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媒介:城乡一体化融合的发展趋向

2020-02-10 19:39向阶阶杨国蕊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信息产业城乡基础设施

梁 姗 向阶阶 杨国蕊

(成都理工大学,四川 成都 610059)

现代的城乡关系,是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崛起和乡村经济功能的突出而产生的。高度发达的网络系统和丰富稳定的信息平台,催生了当下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新型城乡关系。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关系发展及当前面临问题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关系的发展

上世纪80 年代初,中国农村率先进行改革探索,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但随着1985 年之后国家实施的一系列城市中心带动区域发展、小城镇优先发展以及向沿海倾斜的区域发展战略,城市成为国家经济建设重点,在资金、技术、信息基础设施等方面便先于农村迈上信息之路。

90 年代,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扩大以及城市自身开发深入,城市信息产业及网络基础设施初具规模。尽管当时党中央不断强调“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政策,但受技术、资金、人才以及信息基础设施等生产要素限制,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和负担沉重问题却日益突出,“三农”问题开始逐渐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制约社会发展。

21 世纪,汹涌的全球化信息化浪潮下,城市依靠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率先成为社会发展引擎。后期随着土地、税收、劳动力等生产成本增加,城市低端制造产业开始向农村转移,城乡关系看似进入了新阶段,实则由于互动双方信息科技实力的悬殊,仍然是一种低层次的互动。

2、改革开放深化中面临的问题

城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信息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无形的“大动脉”。当前,我国信息产业以及信息网络建设虽已初具规模,但自其壮大与完善以来,出于对资金、技术、交通、人才等因素的考虑,大都倾斜于城市。实体交通网络虽然地理上将城乡拉近,但信息化背景下,城乡间“数字鸿沟”的问题,正逐渐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阻碍因素。

信息时代,城乡产业结构面临调整与升级。受知识经济和科学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影响,我国信息产业向国际价值链的中高端迈进,由要素密集型产业体系向以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为主的产业体系的转变。因此,为承接好城市低端信息制造业的转入,农村急需强化自身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利用,争取在新时代与城市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层互动状态。

城乡信息资源对接不畅,生产要素难以实现灵活流通。受地理环境、技术水平及教育水平限制,我国农村村民与外界联系手段有限,沟通方式落后,其产品、产业在市场经济中仍处于劣势。加之农村缺乏专门引进、系统整合信息流的网络平台,城市产业难进来,农村产品难出去,城乡互动在资金、市场等方面难以实现及时沟通与合适对接。

二、网络信息时代我国城乡关系融合的新契机

1、中国的信息化历程

上世纪80 年代,国家强调大力发展现代化信息系统和广泛普及电子计算机应用,而“863 计划”的启动则为我国信息化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993—1997 年,国家信息化建设正式启动,确立推进信息化工程实施、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1997 年,党和国家初步确立走符合国情的信息化发展道路,全国信息化建设工作由此铺陈开来。

进入2000 年,“十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摆在优先位置;2002 年,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发展战略;2011 年,“十二五”规划更是明确提出,中国要在城市化进程中深化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的转型升级。2018 年,习近平更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占据信息化发展制高点,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以信息化驱动现代。

2、信息时代我国城乡关系融合发展的机遇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四十三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截至2018 年12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9.6%,手机网民规模达8.17 亿。中国已然是互联网大国,巨量的网民将是国家信息化的坚实基础,今天的中国农村有着城市不可替代的资源、环境、政策等优势,近些年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其几乎具备了将来能够转化为中国重要原料产地、资金集中以及知识活动密集区的条件。

1、远程通讯网络实现城乡信息交流与共享

远程通讯,简单来说就是从远处进行通讯联系。远程通讯以一种实时的、非线性的通讯联系与瞬时信息流动,改造着当今的社会关系网络。城市与农村,可以不再单独通过集中物质市场、劳动力需要、商品需要和面对面通讯的条件进行。在远程通讯网络支撑下,农村居民不仅可以从网络上实现与城市的交流,而且还可以通过互联网为自己的农产品打通销路;城乡地理距离被迅速缩小同时,内外人流、物流、商流以及信息流也得以在空间中高效、快速流动,从而增强区域的空间弹性与活力。

2、信息产业促进城乡融合

随着国家网络信息技术的整体发展以及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的大力铺建,当前我国大部分信息产业能够突破城乡等级障碍实现生产上的结合。就市场而言,农村产业产品具有广阔市场潜力,并且我国腹域辽阔,需求结构方面仍存在地域差异。因此,在农村将信息网络技术与地方资源相结合发展特色信息产业,走“互联网+”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道路,既能促进城乡产业结构调整,也能有效拉动城乡关系。

3、网络信息高速公路改变城乡布局

不同于工业化时代城市或农村的发展潜力取决于各自规模的大小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现今城市和农村的发展潜力更多将取决于彼此间的相互联系与协作需要。城市更多沿信息高度公路建设,信息高速公路越是发达,城乡之中每个家庭、企业、学校、图书馆和康体设施的联系就越是紧密,城乡内外知识、市场、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就越是能快速流动和实现高效配置。

三、信息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问题举措

1、加强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网络互联互通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发展数字经济,建设网络强国,抢抓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促进实体经济加快转型升级。为此,要加强对农村地区的信息投入,建设好网络基础设施,完善好农村宽带和光纤网络系统,大力提高农村人均网络覆盖率和普及率。更具体,就要保证好农村居民手机、电脑等通讯设备的网络接入,优惠好农村上网资费、稳定好农村网络运行速度等。

2、农村因地制宜引进信息产业,全力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

依托“互联网+”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政策,农村应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从信息产业中不断汲取养分,构建好地方现代生产体系及经营体系。在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引进和培育相关大型信息产业过程中,地方政府应依靠信息网络,注重挖掘和使用大数据等新的生产要素,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加快农村产品与农村业务向城市市场、国际市场融合转变。

3、围绕信息高速公路,建立城乡信息资源中心

我国信息高速公路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但终点全民受益的基础设施项目。围绕信息高速公路,农村各地应加快建立信息资源中心。这个信息资源中心,要具备随时更新专业先进的农业生产知识、及时反映市场产品的价格需求变化、以及科学整合城乡立体的交通运输网络等综合功能。城乡共同生产、共同经营、共同投资,生产联系加强生活互动,城乡融合发展也就指日可待。

猜你喜欢
信息产业城乡基础设施
7524亿元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新郑产业新城:“屏”“芯”双轮驱动,打造中部电子信息产业新高地
城乡涌动创业潮
四川省信息产业发展研究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新政府会计准则规范公共基础设施处理
聚焦电子信息材料发展前沿抢占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先机共建电子信息产业强国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