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虎,黄 洋
(金陵科技学院, 江苏 南京 211169)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高等教育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举办的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我们国家新增劳动力中有48.2%的人接受过高等教育,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了13.6年[1]。从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这一数据也可以看出我国高等教育已迅速跨入普及化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又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全面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此背景下,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必然随之加快,对其自身的分类发展、多元多样特色发展等问题的解决显得更加迫切,这也是建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适应的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教育部相关文件提出要“探索构建高等教育分类体系”,并指出“以人才培养定位为基础,我国高等教育总体上可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三大类型”[2],这一指导意见实际上是对当前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客观存在的真实反映,是客观正确的分类导向。
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诺基亚引以为傲的大规模定制和大规模生产模式已不能够适应手机制造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如今的消费者更多地重视个性化产品和高质量的服务以及良好的用户体验。诺基亚最终衰落,被微软收购。
《应用型本科的基本问题、内涵与定义》一文对应用型本科建设这一热点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归纳,提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基本问题、基本内涵和定义,对探索应用型本科建设具有指导意义[3]。《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需面对的11个实际问题》一文对高等教育整体进行了分析,找出了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存在的11个普遍性问题,这对于坚持问题导向、直面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质量及优化整体作为具有借鉴意义[4]。《新兴大学与转型发展》一文基于大学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中国复兴崛起的客观需要,提出我国必然会有一大批新兴大学崛起,并首次称其为新兴应用型大学[5]。这个概念的提出对引导1999年高校大扩招以来的本科高校(甚至更大范围内的本科院校)走出自己的路、走成自己的路、走强自己的路,从而迅速发展、新兴崛起具有方向性意义。目前,已有一些省份对这类学校用新兴应用型大学办学方向来进行定位。《办新兴应用型大学,育新型应用型人才——以金陵科技学院的改革与发展为例》《新兴应用型大学创建之金陵科技学院“十新”实践与探索》分别从整体发展以及若干成效方面,以金陵科技学院为例,较系统地总结了办新兴应用型大学、育新型应用型人才方面的实践经验,有较强的示范作用,证明了一个基础相对薄弱的学校,只要找对路子,知道自己的所生、所在、所长、所往,便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有较大的发展[6-7]。这可以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一个参考案例。但是,应用型本科更具体的问题、新兴应用型本科高校内涵的深化以及怎么办成新兴应用型大学,需要进一步实践和总结。本文从宏观层面,对应用型本科及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给出现状特征判断,对新兴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内涵进行了系统性的归纳,提出了事关学校发展主导方向的“九个选择”问题。这对于办出高水平新兴应用型大学、优化高等教育体系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就中医药文化的教育价值而言,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载体之一,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不仅濡养了一批批中医药学子,为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做出贡献,还因其蕴含高尚的人文情怀、倡导“大医精诚”而益于提升医护工作者职业素养,不断丰富自身阅历,追求精湛医术和大慈恻隐之心,对缓解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具有重要作用[2]。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基本内涵包括为谁用、为什么用、用什么、怎么用、用的结果怎么样等方面。一所本科院校能够称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具备有准确的服务域定位、有精准的功能域定位、有精确的内容内涵选择、有高效匹配的办学体制机制、有高质量的贡献度与满意度的评价导向和已经形成的自己的“型”等“5个有”加“1个型”的“5+1”特征[3]。
从调研了解的情况看,弱电“三线”治理是当前反映比较突出、矛盾比较集中的一个问题。丁文萱委员对此非常关注:“请问行业主管部门,如何加强各方面的沟通协调,突破“三线”整治难题,让社区更安全美观、让人民群众更满意?”
本科高校办学的传统性和创新性的选择受科技进步与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的影响比较大,新兴应用型大学主特征就是强调以创新性为办学的主要发展导向。这个问题理论上看比较简单,但是实践起来却很困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当前科学技术革命方兴未艾,新的工业革命正在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教育的内容、方法、组织、资源与经济社会的关系也必然会有很多新的变化,产生新的形态和新的形式。这方面的新生事物非常多,例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云计算(简称“大人网云”[4])正在深入各种领域。高等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高端、学生走向社会的起始端,更应该顺应时代的一系列新兴发展大势,对其自身进行重大的变革,这也是新兴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使命和机遇。另一方面,在教育资源的开发上,也需要加快开发“大人网云”模式的资源,包括育人平台诸方面。但是,为数不少的教师及管理者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与这样的趋势不相适应。新时代、新发展、新要求、新领域、新内容、新科目、新功能、新组织、新机制的产生都需要相对宽容、鼓励创新的导向,而新兴大学本身就是轻装上阵,应当把创新主导作为基本战略。但是,许多人面对学校的创新总是求全责备、瞻前顾后,甚至不愿面对学校的过去与现在的形势不相适应的情况,这样就会失去发展的机会。因此,走新兴应用型大学之路的高校要勇于创新,在不同层面形成创新争先、抢占先机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工作氛围。
其一,有一部分学校对自己的定位、规划、目标战略、办学实际、因何而生、因何而在、为谁而办很清楚,能够精确地把握自己的目标任务,知道自己是谁、自己的使命是什么、自己学生的特征、新时代需要何种人才等等,再加上自身的努力,这样一批新建本科院校发展很迅速,大学功能和作为的若干指标、整体办学实力明显上升,并且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可以称之为“正确忙”或“新兴忙”的学校。
本科高校办学的共性规律和个性规律调整与约束的对象、范围、效用是不一样的,新兴应用型大学主特征就是强调以遵循个性规律为办学的主要发展导向。事物有其范畴性,同一领域的事物,依据所划范畴的内容,有其共性规律,这种规律是长期实践的产物。在办学实践中,要把宏观的共性规律与具体的一个学校办学的个性规律之间的相互关系弄清楚。要知道共性规律在什么范畴内起主导作用,而个性规律又在什么范畴内起主导作用。两个规律相互之间有联系,但千万不能用错范畴、用错位置,否则就会严重影响具体办学实践。具体而言,共性规律一般用于政府主管部门制定宏观导向型的教育发展政策和制度,对一所学校有指导意义,但不是对一所学校具体行为的描述。同样,一所学校也不能把自己的目标与作为用宏观性语言来描述,必须有具体、细化、精准的描述,以使校情与学校服务域的社情有机结合。现实中,大学办学的定位目标、人才培养标准都比较泛化,同质性严重,共性代替个性、个体泛化现象比比皆是。党和政府的要求需要在学校及其所属二级学院、专业学科进一步细化,明确自己该干什么,准确地回答培养什么具体目标的人、为什么具体的谁培养人和怎么具体地培养人,这就是要回答好共性规律与个性规律谁主导的问题。时代发展之快、创新之多,鲜明地选择办个性化学校无疑是更正确的选择。
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划分归类,这不但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关乎实践管理和优化发展的现实问题,其中还包括举办者自己的认知问题。目前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有两种归类方法。一种是按照某个时间节点划分,例如按照我国高校大扩招的年份1999年来分,此后新建的740所本科高校基本上可以归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这个划分方式比较简单,而且这批学校有很多共性的东西,对其进行的宏观指导也比较有利有效,这类学校也较容易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有引领新建本科院校首先办应用型本科的导向作用。但有少量特殊学校不在其列,例如南方科技大学等。另一种方式是按照是否有博士学位授权来划分归类。没有博士学位授权的高校称之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这更加符合实际,因为这些学校在办学的功能、行为、学生的发展迁移行为等方面,的确与有博士学位授权的高校(特别是博士学位授权点多的高校)有较大区别。这样划分也有利于新建本科院校保持清醒头脑、加快有效发展。从笔者的经历来看,以有无博士学位授权来划分一所本科院校是否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比较有利于实践,也更符合我国实际。至于职业本科试点学校的归类,还可以进一步实践探索,归类为应用型本科高校也是可以的。在这一方面,要树立我国成为高等教育强国必须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而且肯定能走出一条中国式高等教育强国之路的观念,这需要有解放思想、扎根中国大地来办学并成为高等教育强国一员的自信。
这是大学与社会关系的逻辑必然。我国是正在迅速复兴崛起的新兴大国,是正在快速走向现代化的国家,社会现代化发展必然要求有相应的大学系统来支撑。正是因为社会的发展需要,才有一大批新的大学产生,而且还会不断产生。每所新建大学都是在社会需要的大环境下产生的,其产生的背景、客观条件和举办者虽有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学校是社会需要催生的,这是论证新大学创建的最基本的理论和依据。而且,这种相互关系使大学对社会的反应更加敏感和高效,对社会的直接贡献度的追求也使得这些新建大学有了更好的发展机遇,加之其办学思想的开放,使得其中一些学校随社会的迅速发展而崛起,成为新兴的有实力的大学。在现实中,有一批新建本科院校在高校的排名和社会的影响度上迅速提升,实践证明了这个发展逻辑:解放思想、找准定位、抓住机遇,从而快速发展。国际上的实践经验也同样证明了这个逻辑,在先行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中,其现代化进程中出现了一大批用百余年(其中有的用时更短)就成为世界高水平大学的大学。尽管大学的历史已近千年,但现在国际知名大学排行榜上有相当一批大学是随着现代化而新兴崛起的,也有一些老牌学校落伍了。这说明只要跟上国家和时代发展大势,随着现代化的推进,新建本科高校和已有本科高校都各有优势,都有发展的机会,尤其是新建本科高校的后发优势不容小觑,这些学校要抓住机遇。这可以说是走新兴应用型大学之路的“为什么”的基本问题。
产生上述三种状况的原因很复杂,有客观上对这类学校引导不到位的原因,但更多的是主观原因。尽管国家和各省(区、市)已出台了一些举措,在引导方面已经有了明显的好转,但仍需进一步加强引导。主观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校层面的,也有专业学科层面的,总的来说,主要原因是在对学校与社会关系的认识上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笔者认为,清醒认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基本特征、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找到自己应该有作为的使命,走新兴应用型大学办学之路,是正确的选择,这一选择把握住了大学与社会关系的根本规律。
其三,有一部分学校前后左右都看一遍,国内外都分析一下,但都只是比较浅显表面的了解,并不清晰地了解别人走过的历程、别人的实际,把各种所谓的理念、思路、优点、经验,甚至对人才的要求,全都吸收过来,成为追求完美的设计者,但对自己究竟要什么、做什么及自己的人才定位、办学定位是什么认识很模糊。其结果是常常不知所云,不知自己能做什么,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没有形成自己的办学思路。也有一些学校就是跟着感觉走,走到哪里是哪里。可以称这类学校的现状是“茫然状”。
世情、国情、新科技革命和高等教育发展大势,给新兴应用型本科院校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但带来的机遇肯定更多。就如同我国新兴崛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处于战略机遇期一样,我国经济社会的伟大变革、伟大事业的发展客观上在引领着高等教育体系以及每所高校的发展,高等教育发展同样处于最佳战略机遇期,对新建本科高校的发展来说也是黄金战略机遇期。如何把握好这个时期带来的机遇,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新兴之路以实现快速新兴发展,这是应用型本科高校需要面对的一系列客观存在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首先要从学校的宏观层面上认识清楚,才能指导具体办学行为的内涵选择,并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学科、组织管理、队伍建设等一系列问题上作出选择。一所新建本科高校如不能系统准确地进行顶层设计和统一思想、理念、道路、战略、制度机制,就很难有效发展,更不要说新兴跨越发展了。根据笔者长期的实践及对国内外经验的对比思考,有九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学校根据自己的发展阶段和实际来进行深入的思考并作出选择。
新兴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基本内涵也可以理解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新兴发展之路是什么的问题。简单地讲,新兴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基本内涵就是应用型本科的内涵与新兴大学之义的复合体。在《应用型本科的基本问题、内涵与定义》一文中,笔者已经对应用型本科作了论述,并把实践型、服务型、绩效型作为其核心发展导向。走新兴大学之路的客观必然性,说明应用型本科高校时代性特征是第一位的特征。学校随时代兴而兴,随时代变而变,机会来自时代,成功为了时代,这就要求应用型本科高校把握好自己的时代机遇。与此同时,由于新建本科高校改革创新的阻碍相对较少,或者说这些学校本身就是改革创新的产物,它们更加容易通过系统性创新来走上新兴大学之路。因此,新兴应用型大学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创新性。可见,新兴应用型大学在强调时代性、创新性谋划发展战略上特征突出。新兴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当彰显出时代性、创新性、实践型、服务型、绩效型五个特质。
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社会变革对教育的影响和要求及我国两个“百年目标”和教育强国目标,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新科技革命对人类生产生活甚至文化等方面已经产生重大影响,并且影响在不断深化。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社会的深刻变革必然会对高等教育产生巨大影响。一所新建本科高校如何跟上时代并把准时代脉搏,在自然地球和网络地球之中迅速找到自己的生存发展先机,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在新科技进步推动下,大学的功能和形态的变化是必然的,这就为新建本科高校带来了发展良机,找准了、抓住了、做成了、做好了,自然就会成为新兴大学。
值得注意的是,在保险方面,中老年游客根据自身身体健康情况建议额外购买高额的补充险,包含海外救援的保额较高的意外险。特别是在一些欧美等发达国家,医疗费用相对较为高昂,随着游客年龄的增加,保额也会相应降低,因此建议选择保额较高,适合中老年游客的意外保险,这样可以给我们的出行带来一定的保障。
本科高校办学的历史传承性和时代性是辩证统一的,新兴应用型大学主特征就是以时代性为办学的主要发展导向。任何事物都是历史的传承性与时代性相统一的产物,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其时代的背景和客观发展的需要。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不断向着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建设教育强国、高等教育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已经明确,教育现代化目标任务也已明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关于教育发展的八大理念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九个坚持”是根本遵循,高等教育总目标任务的“四个服务”要求也鲜明具体,为我国高等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这些都是应用型大学新兴发展的时代要求。在把这些总的方向性、目标性要求作为新兴应用型大学突出的鲜明的导向来谋划学校定位、目标的过程中,关键是要把这些新时代的要求转化成学校的具体目标和任务,融入办学的全方位全过程,这其中涉及学校的具体定位、发展目标、专业学科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内容、方法等。应因校而办、因材施教,在历史的传承性和时代性的选择上,更加突出以满足新时代需要的发展导向来作为选择的导向,否则会有一系列的不同意见、不同观点、不同内容和不同方法的争论。在具体实践中,这种争论一旦出现在学校办学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就会影响学校抢抓历史机遇,影响发展。归根到底,这些学校一定要十分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是时代的产物,首要任务是响应时代的呼唤、完成好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时代性要求的主导性是第一位的,这也是随国家兴而学校也兴的前提。
本科高校办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的选择是根据学校办学定位而取舍的,新兴应用型大学主特征就是以实践性为办学的主要发展导向。这是新兴应用型大学选择怎样的发展观的问题。现在大学的发展理念有很多,《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八大理念的后三个更加注重知行合一、产教融合、共建共享,这是具有时代性特征的实践导向。关于办一所什么样的大学、为谁办大学、怎么办大学这些问题,有很多理论总结,也有很多国内外的实践经验。在如何把握我国这一大批新建本科高校的发展上,在理论办学和实践办学的选择上,笔者认为,结合我国发展的一系列奇迹和快速变化的现实,我们更加需要解放思想,引导和鼓励各个高校将实践标准作为根本性标准,这也符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原则的要求。中国的迅速发展崛起,新工业革命的发展,必然需要大学有很多新的生态、业态产生。如果我们故步自封,只接受已有的成功经验和模式,恐难以满足我国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需要。不断实践创新,不断总结提高,我国会出现很多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范和各种风格独特而鲜明的新兴大学,也会形成办应用型高等教育的中国经验。在世界高等教育近千年发展历程中,以大胆实践为导向,在较短时间内迈入普及化的高等教育强国之路是我国的必然选择,这就需要社会各界更加包容和支持以实践性导向标准来评价办学,否则现实中就会有相当多的困难和阻力。笔者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办高水平城市型大学的实践中深有体会,解放思想仍然是办新兴大学的重要任务。综上,新建本科高校要把实践性放在实际工作的重要位置。
其二,有一部分学校对自身所处发展阶段、发展因何而来为何而去不是很明确,甚至在发展决策中有“拍脑袋”、个人经验主义的现象,其中有定位过高者、盲目模仿者和盲目照搬国际经验者等。学校发展不切实际,虽然也是很忙,但结果就是达不到预期目标,可以称之为“盲目忙”的办学者,处于“盲目状”。
一天,佛陀问他的弟子:未受过佛法教化的人,每天吃饭、劳作、睡觉,经历生老病死以及种种烦恼;受过佛法教化的人,一样每天吃饭、劳作、睡觉,一样经历生老病死和种种烦恼。那么,受过佛法教化的人和未受过佛法教化的人,又有什么区别呢?他的弟子一时不知如何回答。
本科高校办学服务域的全域性和针对性的选择随高校竞争的激烈程度而变化,新兴应用型大学主特征就是强调以针对性为办学的主要发展导向。应用型本科高校是我国高校的主体,其中1999年以来新建的本科高校占本科高校总数的近60%,而非博士点高校占比更高。这些学校在论证增设时,几乎都有其为谁服务的描述,但一旦升本之后,很多学校便向着“高大全”的方向发展,对原有的服务域定位就不再坚守了,这显然与国家和地方政府设置这些学校的初衷不符。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旗帜鲜明地指出“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大学自然也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这些新建本科高校在开始的时候大多将服务域定位为全国性、区域性、全省性,其中有些学校已经开始清醒地按照自己使命的鲜明地方性来回答服务域的问题。当然,少数学校按照行业特色确定办学服务域也是正确的。关于本科高校服务域确定问题,目前仍然存在贪全现象、泛化现象,仍然存在不明确、不具体的现象,仍然存在发展目标未融合到服务域之中的现象。从运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思维”“钉钉子精神”的思想新兴崛起比较快的学校的成功经验来看,定位为新兴应用型大学的学校,应当把自己的服务域真正地明确化、具体化,并且依据校情分层次、分结构拟定好专业学科的发展策略以及大学其他功能的发展路线,坚持下去,创新发展,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思路中的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选择取决于学校的办学定位,新兴应用型大学主特征就是强调以专才教育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发展导向。关于新兴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如何定位、人才规格标准如何制定,尽管国家对92类大的学科门类587个专业制定了国家本科质量标准,但这些标准总体上是共通的,格式上也基本一致,比较宏观。虽然基本上都提出了分类标准导向,但对于如何分类也基本上未给出明确的要求,仅强调了各个学校在制定专业标准时应该细化自己的规格要求。这92类587个专业标准中关于人才定位的提法有34种,但这些提法仍然是导向性的,需要细化成学校的专业标准,需要学校依据自己的功能域定位实际和学生生源实际细化成自己的人才规格标准。这里需要明确三个问题:一是人才培养定位的功能域的目标要具体明确;二是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问题也要具体明确;三是专业专门人才有专门化人才与复合型人才之分,要根据自己的实际予以明确,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培养的人才专业能力各有不同的目的。总体上讲,专业能力培养导向有专业发展能力导向、专业应用能力导向和专业岗位能力导向。现实的问题是我国高等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极为相似。教改改到深处是教学,改到难处也是教学。学校应明确人才定位,调整优化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模式。选择了专门化人才培养方向就必须勇于对其内容、方法进行变革,否则就难以满足办学的初心。
根据笔者的长期经历和大量的调研及观察分析,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发展主要有三种状况:
水利部2015年批复了《全国灌溉试验站网建设规划》,但流域灌溉试验网络体系还没有完全建成,已建成的灌溉试验站没有稳定的运行资金渠道,技术人才匮乏,运行困难,一些灌溉试验站把工作精力主要放在课题研究之上,对节水灌溉新技术等基础灌溉试验研究不够,流域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支撑能力不足。
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高级与高素质的选择是随着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的变化而变化的,新兴应用型大学主特征就是强调以高素质人才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发展导向。实际上这是一个观念问题。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被等同于精英教育,很多人对上大学都有殷切的期盼,认为上了大学就有大本事了,就“高人一等”了。实际上,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不断加深,传统的高低贵贱分等级的人才观念必然会改变。对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在这条新兴应用型大学之路上,要十分清楚自己的阶段定位和主要方向。笔者认为,当下经济社会发展非常快,并不是所有学校都具备引领社会发展的能力和作为。也可以说一个学校的作为,在什么服务域内、什么功能域内与社会需要能结合到什么程度,自己要明白。从泛大学的概念讲,大学的作用层级大概有六种情况:一是具备引领性作用的;二是与经济社会同步同频发展的;三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四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五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认识比较模糊,闭门办学的;六是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这些作用主要反映在学校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新建本科高校要想快速发展走新兴之路,就必须知道如何从实际出发找到自己不同专业学科的快速新兴之路,主动寻找突破点,再到形成学校之“我”这个面,不能认为学校升了本就成为多“高等”多“高级”的教育了。
本科高校办学绩效的模糊性和明确性的选择也是随着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的变化而变化的,新兴应用型大学主特征就是强调以办学绩效明确性为主要发展导向。现在的高等学校在办学理念上基本上都把“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发展质量为中心”作为办学的出发点,这当然是正确的,但是实践中因人办专业、因人设置课程的现象仍然比较多。即使是课程设置较合理,在课程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紧密性方面也还有很多问题;应用型本科高校使用一流本科教材的现象十分普遍,社会需要的新知识、新技术内容讲授得相对较少。所谓绩效性选择问题就是指学校在办学理念上要以学生的收获为根本、以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增长度为根本来选择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所需要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要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优化整合课程与教学资源、各教育教学环节和部门,要明确“我”的这个教育环节对学生成才起了什么样的作用,选择最有效果的内涵要素和最能入脑入心变成学生个人素能的方法手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整个学校的校园文化。这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着力倡导的。从学校和社会整体层面来说,也同样存在办学绩效明确化、清晰化的导向性问题。
本科高校办学评价的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的选择也是随着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的变化而变化的,新兴应用型大学主特征就是强调以外部评价为办学评价的主要发展导向。我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自然也要求高等教育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如何评价一所高校的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目前高等教育的质量评价主要以内部评价为主,但外部评价机构也在不断发展。笔者认为,办新兴应用型大学,越是创新,开始阶段就越困难,无论面对内部评价还是外部评价,学校首先自己要有清晰、科学、准确的目标,坚定自信的发展定力,勇于创新并确立以社会发展要求为第一标准的质量观、发展观,理性面对各种评价,把学生毕业后对学校的评价作为最重要的标准。不要由于某些时候某些方面在某些评价中不如意而乱了阵脚。大学建设的效果需要时间来检验,应用型本科高校应以外部评价为主要导向,并加强内部评价改革,建立自己的闭环质量反馈机制。
以上九个主导方向的选择,实际上是应用型本科高校走向新兴大学的九个关键问题。如果细化到大学的基本功能领域,在对问题作出方向性选择之后,自然就会引申出学校发展的主体道路。发展的道路和模式可以不同,但发展目标必须清楚地形成系统的有机的体系。一所学校的发展目标不可能什么目标都有、什么说法都合适,应用型本科高校需要根据自己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尽快讨论并形成自己的目标体系。例如,从产教城融合、校行企融合、职教岗融合、创校新融合等不同道路模式之中找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目标体系。《新兴大学与转型发展》一文探讨的新兴大学“为什么转型、转型是什么、转型转什么、转型往哪儿转、转型怎么转、转型有什么好处,以及真转型一定行”[5]可作为新建本科高校走出一条自己快速新兴发展之路的参考。
广播影视主要是根据观众的需求以主动的方式给他们提供,自行选择收看节目的公共服务。在数字条件下,我们不但要提供公共服务,还要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因此,节目内容生产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需求和挑战,这就要求传播内容要适应社会发展,从封闭、分散、独立的传统服务模式向开放服务、个性化服务、信息聚合服务转变,按照社会化规律和市场的要求,进行结构调整、资源重组、合理分工、高效运行。
本文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走新兴应用型大学之路这个命题,提出了关于应用型本科高校“两忙一茫”现状的观点,并对新兴应用型大学的内涵及其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作了较为深入的解读,重点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如何走新兴应用型大学之路、怎样创建新兴应用型大学,提出了九个主导方向方面的问题,并分析了对于这九个问题如何作出自己的选择。虽然这些分析是从宏观层面展开的,但实际上都是办学实践中微观层面的共性问题,对一所新建本科学校及其所属二级学院而言,只有作出正确选择才能在具体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新兴发展方面取得更好的成效,从而实现从“新建”到“新兴发展”的重大转变。这实际上描绘了新兴应用型大学的九个突出特征和发展追求的主要方位。所以本文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无论在整体方面还是在个体方面都有实践引导价值,供同仁们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