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的建设发展路径

2020-02-10 19:39李石松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理论体系法学法治

李石松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上海市 201602)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的内涵和发展

1、内涵分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就是建立在新中国建设需要的基础上,对中国法律建设的完善和整合,其特点有以下三点:

第一,具有很强的国家性,在中国适行且完备,但倘若换到其他国家的法治建设,则不适用,以我国的法学理论体系为例,中国的法典属于欧洲大陆法系,但是也有传统法律和前苏联法律体系的影子,因此具有非常强的特殊性,在中国现行的社会基础上是可以执行的,不能被其他国家照搬,在立法和完善的时候,也不能照搬他国法律;

第二,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其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日渐成熟的基础上,汲取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理论精华、外国法律建设的经验,形成的与众不同的法律体系,并且我国的法学理论体系需要根据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进程不断调整;

第三,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强调一种人民主体的地位,并坚持法治和德治结合的治国模式,是以中国实际为出发点,突破古代法学难题、符合社会主义国家发展规律的哲学社会科学。

2、发展阶段综述

(1)形成阶段

法律的出现和国家的形成相伴出现,经过七十一年的发展,中国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随之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过了文革的经验教训,坚定了法治化建设的步伐,此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随之形成。

(2)完善阶段

西方国家的立法集中在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而中国的立法则在改革开放以后迅速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的建设是与重要会议一同体现,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中国特色法治体系建设方针以后,党的十五大、十六大都提出了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的任务,党的十七大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作为重要的任务,而2011 年是中国法治建设历史上的里程碑,这一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正式形成,从八十年代开始的立法完善,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的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

(3)发展阶段

截至目前,中国宪法和现行有效法律数量有237 件,并形成了宪法、刑法、经济法、社会法等共7 个法律部门,宪法部门法律占有效法律的16%、行政法占全部有效法律文件的33%;民商法占所有法律文件的14%;经济法占25%;社会法占8%;程序法占4%,刑法部门只有一部法律,但是刑法部门是各法律部门中系统化最高的部门。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的发展仍然继续,民生立法不断完善,为深化改革、落实改革立法工作打好坚持基础。

(4)建设成果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的法学理论体系建设进入全新的历史阶段,形成了在严整的理论框架之下,丰富发展的理论体系新模式,并且近两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的建设成果十分显著,以2018 年度的《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为参考,2018 年中国的立法、政法改革等方面成果显著,在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得到了有力推进。此外,法治宣传工作得到深度重视,“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备受认可。

二、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和创新思考

(1)实事求是,以中国国情为依托完善法学体系

无论是哪个国家的法律建设,本质上都是与本国国情深度融合,并且立足于国情建设的成果,单纯地植根于某国的法律,很明显会迷失自我,彰显不出本国的特色。因此在当今背景下,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就需要坚持实事求是,解决时代发展遗留的法治问题,并不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占领法学研究阵地,形成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为中心的法学理论研究体系、学科建设体系、课程建设体系。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学理论体系需要借鉴历史,建出中国风格。在体现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性质的基础上,需要依照中国国情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在法制化建设的道路摸索前行中不断总结出经验,发展出中国的独特模式。要想在中国的法学理论体系中建出中国特色,就需要探讨中国的现实社会,并且对社会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解读,中国的经济基础、社会性质、民族文化、群众素质,都是完善法学理论体系的参照点。例如,在互联网时代下出现了很多信息安全问题、不实新闻泛滥的问题,导致群众的生活受到了影响,在2017 年,很多新法就随之产生了:《网络安全法》加强了对公民的信息安全的保护;《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管理实施细则》则明确规定,微信公号不得发布新闻,但是可以转载、传播新闻等等,都为中国的法律体系的完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吸收世界法治文明成果,解决时代命题

中国的法学理论体系建设的时间不长,世界上很多优秀的法治文明建设成果,能为我国的法学理论体系提供理论支撑。实践证明,向世界法治建设成果“取经”是时代所趋,是中国敢于面对时代发展的需要,对肩负时代使命的一种回应。在新中国成立后,前苏联的法学理论体系是中国法学理论体系建设的主要参考对象,而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和英国的法治体系对中国特色法学理论体系影响较大。例如,物权法中强调了对私权的保护,也说明了西方思想正在渗透进中国的法学理论体系中。我国法学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是在不断借鉴和改良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的,并且建设主要目的是解决时代命题,借鉴也是为了避免在法治建设中出现误判的情况。

(3)因时制宜,以务实的改革态度实现立法完善

在中国的法治建设也应当遵循时代的步伐,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定向打造法律体系,以中国的法学教育为例,新中国建设之初,中国的法治教育是专才教育,但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更高,因此这种专才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在此背景下,确立了务实的立法态度,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因此,相关部门更应当以务实的态度完善立法。法律体系的完善,需要建立在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上,并且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铺平道路。

(4)重视人才的力量,培养实践性法律人才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方针政策,就需要以在法学学科体系的建设之下,重视人才的力量。高等院校作为法学人才的培养基地,更应当担负起建设法治人才,打破高校和社会的壁垒,强化社会法学工作者与高等院校学子的交流沟通,并在实际工作中,将优质的实践教学资源引进高校,让高校学子在学习阶段,就能接受到最新的实践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法律素养,以高校育人和社会育人的双重模式,提升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我国的法学理论体系的完善输送高素质人才。

三、结语

总而言之,中国建设的各项工作,都是建立在发展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并打造适应中国的实际国情,实现“中国特色”。当下,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同时,对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的建设也作出了各种努力。国无法则不立,一个国家立法工作的不断完善,也象征着国家建设的不断推进,在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下,中国的法学理论体系建设也焕发全新的生机与活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当坚定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轴线为基准,体现法治建设的时代性和特色化,尤其是在“可持续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针政策受到世界各国重视的背景下,我们国家的立法工作也应当跟上步伐,回答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对中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出的问题,以完善的、有特色的法学理论体系成为新时代中国的象征。尤其是在世界大环境动荡的背景下,以完善中国的法治建设体系为出发点,落实立法完善工作,稳定中国局势,促进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又好又快平稳发展,是大势所趋。

猜你喜欢
理论体系法学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浅谈内经气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