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巧霞 陈 娴
(福建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12)
不同学者针对文化自信概念界定给出了不同的观点与见解,也给予了相应阐释。部分学者表示,文化自信即国家、政党与民族对于本土文化现实价值的全面肯定和认同,对于本土文化传承、发展的生命力具有坚定的信念;亦有学者表示,所谓文化自信即文化主体针对身处其中并作为客体的民族文化,借助对象性的文化认同、认知、对比、反思与批判等过程,生成对于自身文化所具备的生命力、价值的肯定与确信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以不同学者对文化自信概念的论述为着眼点可知,文化自信不仅呈现于文化自身的自信,更是针对其他文化冲击与影响下的自信。在文化自信视域下,全新历史时期中客观审视国内终身教育事业发展瓶颈,深度剖析其发展契机,既是顺应新时期社会发展主流趋势的现实需求,亦是现阶段探究和构建终身教育机制的新机遇。
现阶段,我国终身教育事业辐射范围愈发广泛,并朝着整体化趋势发展,主要呈现在两个层面,即教育时间和空间的整体性,以及教育主客体的整体性。一方面,在文化自信大力推动下,国内终身教育事业所面向的是所有社会个体,不论其受教育程度、年龄性别与家庭状况,每一社会个体均可实现受到国家教育的发展现状。另一方面,每一个体在其各发展时期均享有受教育权力。终身教育的出现真正摆脱了以往教育时空桎梏,使各阶段社会个体均可受到教育,强化民族传统文化自信。一般来说,终身教育空间所具备的整体性呈现在打破单一化学校教育,落实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教育的统一发展。非正式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也促进终身教育事业发展在空间维度趋向自由化。
传统教育普遍认为只有学校教育是将教育工作落到实处的唯一方式,受教者仅需在固定时间与空间中参与教育活动,便可得到固定、系统的教育内容。此种教育理念已经难以满足当今社会的多样性发展需求,对于受教者多维度发展也带来阻碍。诚然,文化自信真正明确了本土文化视域下的终身教育观念,同时,终身教育强调对于学校教育外延的充分思考,融合当今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实施非正式教育工作,借助社会各行业资源,以社区教育为依托协同开展终身教育工作,为受教者供给多元化学习形式。
就现阶段国内终身教育相关研究资料中存在的理论问题来说,尽管能够在先秦时期探索质朴的终身教育理念,但是欠缺对于古代使其圣贤所提倡的终身教育理念的深度解读和发掘。目前,终身教育理念和实践开展的指导思想,普遍仍依托于西方国家相对成熟、完善的终身教育理论,包括保罗·朗格朗与埃托雷·捷尔比等著名学者提出的理论。同时,除上述学者外,罗伯特·赫钦斯与伊凡·伊里奇等学者均对于终身教育理论发展方向作出了重大贡献。所以,国际上终身教育理念的渊源及演进,均以西方国家终身教育理论作为主要发展方向,这不但是现阶段探索终身教育理论发展进程的着眼点,更是受到国际普遍认同的终身教育理论发展脉络。但是,我国古代使其相对质朴与传统的终身教育理念并未深入渗透到当下终身教育理念发展中,仅仅是偶尔分散于追溯终身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当中。文化自信视域下,再次审视终身教育理论发展方向,发掘国家传统文化体系当中所蕴藏的终身教育理念,是现阶段国内终身教育领域学者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核心体现在教育资源整合与凝聚程度,亦体现在教育资源使用效率方面。基于现如今教育资源配置情况,不同时期的教育事业相关利益方均在不同程度提出教育资金的实际投入和应该供给具有一定矛盾及反差,该问题不仅是现阶段我国教育体系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更是日后终身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态势。国内终身教育资源普遍面临整合凝聚力不足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内外支撑动力匮乏。以内在支撑动力来说,其主要源于教育事业发展的既定规律,跟随社会发展脚步,属于教育逻辑不断发展与演变的历史过程。以外部支撑资源而言,主要存在人力资源、资金来源、法律保障与空间场地等。恰如我国学者表示,各级别公共教育资源配置缺乏科学性、共享程度不足,是导致终身教育事业资源难以获得深度应用的关键影响要素。这不但是现阶段国民教育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更是日后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所以,终身教育资源有效整合融合问题,不仅是发挥国家终身教育事业内外支撑动力作用的集中表现,亦关乎日后终身教育事业发展方向及命运。
文化自信并非凭空生成,而是以文化精品为依托,持续滋养、熏染产生。新时代是可以产出文化精品与流芳百世作品的时代,社会群众需要借助文化精品来提升自我。诚然,合格的艺术精品均是真善美的深度结合,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统一。一般来说,文化精品形成的关键在于特殊、夯实、深刻与厚重的文化内容,更在于艺术化、精美化与艺术化的外在表现形式。所谓真善美是文化精品的内核,拥有陶冶人生、震撼人心、开发智慧、洗礼灵魂以及价值判断等精神作用。所有国际级的文化精品均具有深刻的艺术魅力,使人难以忘却。比如,我国流传至今且深受国内外广大群众热爱的四大名著,是穿越时空、跨越国界,全世界公认的文化精品,所以,在文化不断传承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我们仍需努力创作出广受群众认同与肯定,有着较强世界影响力的文学著作。除此之外,社会大众作为文化自信主体,我国终身教育事业应面向各级社区民众组织多样性教育活动,而终身教育也有着实施基层文化教育和实践活动的特殊优势,所以,国家应不断推动城乡文化发展和建设,促使文化成果真正惠及基层民众,使其在享受先进文化成果的同时,强化个体文化自信。
若想促进国家终身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应面向基础教育事业、中等教育事业、高等教育事业、成人教育事业以及老年教育事业展开全面改革,转变各阶段教育管理人员陈旧理念,全面打破教育机构与教育组织的封闭性,强化各结构间横向关联。学校作为终身教育工作实施的基础性组织,我国终身教育事业基本任务的落实和完成均是借助各级学校教育加以实现。然而,在现阶段学校教育形式组织当中,普遍将任务完成视作核心,教育工作的落实路径有着难以克服的缺陷。克服当前终身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瓶颈与存在的弊端,要求学校打破其教育封闭性,同时各级教育管理人员必须明确文化自信,最大程度开放自身教育系统,在本质上构建学校和其他教育组织的关联,落实教育资源真正共建、共享。
一般来说,终身教育事业发展势必受到文化基因深刻影响,与终身教育事业发展密切相连的文化,必然是终身教育文化。尽管当前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终身教育理念源自西方国家,但是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体系中,仍然能够在文人圣贤笔下发现终身教育理念,只是这一教育理念相对质朴。文化和教育之间的观念普遍呈现在借助教育形式实现对于文化基因的创新和传承,同时文化还可用于教育内容介体表现在社会群众现实生活当中,此种互相关联与互相依存的关系较为繁杂,也深受时代、社会发展影响而体现出多变性特点。恰恰是因为传统文化深远影响,孔子与老子等先秦时期的圣贤针对终身教育所提倡的思想,为国家终身教育事业发展带来宽阔空间,更为终身教育事业发展打下了文化基础。优秀传统文化对于终身教育事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巨大,以传统文化角度分析、探索与发展国家终身教育事业,不仅是我国终身教育事业发展、前进的文化基础,更是建设具有特色社会主义韵味的终身教育体制的核心力量。所以,针对现阶段国内终身教育理念过于西方化的问题,以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繁荣复兴角度,立足于文化自信的历史环境下,深度发掘国家终身教育事业发展的优秀文化基因,是现如今甚至未来国家终身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举措,更是该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新机遇。
综上所述,在文化自信大环境下,客观审视国家终身教育事业发展所面临的瓶颈和契机,不仅是时代发展的现实需求,更是终身教育事业长足发展、进步的阶段性要求。基于文化自信维度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既体现为我国终身教育事业发展的民族自信,亦体现为以西方终身教育文化格局为基准的国际自信。这不但是国家终身教育体制构建自信的集中体现,还是我国终身教育事业日后发展的主要方向和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