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开放大学美育课程探索
——以四平老年开放大学为例

2020-02-10 19:14:47吕崇文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四平美育美的

吕崇文

(四平广播电视大学,吉林 四平 136000)

如何摆脱“废物式养老”窠臼,怎样解决离退休后老年人普遍出现的社会问题,怎样更好普及“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真正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成,这些是老年大学同仁们共同探讨的课题。

据权威统计发布,我国老年人口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发达国家,属于世界上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有些发达国家用了近百年的老龄化过程,我们用了27 年就已经赶超。2020—2050 年是我国人口老龄化最快的时期,预计到“十四五”末,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十四五”时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窗口期,解决老有所学问题,推进终身学习终身教育,完善学习型社会体系,已经日益受到国家以及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广泛重视。

国家鼓励各类主体举办老年大学,完善课程设置。据调查了解,目前全国各地老年教育机构开设的教学课程大致有书法绘画、文化体育、文学历史、养生保健、生活休闲、技能学习、公民素养等。四平市老年开放大学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探索了美育课程设置经验。

一、美育课程设置的现实需要

四平市是吉林省老龄化增速较快的地区之一,2019 年末全市60 岁以上老年人口49.5 万人,占人口总数的22.9%,年均增加1.7 万人,高于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据了解,目前不断增多的离退休老年人出现一些共同的社会问题:

1、“离退休综合征”的困扰

老年人离退休后,不能适应新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以及社会角色,出现抑郁、悲哀、焦虑、恐惧等消极情绪,有的因此产生偏离常态行为的一种适应性心理障碍。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是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导致离退休之后发生强烈的情绪体验,造成内分泌功能紊乱、中枢神经功能失调;二是退休前后生活境遇反差过大,如社交活动少、生活单调等,导致心理上的淡漠和变态;三是适应能力差,一般情况下内向、急躁、性格固执的人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容易产生心理失衡问题;四是失去价值感,离开了工作岗位,感到失去了社会价值,会滋生出无能、无用、无助、无望等不良情绪;五是缺乏心理疏导机制,他们需要提供有益的劝告或信息,鼓励其宣泄内心的郁闷,缓解其负面情绪等。

2、“废物式养老”的误区

“废物式养老”,它反映的是当前多数人常常有的一种偏见,以为只要给老年人吃好喝好,满足其物质需求、确保其人生安全,就是最大的孝敬。殊不知,这种“废物式”养老,不仅会加速衰老,而且从某种角度讲,也是对老年人自主能力的羞辱。

美育教育课程以其独有的特质,在老年人心理疏导、健康生活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正如黑格尔所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

二、美育课程教育的理性思考

1、美育课程内涵解析

美育,又可以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一种以情动人的美的教育,它利用审美形象的情感力量去感染个体以达到教育目的。美育的内容包括:自然美,以大自然为审美对象所感受和体验到的美;社会美,以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为对象而感受和体验到的美;艺术美,以音乐、舞蹈、绘画、文学、影视欣赏为对象而感受到的美;科学美,以科学的内容和形式为对象所感受和体验到的美。

美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是20 世纪中国“新文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文化工程”的核心任务是建构中国现代人格。美育,能够以美启真,以美入善,以美化情,对人的塑造不仅作用于情感,而且可以使知情意等能力全面提高,它是一种对人的全面塑造,它有助于形成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

欧盟执委会于2002 年6 月发表了《欧洲终身学习品质指标报告书》提到,为适应当代信息社会的诸多挑战,要把培养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放在重要地位。而审美能力就是一种生存与发展能力。

2、美育课程教育的作用

(1)促进人们热爱生活

乐其所美,学其所爱。无论自然的、社会的、艺术的还是科学的美,都能够唤起人内心的愉悦之情、快乐之感。因为美育是以活的形象从情感方面熏陶感染人类个体,使人在感动中成为能够领略人类普遍情感的个体,从而促进个体的发展使其成为具有完整人格的个体。所以,美育能唤起人们积极投身生活的热望。

(2)增加个体与社会的联系

美育可以有效地实现人与人之间在审美体验瞬间的自由交往。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整体联系。从广泛的社会文化交往层面上看,不同族群、不同语言的人们,都可以通过美育来实现感情的共鸣和意义的共识。美其所美,使老年人更爱家、爱国、爱集体、爱社会,所以美育的过程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大而言之,美育有助于实现人类社会的协调发展。

(3)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在物质生活已经相当满足的今天,老年人更加追求的是精神生活的富足。他们也有自由意愿,有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在这些方面他们与年轻人无异。他们渴望摆脱“退休综合征”,厌弃“废物式养老”,而审美学习恰恰可以抚慰、照亮老年人的心灵,充实他们的精神生活。不妨看下面例子:

山东巨野的姜淑梅,曾经是“九段文盲”,完全不识字。丈夫去世后,老人孤独到了极点。幸运的是,在子女的支持鼓励下姜淑梅开始学字读书,这成为她抵抗寂寞,活出生命意义的良药。“乖孙女,快告诉姥姥这个字怎么写!”“好女儿,你教教你老妈怎么查字典!”令人欣慰的是,家里的每一个人都非常支持。姜淑梅很好学,身边的人都是她的老师,广告、说明书、电视字幕都是她认字的教材。她每天笔耕不辍,努力写作。76岁时,成功出版了《乱时候,穷时候》一书,还卖出了7 万册。

日本摄影师笹本恒子,71 岁重操相机拍摄,86 岁忙着恋爱,97 岁写自传出书,102 岁获摄影界奥斯卡露西终身成就奖。她说:“如果老是想着,我都这个年龄了,还能干这个事吗,那我的生命就完蛋了。”

大连77 岁老人刘增盛退休后和朋友在旅顺开了个工作室,收藏老式放映机和胶片电影。每天两趟地铁,一趟公交车,一来一回很难避开上班高峰,常常有人主动让座。他认为自己身体好,能站着就站着,不需要被区别对待。为了避免尴尬,他在朋友的建议下,在胸前挂了一块写着“勿需让座”的LED 显示牌。每天上车,刘增盛还特意挺直腰板,带点理直气壮、雄赳赳的感觉。他想告诉所有人,自己没有老,只是一个满头白发的“壮小伙儿”。一夜之间,刘增盛“勿需让座”的照片走红网络。不少网友赞赏他的作风,称他为“硬核老人”。

无数平凡人的事例证明,老年人并非“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而是“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只要自然美、科学美、艺术美、社会美吸引着感染着他们,他们就会爆发出惊人能量,迸发出无限精彩。

(4)提升个体文化素养

在审美形象之中,往往蕴含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信念、审美理想、宇宙情怀,例如传统文化、民俗学等等,美育可以通过这种形象化的感染作用,使受教育者体验、领悟到本民族文化的内蕴,可以通过形象的感发推动本民族文化的基本架构的建设;同时,美育所形成的理解共识和情感共鸣,更多地发生在同一个社会族群、同一种语言方式内部。通过美育对这种包含集体经验的审美体验的激发,可以使人与人之间有效地达成民族文化方面的认同,提高个体的文化素质,进而提高全社会成员的素质。所以,要为老年人补上美育课程这一课。

三、美育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1、开设专门美育课程

专门的审美教育课程能够教会人如何发现美、欣赏美、认识美、爱好美、创造美。因为美育是用美的形象去感染人,激发人的情感活动,强烈的情感活动形成巨大的动力,推动人积极想象和思考,进而以情感的方式去把握和认识世界,形成对美的敏锐感知能力。美育培养的理解力不是简单的认识,而是一种“审美”的认识。例如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蜡烛是平凡的事物,而诗人丰富的感情作用于它,使它们成为极富艺术感染力的活的形象,当我们欣赏诗句,吟哦诵读,情感的波涛激荡,想象的闸门开启,也在这平凡的事物上面感知到动人的美。

老年开放大学可以利用国家开放大学现有线上线下教育资源,生动有趣的网络视频资料、图文并茂的教学图书等来开设老年美育课堂,让他们既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又受到美育熏陶和滋养。

2、将审美教育与老年大学开课程有机融合

四平老年开放大学现开设有声乐、朗诵、书法、京剧、竹笛、二胡、中阮、民族舞、形体舞等专业课程。

此外,许多老年大学还开设生活技能方面的课程,如生活保养、医药自救、家庭烹饪、插花、摄影、金融知识等等。

通过这些课程学习,老年学员们学到好多的相关知识,如果能有意识地适时传授自然、社会、艺术、科学等方面美育内容,那么审美教育必将春风化雨,下自成蹊。

3、将审美教育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有机融合

近年来国内老年教育之“游学”模式蓬勃发展起来。这种模式是1975 年最早在美国兴起的“老人游学营”学习形式。方式是组织老年人旅游、短期住宿,将旅游、休闲、教育三者有机结合,在旅游中寓教于乐。那么带领老年学员游历名山大川,赏花鸟虫鱼,领略大自然的美,收获愉悦身心的切身感受,就是在实施自然美的教育。

四平老年开放大学鼓励支持老年学员参加社会活动。2020 年2 月为了响应四平市委市政府关于“疫情防控,人人有责”的号召,四平老年开放大学组建了由优秀干部、优秀学员和任课教师参加的29 人夕阳志愿者团队,经区防控指挥部批准来到北河街道参加防控工作,承担了滨河和北铁两个社区的巡逻和卡点检查任务。老年学员们工作热情很高,多数群众也积极配合,大家都践行着中国的抗疫精神。又如为了推进电大老年教育向社会延伸,寻找老年教育突破口,四平组织老年开放大学学员到当地最大养老机构资生养护中心开展多场慰问演出,同时协助养护中心开展宣传活动,成立了四平市“医养教”结合示范基地。那么这样的一系列社会活动就是在进行社会美的教育。

除了老年课堂开设的声乐、朗诵、书法、竹笛、二胡、中阮、民族舞、形体舞等课程,四平老年开放大学还积极组织了许多演出活动,例如成功举办了庆祝建校四十周年暨老年开放大学教学成果汇演,组织参加了市“九月鲜花”文艺展演周活动等,这是开展艺术美的教育。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四、几点思考

1、积极探究,挖掘资源

科学研究表明,60 岁时大脑处理的信息量是20 岁时的4 倍,而且知识丰富、见多识广、洞察力深刻。与年轻人相比,他们的创造力并没有消失,甚至更强,这是老年人的优势。开朗的老者,即使到了90 岁,依然思想活跃。他们认为年龄只是数字问题,他们不是“老朽”,他们希望活出自我,活出价值,在任何年龄都能绽放人生的光彩。所以,我们要打破对老年人的固有认知,充分尊重他们的各种选择自由。他们有梦想的时候,千万别歧视,帮助他们实现愿望。就像他们当初给我们造梦一样。

作为老年教育工作者就应该让“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以及“老有所成”、“老有所美”紧紧联在一起,用心倾听老年人的真实想法,这才是对他们真正的尊重。

老年人渴望看到美的事物,学到美的知识;希望自己思想美、身心美。美育不是难题,生活中处处充满美育资源,只要遵循以主动学习为本,以丰富实用的信息服务为辅助,以及时的讨论交流为特色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形式,审美教育必会水到渠成,收获显著。

2、有序开展,总结经验

笔者认为无论是退休综合症候群,还是被多数老年人反对的“废物式养老”,针对其症结都可以运用审美教育来疏导和化解。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法国雕塑艺术家奥古斯特·罗丹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作为老年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帮助老年人们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让他们用心去体会和感受生活中处处充满的诗情画意。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其实审育蕴含在我们老年开放大学目前开设的各种课程之中,只是需要我们把它整合起来,加强重视,科学对待,不断系统化、理论化,不断总结经验,一定能探索出更丰富的规律。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四平分校是2017 年开始开展老年教育社区教育工作的,现学员人数近千余人,设立了20 多个教学班,开设多种专业课程。如何将美育与所开课程有机融合,如何设置专门美育课程,是否可以使用国家开放大学美育教材,我们仍在努力研究、探索中。

3、政策引领,未来可期

2019 年11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近期至2022 年,中期至2035 年,远期展望至2050 年,是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性、综合性、指导性文件。《规划》指出:加快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目标。

国家开放大学是全民终身学习的公共服务平台,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制度支撑。国家老年开放大学2020 年的战略目标是:力争把国家开放大学老年大学建设成为组织体系完备、学习资源丰富、线上线下相结合,具有较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老年大学,成为全国老年人和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身边最实用的大学。

四平市老年开放大学“十四五”期间发展本市老年教育的几点建议中提到,要“建设老年教育学习服务体系”:一是加强学习渠道建设;二是加强教材体系建设;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目前依托国家各级开放大学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优势和立体覆盖全国城乡的体系办学优势建立起来的老年开放大学方兴未艾。无论“最实用的大学”,还是完善“老年教育学习服务体系”,美育课程中的“审美教育”都不失为一个可推荐、可操作、可探索的良好选择。

猜你喜欢
四平美育美的
“摇摆不定”等十三则
杂文月刊(2022年1期)2022-02-05 00:21:55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学刊(2018年3期)2018-05-16 11:22:11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风采童装(2017年12期)2017-04-27 02:21:42
美育教师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都市丽人(2015年4期)2015-03-20 13:33:05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
对四平保卫战的沉思
军事历史(1996年3期)1996-08-16 03: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