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天枢
(吉林开放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我国处在全社会形成全民学习的氛围。社会迫切需要不断创新的全方位人才,移动技术发展能够满足各种成人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在发达国家,在线教育几乎成为远程开放教育的代名词。美国教育研究咨询机构BestColleges.com 针对学习者和高校管理者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79%的在线学习者和76%的已毕业学习者认为在线教育“优于”或“等同于”校园教育,在线学习的蓬勃发展也促使研究者更加关注移动学习和数字技能培养。2011 年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连续举办8 届以“移动学习周”为名的教育信息化旗舰峰会,召集全世界相关领域的专家共同探讨如何通过可负担的、强大的移动技术加速全民学习。2018 年“移动学习周”所发布的报告指出:数字技能是指运用数字设备、通信应用工具、网络获取和管理信息,创造和分享数字内容、交流和协作、解决问题的技能。这些技能使人们在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获得极大便利,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自身能力水平,实现了自我的塑造。移动学习突破了传统学习方式的时空限制,对移动学习资源设计要能够切实促进学习者实现对学习环境的适应、塑造和选择,满足当前时代教育研究活动的需求。目前开放大学的移动学习教育资源还不完善,还不能真正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因此建设较为完善的移动学习资源成为当前开放大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国家开放大学主要用学习网进行远程教育,学习者通过在线学习并完成考试获得相应的学分。而各级广播电视大学目前仅仅是利用移动设备来进行与学习者之间的联系沟通,移动学习仅仅作为辅助教学形式的存在。由于开放大学学习者存在工学矛盾,往往只能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且移动设备的普及率明显高于电脑,学习者不能保证随时用电脑上网进行学习以及参与教学活动。另外不同学习者对学习的需求内容不同,单一的学习资源不再适合学习效果的推进,通过移动终端定制多样的学习内容可以使学习者随时随地进入学习状态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虽然有部分广播电视大学近年来也开展可一些移动教学的支持服务,但也仅仅是将国开学习网上大量的学习资源搬运到移动平台上,并没有建立新的符合移动终端的学习方式,也没有将学习资源整合成系统学习模块。学习平台上的网络课程是按照教材的内容有组织地形成模块的完整课程体系,一般课程的资源包括文本资源、多媒体资源、视频资源等,每节课程的学习时间较长,一般为一到两小时。移动学习可以突破大模块学习和高饱度学习的瓶颈,让学习者在时间相对零散的状态下通过移动终端的依托,实现无缝学习的状态。面对分散的学习环境和复杂的学习资源,学习者会产生一些注意力不集中,瞬时遗忘的问题。那么如何有效地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对知识进行加工压缩,形成有效信息再转化到学习者的脑海中,实现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的无缝融合,则体现在教师将知识加工、提炼、转移和共享的过程中。因此在新形势下,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切实转变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加强对移动学习资源的建设和开发。
先进的远程通信技术为学习提供了更短距离的自主学习控制和更便捷的学习知识形式。不同形式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可以结合移动通信网络技术逐步形成互联网教学体系,为学习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移动互联技术的支持和新媒介工具在学习中的运用,为学习者提供了智能网络学习空间和学习终端的融合,学习形式多元化的发展缩短了人、信息两者之间的距离感。
从学习行为角度上来看,移动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多种技术形式来实现合理充分利用学习者的时间和资源,从而使学习者能够保持随时随地的学习行为模式;从移动学习的内容上看,知识内容是主要研究的对象,主要是通过碎片化的知识在零散的时间内有效的进行学习。学习发生的位置改变,学习的资源形态也发生了变迁;从学习认知层面上看,随着学习行为发生的随机性,学习者的思维模式需要适应这样的学习方式。因此笔者认为远程开放教育移动学习资源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1.移动学习资源内容简洁化。网络学习资源是完整的课程体系,学习内容承载量相对比较大,而移动学习环境复杂,学习资源应该是短小精悍能够直接解决实际问题的,远程教育移动学习资源设计时,应选取课程的重点内容去繁化简;2.移动学习资源形式多元化。提供多种类型的学习资源,可加强学习者的视听感受,让学习者可以注意力相对集中体验沉浸式放松学习,同时学习资源应允许学习者对资源呈现的内容进行选择,不同学习者的学习可以有针对性的定制学习内容;3.移动学习资源具有交互性。交互性的学习资源可以缩短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感,真正做到以学习者为主体,通过网络资源使之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针对于开放大学的学员一般是在职的成人群体,存在工学之间的矛盾,资源设计需提供体现个性化特点。移动学习资源应依据其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按照具体的结构,循序构建课程的教学内容,通过不同资源形式来表现某门课程或特定的系列内容,完成教学活动实施。教学资源必须具有特定的教育性和教学性,因此建设移动学习资源需在结构层面、设计层面、知识内容层面以及资源获取层面遵循以下原则:
结构精细化原则。在课程学习中每部分学习资源涉及的知识模块独立于其它临近知识模块,具有结构层面精细化特点。各独立的知识模块之间通过特定的组织方式串联成一个学习单元,进而实现既定的学习目标。
设计模块化原则。知识模块、学习单元和学习主体是课程学习的中心,在此基础上拓展为可重用、可再生的学习资源,其中包含独立完整的知识点,学习者能根据自身需求与兴趣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这种共建共享的课程模式能打破内容过于固化的传统课程结构。
内容微型化原则。微型化的学习资源便于知识模块的重用,为学习者构建新的课程,同时处于时间碎片化状态的学习者,其注意力具有分散性和持续时间短的特性,微型化的学习资源便于学习者利用碎片化时间对知识点进行有效的获取和共享;
资源获取关联化原则。对于视频类学习资源虽然都是独立存在的,但各个视频之间的实质内容需要相互关联。若让学习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各视频中将其中蕴含的知识点进行关联,则需要构建一种各个独立资源之间的关系。通过这种隐性的关联使学习者在连续学习独立视频的过程中潜意识地将他们串联在一起。
优秀的学习资源势必能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构建新型移动学习的课程资源模块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针对国家开大大学学习网上的资源,可以合理设计整合为系统的移动学习资源。在全国电大系统、成人高等院校和普通高等院校中所涉及的远程教育、在线学习和离线学习等多种形式中,可逐步推广和普及。每个学科的课程中都有其内在逻辑和系统性,单一的学习资源大多是只是针对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进行讲解。根据学习者的实际情况和层次水平合理地选取关键知识点内容,将逐步构建具有专业度和完整度的新型学习课程专题或系列与学科体系向匹配。文本针对建设远程教育移动学习资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注重文本学习资源内容整合和提取。设计学习资源内容应面向学习对象,注重学习元的研究,合理设计知识的内容,便于学习者对目标性资源的获取。基于知识点的学习资源在课程的重组具有相当高的实用性,应关注学习者在零散时间对资源的易得性和实用性,建设优质有效有针对性的资源。2.加强学习资源中教师教学的艺术设计。针对学习者通过视频类学习资源进行学习,教师的教学艺术在远距离学习中对吸引和保持学习者注意力有重要作用。教师“共情性”的授课思维可引领学习者有效地进入到学习情境中,加强学习资源“故事性”的呈现方式可极大程度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兴趣。3.提高学习资源的实用性和制作水平。学习资源设计要考虑学习者的不同特征。以教学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解决教学中实际的问题为前提,充分考虑到学习资源本身的实用性。4.建立有效的移动学习资源开发机制。系统地将独立单元进行整合与串联形成完整的知识链条,选择最合适的人进行针对性和专业性的开发。分工协作,加强协同,共同开发,以提高学习资源的质量。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为移动技术应用开辟了广阔空间,移动技术与教育融合催生移动学习方式,远程教育学习者承担工作社交等多重压力,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顺应时代,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去丰富微移动学习资源的形式和内容。教师必须从学习者的视角出发,在考虑到学习者之间的差别的同时,还要根据学习者的记忆特点、行为习惯,充分发挥教师的客体做用,真正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所需,不断加强建设符合移动学习的学习资源,确保远程教育的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