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乐章:诞生
是谁站在凤凰的高处
向你招手。是谁
从朝阳的镯音里把你摇醒
是谁把手指咬破 完成一次既定的契约
是谁落下去
又再一次地为你升起
是谁 这样经久地澎湃和仁慈
是谁
想赋予你敬畏的黄袍以及智慧
是谁用精血和乳水为你奠基
是谁
为你的到来灌溉着骨气。
霞光不停地旋转
野禾摇铃
江山洋溢肌肤的香气
荡气回肠
万马聆听
万马渐渐归寂于明净
归寂于朝圣
和风如玉
紫气清明
大陆环绕于广袤的东方
东方酝酿
东方正酝酿一场伟大的会期
跌宕之塬
所有的母兽都停止了搏斗
牢固的妊娠显得耀眼
土地的分量在一层层加重
无穷的花朵凝聚成了产房
是谁 站在凤凰的高处
向你招手。是谁
以朝阳的镯音把你摇醒
是谁把手指咬破 完成一次既定的契约
是谁落下去
又再一次地为你升起
是谁 这样经久地澎湃和仁慈
是谁
想赋予你敬畏的黄袍以及智慧
是谁用精血和乳水为你奠基
是谁
为你的到来灌溉着骨气。
是的 她梦想着这个小小村落的广场
应该有石斧和兽皮的衣裳
应该有火镰
和魁梧的思想。是的
她梦想着他们应该走出山坳
淘金或者冶炼
或者纺织
她甚至梦想
他们应该有年历和节气
应该有舜
和后羿
她急切而响亮地梦想着她的到来
梦想着她种植下的民族
肤色和旗帜
然而 诞生是冒险和痛苦的
她的每一缕头发 每一处淋巴
都要经过混沌的冲刷和古朴的淘洗
经过顽固的咽喉和模糊的血腥
时空倒叙
铁色沉积
疟疾下滑
静静的期待会被撕裂
会被遗失
她在子宫里反抗着
跋涉与挣扎。
是谁站在凤凰的高处
向你招手。是谁
以朝阳的镯音把你摇醒
是谁把手指咬破 完成一次既定的契约
是谁落下去
又再一次地为你升起
是谁 这样经久地澎湃和仁慈
是谁
想赋予你敬畏的黄袍以及智慧
是谁用精血和乳水为你奠基
是谁
为你的到来灌溉着骨气。
光阴荏苒
当黎明再一次吹响
她已照亮了一片又一片的胸膛
和无数的村庄
第二乐章:寻找
倦怠的星斗
在远方的吠声中层层地消失
芦笛恓惶
庵棚僵硬
岩鹰算不上什么角色
空气轰鸣
摩擦着落叶和阴郁的谷底
炊烟沙哑
污泥呼吸
上升为细节与段落
胶皮的气味
硫酸的气味
成为夜色密集的面额
夜色不断地碰撞
流云野合
直奔恣肆的主题
水很苍老
苍老的水在一刹那
仿佛行走了几天几夜
一张牛皮被轻轻地撕开
它的角早已风化成了羽毛
公羊耳鸣
洁白的身体在一步步地缩小
空旷的凌晨不住地色厉
每每超重的低音
比熊掌的爪牙还要锋利
石屋抗拒不了必然的席卷
铜钱抗拒不了必然的席卷
没有一条石板的路通向雪莲
通向船只
到处是流失的村庄
镢和镰刀
古墓尘封
难道活着的生命就是为了祭献白骨?
难道白昼就是黑夜的妻子 佣人和儿女?
一座山 又一座山
香灰落满了香案
这使我想到了煤矸石
存在于煤中的一种石头
在重重的鍛造中
温暖的翅膀无法展开
黯然的屋檐下
诞生出一首首浓浓的歌谣
这歌谣比草根埋得更深
无度的苍穹
随处漂泊着偈语和硬茧
时间蒸腾着
黑色的马匹在纳妾和挥霍
它在梦园里舞蹈
在梦园里昭示
它要阅读和提取拳手的贞洁
雪崩繁荣
漫长巢穴的墙壁垂直地回荡
枝条蔓延和抽打
冥冥中的伤口
老人降到了最低的温度
城堡战栗波及远古的天籁
这是通往一条山顶的道路
斧痕只是芦苇
河渚难以辨认
乱石彪炳
沙土蓄满了家史
天阴阴的
枯草更深了 摇摆着
远远地像一件初冬的蓑衣
夜是物质的
它虚掩的门里
有一双金鞋
有谁想深入 想挤掉这虚掩的水分
怪戾和
侵入
沉默 午夜的势力仍然惊心动魄
只有生鱼是唯一的客栈
只有涛声是唯一的线索
还有
厚厚的乐谱纸散乱地像被煮过
椭圆的
比马蹄和车流还要深入的决口
犹如蛇的信子
蜥蜴的舌头 就这样
我 出发了
绑腿直抵芒种
而鼻血流入嘴唇 我出发了
不能够停下来 不能够停下来
我用冷雪把自己搓红
意念归入山门
这种锐意和鼎力是我必修的课程
没有人读懂我
没有人听到我弹奏出的声音
第三乐章:哺育
我就跟在你的身后
学着步子 学着发音
摇曳的身躯 有时被你打湿
有时被你托起
在淡蓝色的黎明
我痴迷而朦胧地望着
眼前一闪一闪的沙滩 渔火和白帆
土气而
简明扼要地追赶
你比蔚蓝还要柔韧的流向和心脏
我跌跌撞撞地在河槽里
像一只缺少尾翼的风筝
想拽住你的衣襟
想白皙地
喊出我的第一句话来
然而 在城市或是在旷野
你慷慨地流动着
嘴唇浮现着阳刚与阴柔
使我追赶的力气比草药还苦
我想转身离去
把红肚兜和晚霞扔下
让蹒跚的声音在两岸消融
初春的风里
你站在高处
用充满学问的深情
打量着我 在浩浩的时间之上
古城沙化了
包括青铜 英雄
和建立起的人文
古城沙化了 黄河
你就站在高处
再一次地打量着我
你是怕我被这沙化所悄然地讹诈吗
你是怕我远离你萦绕的宗旨吗
你是怕我混同于一张蜷缩的废纸
从此无法迈进套红的通栏的标题?
地气昂扬
滔滔的绿意正滚滚而来
犹如由远而近的骤雨和马蹄
要淋漓
要尽致地风靡于两岸
黄河流动着
在落日之前和落日之后
使我渐渐地懂得了你的来意
那时 我在课本里反复地读到过你
读到过你的三角肌和肱二头肌
读到过你肩起的港口和桥梁
读到过你创造的土地
和收获的棉花以及麦穗
从而 使我懂得了
土地上为什么有那么多人
赶着牛羊
?着鸡蛋和红枣
来到你的身边
他们古朴 笨拙
却能够久久地与你攀谈
他们靠着你的方向居住下来
一代又一代地
编织出花轿 鞭炮和社火
安居乐业
踏实地生活
甚至 当他们的生命走向了深渊
他们都愿意把这最后的骨肉埋向你的树林
在教堂和禮拜的路上
我暗暗惊叹这比日月还要高的经典
比草原还要蓬勃的画面
我背诵着黄河的每一个章节
并把五指 嘴唇与眼睛开成一瓣一瓣的
我赤裸的脚趾在一步步深入你的河心
两臂葱茏
如斧的浪头在一次又一次地把我加固
喉结悸动
腿开始靠近雄性的树桩
每每
我把绳索 桨和渔网
扣在肩上 其实
我离黄河还很远很远
离她的船头还很远很远
我跋涉着 草鞋一双又一双地磨破
青苔黯然和忧郁
在寂静的莽原里
使我注定碰不上明媚的桂树和纤细的竹林
秋季
落叶显得空洞
心潮起伏
塔顶的候鸟与塔顶的大雁已经回归
长长的路上
夜色在一遍又一遍地翻脸
天空隐隐地能听到嘎吱嘎吱的雪意
像在树端
轻轻地一晃就会落下
这是最后的黄昏
我坐在岩石上
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
我看见一团火
又一团火向我走来 向我走来
她们用舌头和手掌抚摸我结痂和新近的
伤口
照亮我
并把称心的鲜花送到我的怀里
我低下头来看着我娇小的女儿和娇小的
妻子
看着母亲打捞的双手
我 又一次 火热地站起
(疼痛安然地熄灭)
黄河 我就跟在你的身后
一天天地
被你摆渡 呵护和陶冶着
第四乐章:感恩
天空结实而弥漫着灵气
透明的晶体里怀着阳光与蔚蓝
手臂自由地舒展
舒展的手臂可以触到朝霞里的玫瑰
那是谁 那是谁的公寓
丰满的胸饱含着欲滴的乳水
川流不息
玫瑰之上
远远地望去
黄昏沉思着
灵魂恪守着崇高的言行
没有王冠能停留于你的头顶
砍伐你
和驱使你的张力和弹性
你是饮了谁的江水
你是受了谁的教育
行走得这样超然和大气
由此 人们在颠沛和震荡中
总是对着天空肃然地起誓
而后 再去接受新的洗礼
天空
你是饮了谁的江水
谁的指引和沐浴
你一直很好地生活着
血液浸透
和绵延
你汹涌的力气
开辟了日月
彩虹
开辟了星系 日月生辉
天空 你是饮了谁的江水
援用了谁的智慧
天空之下 浑圆的大地
阳光长成了透明的麦穗
一亩一亩地
超重的车辙
比向日葵的种子还要饱满
而落成的石桥正举行着庆典
还有唢呐和鼓乐 组成新婚的图案
悠扬的笛声里
土地洋洋洒洒
灯光英明璀璨
急走的云冈 驻足于雁北
缅怀和久久巍峨的低语
雨露广泛
苹果和牲灵 在六月草拟一份份贺词
柔软的少女
如果你见过豆蔻
如果你见过湘妃竹
如果你见过瞪羚和火烈鸟
那么 你也会倏然地迷恋上
那比颜体 那比柳体
那比怀素的狂草还要赫赫的高原
赫赫的飞天
北方 你是饮了谁的江水
你是承袭了谁的彪悍
趔趄的异乡
当一个孩子丢失了前言
漂泊着
像一支吹不响的芦笛
关节贫困 目光贫瘠
蓬乱的头发恍如玉米的根须
他一颤一颤地显得松软
他那陈旧的姿势
死亡的乐队已尾随了多时
晚钟就要响起
蝙蝠和野鹫睁大了眼睛
苦荞深深地躁动
高原 隆隆的涛声响过雪山
城墙和所有的典籍
尘埃簌簌落下
无边的声音已照亮了长街
照亮了前额
在这晚钟就要响起
在这晚钟即将响起的时候
新的脚趾已走出了当铺
和红肿的枷锁
风静静地栖落着
孩子 你是被谁再一次地招魂
你是感受到了谁的精辟
第五乐章:合唱
所有的植物都是向阳的
当你任意地穿过铁板和翔集的白昼
履历磊落
涛声矗立
古铜的肩胛纷披着气温
纷披着湿度
上游回旋
到处是露天的煤和炼焦的柴火
我们赶来
手握着鞍鞯
为你诺言般的浇灌 我们赶来
妻子捧着鲜花 蛋糕和女儿
殷殷而红润
杏花初绽
汾酒的度数被一路地追赶
米的香气
棕叶的香气
梁与山坡的香气 一页一页地澎湃着
像一篇散文
我们围坐在你的膝下
油灯和蜡烛显得苍老
静静地 感受着你的脉搏和心跳
我们抚摸着家什
青铜 陶罐和织机
抚摸着建筑 民俗和乐舞
仿佛置身于一种喧嚣
置身于一种光线
女儿在这光线里入睡了
被子厚厚的 暖暖的
也许 女儿还不知道
你曾孤独忧郁地流淌
衣衫淫浸
手指和血液破旧不堪
一只老碗
一领席子
就构成了你全部的档案
至今 你的头上还烙有刀痕
抗争和呐喊 黑暗是不能够原谅的
不能够饶恕的 民族
跋涉是鲜艳的
它可以让人记住旗帜
记住肤色 拂晓
当女儿醒来
我打开窗子
东方已开始了深深的呼吸
黄河 你的源头
你的硬朗 你奋发的涛声和决心
对所有的孩子已不应陌生
【作者简介】 赵少琳, 1960年生,山西太原人。1983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迄今已在《飞天》《莽原》《萌芽》《诗刊》《啄木鸟》及港、台报刊发诗1000余首。出版有诗集 《在力的前沿》 《弧线》《赵少琳诗歌精选》《红棉布》《纯棉的琴键》,散文随笔集《蜂鸟的段落》等。
汉诗【小对話】
唐晋:为什么会有这一组诗?
赵少琳:我喜欢硬气的东西,它们具有男人的性格和澎湃,譬如:岩石,譬如:青铜,譬如:闪电……而黄河在文字上更具有这样的暗示和召唤。也就是说,从情感上来讲,除我喜欢黄河一词之外,我更喜欢黄河前倾的姿势所具有的峥嵘、韧性和担当。她的经历,更能够使我们低下头来,寻找出她背后的意义和内容。
写作《黄河》一诗,我并没有感到有多么的困难,黄河的意象灿烂而巍峨,我不愁找到准确的文字和比喻与其对应。说到底,这和我对黄河的热爱有关,这和我内在的性格有关。
唐晋:这首将近四百行的长诗体现着你的雄心。创作长诗的诗人目前很是鲜见,阅读层面也不被看好。你选择长诗这种表达形式固然与“黄河”这个大主题有关,然而也一定和多年创作中所秉持的观念相契合。请你结合自身创作来谈谈对“长诗”的看法。
赵少琳:写作长诗,确实需要勇气,甚至需要胆量。它需要一个诗人在陡峭的长途的写作中凝聚起自己的脑力和体力,凝聚起时间。不仅如此,它还需要长期的诗歌寫作训练和写作的经验,还需要天生的诗歌写作本领。
在当下,长诗没有人看,是因为有些人写出的长诗确实太水,没有看头,没有意思。读者不看别的,内行的读者要看的是一首诗歌有没有立意,有没有新意,有没有思想。没有这些读者是不会买账的。现在,不要说长诗没有人看,就连短诗也没有人看,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货色不好,才引起了读者的懊恼。我想,干什么事情都得要有个组织和纪律性,可不能太随便了吧。
回到写长诗的话题上来说,我并没有把写作长诗看成是多么险峻的事情,我热爱文字,虽然我在文字的面前是个弱者,但我在和文字的相处中发现了许多文字的秘密,这给我带来了许多的惊喜,让我对文字愈加的敏感并唤醒着我的自信。
唐晋:读这首长诗的时候,我想起宗次郎创作的那首《大黄河》组曲。差不多有三十年了,至今耳边依然还不时回响起那种悠扬绵长的旋律。前一段时间去东山小窑头非遗文旅小镇参观,进入一处制作陶埙的工坊。当制作者为我们吹起乐曲的时候,我找到了初听《大黄河》旋律时的那种感觉。宗次郎所用的主要乐器是陶笛,在日本叫土笛,古代中国称之满口埙,与埙属于一个家族,都是用陶土制作烧制而成。不约而同,你的长诗也采用了组曲或组歌的结构,并且在我读来,语言也接近陶土的那份质朴和空灵。我想,或许你也听到过宗次郎的《大黄河》吧?
赵少琳:这是一条多么有才华的河流,她的前额征服过多少的人心,就连外国人都佩服得她五体投地,因而才有了对黄河天籁般的赞美。黄河是朴素的,她在跋涉的过程中,浑身沾满了泥土,她日夜兼程,穿过了辽阔的天际、沟壑、莽原和风。她有着自己的信念,虽然,她身体上曾经也有过鞭痕;虽然,她的脸颊上也有过泪水。但是,她就像一个民族一样屹立着而不屈不挠。
我是黄河繁衍出的孩子,她曾举起过我让我荣耀,她也曾用浪涛打在我的胸上,让我趔趄而又站稳,当我在黄河岸边行走的时候,我知道我追赶不上她,但是,她把河流上的波光留给了我。她把谦逊和骨气留给了我,并接受着她和风细雨和惊涛骇浪的沐浴。我懂得她的心事以及她对我的教育。因而,我常常想:
我对写黄河有着天然的好感,我对她的敬仰和热爱胜过了朝霞和日出。
唐晋:你的《黄河》分为五个乐章,诞生、寻找、哺育、感恩和合唱。我个人理解,第一乐章一定是描述黄河这一巨大生命集合的诞生;第二乐章指向文化的生成,一种黄河本体连同环境与人类生命之间关系的彼此认同与建立;第三乐章讲述黄河作为生命之源的存在,在人类生命中形成的诸种价值启蒙;第四乐章作为人类智识对黄河母体价值的探寻,上升到一种神圣的最高意识存在,产生敬仰、敬畏,从而反观生命本体等等。也是一种宇宙观念的形成;第五乐章也就是最后一个乐章无疑按照古希腊戏剧乐队乐队长惯例,进行颂歌赞美。
赵少琳:你的理解是准确的,这种写作是带有经验性质的,是带有技术性质的。长诗写作就像跑马拉松,如果你从一开始就想着跑到马拉松的终点,其实跑起来就非常吃力。我在写《黄河》一诗时,我采用的是分段式的写法,我不一下子就设定从起点一直写到终点,分段式的写法让我能够全神贯注地把这一段写好,把这一段跑好,然后再想着去完成下一段,跑好下一段。当然,这种写法是围绕着核心,完全是在一条既定的跑道上完成的。因而在这首长诗里我设定了第一乐章、第二乐章、第三乐章等等。这首四百行的长诗如果不这样去写,依我的能力来讲,就没有办法去完成。
唐晋:诗中你建立了“母亲——我——妻子——女儿”这样一个组合,请具体讲讲。
赵少琳:我们都知道这条河流照耀了一个民族,这条河流因此而被人们所背诵。这条河流就像母亲一样起伏和上升,她在高处,率领着她的儿女们生生不息。诗中,母亲——我——妻子——女儿都是象征,那是黄河所哺育出的社会,所哺育出的灵魂,他们生长和奔跑,带着黄河的光泽以及姓氏,缔造着火、石斧和青铜,缔造着土地、社火和丰收。
是的,没有黄河,我们的身体里就会缺少一根肋骨,没有黄河,我们的脸庞就不会显得白皙和红润。
唐晋:山西不少诗人写过黄河,特别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那一批诗人,比如潞潞、李杜、老河、郭克、张锐锋等,因此还有“黄河诗派”形成。通过这首诗,诗人们彼此完成了致敬,同时令“黄河”这一经典意象内涵更加丰富。你认为自己在这首诗的创作上实现了什么想法,有什么独特之处,满意度有多少,现在看来不足的又是什么?
赵少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黄河诗派”在山西已具雏形,山西诗人群雄逐鹿,写出了一批优秀的诗歌作品,鼓舞了山西诗人的士气。写黄河我们具有优越的地理背景,文化背景,我们熟悉北方的纹理和黄河的身影,我们写黄河就是想写出她的正直与善良、勤劳与智慧、坚韧与不屈。在诗中,我努力表现着她的内心和这种品质,但我依然感到我语言的单薄、意象的脆弱和灵气的不足,写出的黄河在气势上还显得有些拘谨。
唐晋:你对史诗怎么看?你觉得在今天,史诗是一个什么样的境遇?你自己有创作史诗的想法或冲动吗?
赵少琳:史诗的创作需要特定的环境和特定的时间,史诗是需要被时间沉淀和需要被时间认定的,并被时间和历史所收割。我们当下写出来的作品还不足以像窖藏的酒一样,具有了历史的香气。我以为能够写出史诗,是民族有过伤痛,被战争被饥饿威胁过的人,加上有天赋的作家或者是诗人才能够去完成史诗的写作。如果我们整天酒足饭饱,与诗歌仅仅保持着暧昧的关系,要想写出史诗来那只是一种遐想。
就我个人而言,我不敢有这样的奢望,我不具有写作史诗的力量,更不具有写史诗的天赋,我知道自己那点底子,我的胸怀和史诗的胸怀还有着很大的距离,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我对自己写出的每一首诗歌负责,不要让读者生气,也就够了。
唐晋:《黄河》无疑是你多年诗创作里一场重要的收获。仅从阅读角度来说,可能结尾稍显弱一些,我个人感觉或者是准备不足的缘故。借这个小对话向你表示祝贺!
赵少琳:《黄河》的写作在我日常的写作中有所突破,但仅仅是所谓的突破,突破的部分是指它的长度,而在技术、语言、节奏上还不够缜密、不够饱满,甚至是不够结实和厚重。
你注意到了我诗歌的结尾部分,这是行家才能够提出的问题。这让我对你再一次地产生了敬意。一首诗歌的结尾亦是诗歌的重要器官,结尾结好了就像人的心跳一样,能让一首诗活着,结尾结不好了就会让一首诗陷入到尴尬的境地,在这一点上值得我去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