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超高龄患者急性肾损伤发病后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2020-02-11 02:58:20林丽娟陈兴强陈洁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尿量低血压高龄

林丽娟,陈兴强,陈洁

(三亚市人民医院 肾内科, 海南 三亚 572000)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是因全身性感染、低血容量、肾毒性药物、大手术等病因而引起的急性肾脏损伤性病变,包括肾功能微小病变发展至肾衰竭的整个过程[1]。有研究指出[2],超过15%的住院患者和60%的危重患者可能出现AKI,且随着年龄的增大,机体功能逐渐衰退且合并多种器官病变,AKI 发病率逐渐升高。老年AKI 患者主要为肾前性AKI,容易进展为多器官功能不全,病死率较高。老年人群医院内获得性AKI 的主要原因为肺部感染,这是由于高龄人群因免疫衰老而多发肺部感染,且患者多合并各类基础疾病,在创伤、感染等致病因素的联合作用下患者可能出现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疾病,因此临床中需要给予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但提供呼吸支持的同时,机械通气又会带来各类并发症,增加AKI的发生率和病死率[3-4]。本研究对住院超高龄患者AKI发病后死亡相关因素进行讨论,以期能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月三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住院超高龄患者513 例。其中200 例患者住院期间发生AKI,男性191 例,女性9 例;年龄80 ~94 岁,平均(85.43±4.42)岁。出院12 个月内死亡67 例(死亡组),存活133 例(存活组)。

AKI 的定义及诊断标准:依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2012年AKI 指南定义的血清肌酐(Scr)诊 断 标 准,48 h 内Scr 升 高>26.5 μmol/L或Scr 升高超过基线值的1.5 倍及以上,且确认或推测上述情况在7 d 内发生。短暂型AKI 定义:经ICU常规治疗(未开启肾脏替代治疗)3 d 后内科恢复的AKI。持续型AKI 定义:持续性Scr 升高或尿量<0.05 ml/(kg·h),包括3 d 内死于AKI 的患者。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80 岁者;②住院时间≥48 h 者;③超过2 次的血清Scr 值患者;④经临床确诊为AKI 患者;⑤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①肾脏器官移植患者;②发病前已存在慢性肾脏病患者;③住院期间血清Scr 值≤50 μmol/L 的患者;④严重认知障碍或精神性疾病患者;⑤中途失访者。

1.3 方法

通过电话、微信、门诊等方式对患者进行12 个月随访,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BMI、基础疾病(高血压、低血压、糖尿病、心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尿酸血症)、AKI 病因(感染、低血容量、心血管事件、肾毒性药物、手术、其他)、肾小球滤过率(GFR)、AKI 发生时伴随状况[机械通气、尿量<0.05 ml/(kg·h)、透析]、AKI 发生时各指标(尿酸、Scr 峰值、尿素氮、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血钙、血磷、血镁)、AKI 类型(短暂型、持续型)和AKI 分期(Ⅰ、Ⅱ、Ⅲ期)和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死亡原因分析

200 例患者共死亡67 例,其中,脓毒症19 例(28.36%),休克12 例(17.91%),心功能不全8 例(11.94%),肾毒性药物7 例(10.45%),脑卒中6 例(8.96%),低蛋白血症6 例(8.96%),消化道出血4 例(5.97%),弥散性血管内凝血3 例(4.48%),贫血2 例(2.99%)。脓毒症、休克、心功能不全、肾毒性药物为其死亡的主要原因。

2.2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的年龄、BMI、基础疾病(高血压、低血压、高尿酸血症)、AKI 病因(感染、肾毒性药物)、GFR、Scr、平均动脉压、机械通气、尿量<0.05 ml/(kg·h)、AKI 发生时各指标、AKI 类型、AKI 分期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较存活组年龄高、BMI 低、高血压发生率低、低血压和高尿酸血症发生率高,感染所致AKI 发生率高,肾毒性药物所致AKI 发生率低,GFR 水平高,AKI 发生时平均动脉压低,机械通气和尿量<0.05 ml/(kg·h)发生率高,尿酸、Scr 峰值、AKI 发生时Scr、尿素氮、血钙、血磷水平较高,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血镁水平较低,且死亡组患者AKI 类型多为持续型,AKI 分期多为Ⅲ期,住院时间较长。见表1。

2.3 住院超高龄患者AKI 发病后死亡相关因素的Logistic 多因素分析

高龄、低血压、伴发感染、平均动脉压降低、尿量<0.05 ml/(kg·h)、尿素氮升高、血清前白蛋白降低、高AKI 分期、住院时间长为住院超高龄患者AKI发病后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续表1

表2 住院超高龄患者AKI 发病后死亡相关因素的Logistic 多因素分析参数

3 讨论

由于老年人群机体功能衰退,多合并各类器官病变,多发AKI、多脏器功能不全等疾病,有研究指出老年人群发生AKI 后病死率可达40%~70%,是其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5]。老年人群发生AKI 的常见病因包括感染、肾毒性药物、血容量不足、心血管事件等,高龄患者的发病首因为感染,多为肺部感染,严重的院内感染经多种抗生素治疗后很难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因而部分患者甚至出现感染性休克[6]。其次,老年患者因疾病而致呕吐、腹泻、大汗、进食差、消化道出血等因素会造成血容量不足,体液丢失严重,入量不足而引发AKI[7]。且老年人群合并较多基础疾病,临床用药复杂,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化疗药物、抗生素、对比剂、利尿剂等的不合理使用均可能造成AKI[8]。综上,本研究中所选超高龄住院患者AKI 发生率较高,是AKI 患者中增长速度最快的群体。因此为改善超高龄住院患者的生存状况,本研究对住院超高龄患者AKI 发病后死亡相关因素进行讨论。

Logistic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低血压、伴发感染、平均动脉压降低、尿量<0.05 ml/(kg·h)、尿素氮升高、血清前白蛋白降低、高AKI 分期、住院时间长为住院超高龄患者AKI 发病后死亡的危险因素。①高龄患者机体各项功能衰退,多合并糖尿病、低血压等慢性疾病,且对服用肾毒性药物、手术创伤、感染等AKI 诱发因素的敏感性较高,因而AKI 发生率较高,增大了病死率[9];②低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压力较正常状态低,临床上患者常因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缺血而出现眼黑、头晕、冷汗、肢软、尿量<0.05 ml/(kg·h)、心悸等症状,严重的表现出休克和晕厥[10]。有研究指出[11],低血压持续>10 h,可能会产生肾脏缺血性损害,因此低血压超高龄患者AKI 发生率较高,增大了病死率;③老年人群各器官生理功能衰退,免疫能力降低,通常合并多种疾病,且部分患者可能存在营养不良,因而易感染率较高,细菌侵入患者下呼吸道易发肺炎[12]。本研究中所选超高龄患者,许多器官功能已经处于衰竭的临界状态,多数患者会因无法较好地控制肺部感染而加重心、脑、肾等多器官衰竭,病死率较高;④平均动脉压在确保充足血容量中有重要作用,因而当患者平均动脉压降低时,机体无法维持充足的血容量,肾脏有效血流灌注得不到保证,多发AKI,病死率较高[13]。这提示应当尽力维持住院超高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将其维持在80 mmHg,以为肾脏提供有效血流灌注;⑤尿量<0.05 ml/(kg·h)、尿素氮升高、血清前白蛋白降低、高AKI 分期均提示患者肾脏功能严重衰退,且患者年龄较大,可耐受的有效临床治疗措施较少,降低临床治疗疗效,因而患者病情相对较重,降低生存率;⑥住院时间长的患者通常合并严重的基础疾病,需要长期住院治疗,患者自身各项功能已严重衰退,各类机能衰退,对疾病的耐受力较差。且住院时间较长也会增加院内感染的发生率,肺部感染等感染率较高,降低其生存率。

综上所述,高龄、低血压、伴发感染、平均动脉压降低、尿量<0.05 ml/(kg·h)、尿素氮升高、血清前白蛋白降低、高AKI 分期、住院时间长为住院超高龄患者AKI 发病后死亡的危险因素,临床中应加强对该类患者的监控,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猜你喜欢
尿量低血压高龄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中老年保健(2022年1期)2022-08-17 06:14:12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 06:17:04
低血压: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大问题
祝您健康(2021年3期)2021-03-09 13:35:35
高龄女性助孕难在哪里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诊治
高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血运重建术的长期预后
超高龄瘙痒症1例
西南军医(2016年2期)2016-01-23 02:14:10
影响患者记录尿量准确性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高龄老人须克服4大危象
监测尿量能否预防急性肾损伤和判断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