同富裕。因此,习近平在认识到自己作为共产党人的重要责任和初心,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继续改革开放。尤其在当今利益分化的转型期这一特殊时期,坚持人是生产力的认识,正确处理了人与资本之间的关系,提出资本不可能是生产力,但需要积极利用,发挥其效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提高生产力,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群众生存和发展需求,解决经济发展问题和困难,构建幸福中国,实现共同富裕。并且他还强调,党中央领导集体要妥善处理好各种的利益关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要分清谁是社会的最大多数的群众,如何与其紧密相连,切不可搞小圈子,对于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诸如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及社会地位方面的具体利益,党的方针政策,都必须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愿出发,全体党员需要讲责任,论权利,坚持自身的群众立场,与广大群众公正的享有各项权利,坚持既有联系群众的必要,又有联系群众的可能。正如我党的十九大工作报告开篇的表达:“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4]1

最后,习近平将实现人的根本利益作为我党的工作目标。他认为,党的各级成员都是人民的公仆,都是为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现和保障而服务的,树立群众观点,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确保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确保人民拥有平等权利,共享经济利益。在工作中,明确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不要将党员干部划到群众外面,协调好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辩证关系,认识到党员干部来自群众,是有先进信仰的群众,党员干部与群众具有相同的各方面权利。坚持在实际工作中,要与群众保持“鱼水关系”,要切实做好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每一项工作,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并以此为导向,使人民拥护和支持我党,激发生产积极性,推进经济高质量的发展,在实践中去认识群众,找到群众。这也正如总书记说道的“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好”。

三、习近平新时代经济思想的实践逻辑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基本原则,也是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思想发展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故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进程中,强调知行合一,要把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问题导向”有效统一起来,再从“现实的人”出发,到理论创新,这就是习近平新时代经济思想生成的实践逻辑。

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活动中,必须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核心位置,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并尽全力解决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同时,根据经济发展的具体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改变,在实践中发挥其应有的效能,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发现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深层次问题,对于经济发展和改革理论就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而且,在不同环境背景下,经济的发展必然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这就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经济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发展提供新的理论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一系列有关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设的思想,是新时代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具有纲领性的理论指导,推动着去总结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并且把这些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最终生成习近平新时代经济思想。因此,习近平新时代经济思想生成的现实路径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理论总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十八大以来,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全球经济增长第一大贡献者,经济发展进程波澜壮阔、成就举世瞩目,经历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进行着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样一种创新为经济思想和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广阔空间。”[5]31-36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带领全国人民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实现经济公正,追求民生幸福,构建幸福中国。正如李克强总理要求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增进人民福祉。因此,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活动中,习近平提出要首先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合理分配物质资料,增强经济发展活力,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为实现民生幸福奠定坚实基础,实践中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其次,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提高政府执政能力和宏观调控水平,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保障人的平等地位和维护人的根本利益,在实践中要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推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积极进行医疗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第三,坚持以人为本,树立高质量的发展观,增强社会发展活力,进一步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提出通过制度安排,推进依法行政,贯彻“四个全面”,使人人能够公正平等地共享社会财富,拥有共同实现共同富裕理想成真的机会,更好地保障和满足人民群众各方面权益和需求。最后,坚持群众路线的根本政治立场,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要保持党员干部是有先进信仰的群众性,认识到我来自群众,我与群众具有相同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在实际工作中,跟人民群众讲责任、论公正权利,明确自身定位,保持同人民群众的鱼水联系,在改革中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提高效率和促进经济公正结合起来;要树立群众观点,保持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推进民生建设,早日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

猜你喜欢
群众思想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多让群众咧嘴笑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