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药性考辨

2020-02-10 18:13徐云晖郑宏杰王修竹安徽中医药大学合肥230038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味苦性寒寒性

★ 徐云晖 郑宏杰 王修竹(安徽中医药大学 合肥 230038)

白头翁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Bge.)Regel的干燥根[1],始载于《神农本草经》[2],谓:“味苦,温。主温虐,狂易寒热;癥瘕积聚;瘿气;逐血止痛,疗金疮。”《神农本草经》虽始载白头翁,并明确指出其味苦,性温,但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历代医家却对白头翁的寒热药性存在着不同的见解。笔者通过梳理历代本草文献发现关于白头翁的四气属性主要有两种不同观点,即:寒,温。寒热药性是中药学理论的核心内容,白头翁四气属性不明会使得临床用药出现偏差,导致医家犯以寒投寒,以热投热的错误。故笔者通过梳理古今本草文献并结合白头翁的功效主治、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以考辨白头翁的寒热药性,请诸方家指证。

1 药性考证

1.1 性温说 自《神农本草经》始载白头翁性温,后世多有沿袭。唐代《新修本草》[3]载白头翁“味苦,温”。唐慎微《大观本草》[4]谓“味苦,温,无毒、有毒。主温虐狂易寒热,癥瘕积聚,瘿气,逐血止痛,疗金疮。鼻衄”。陈嘉谟《本草蒙筌》[5]云“味苦,气温”。李时珍《本草纲目》[6]载“苦,温,无毒”。多数医家秉承了《神农本草经》的认知,认为白头翁性温。钱允浩《药性解》、李中梓《雷公炮制药性解》、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王纶《本草集要》、陈士铎《本草新编》、刘汉基《药性通考》、邹澍《本草疏证》等均有白头翁性温的描述。

1.2 性寒说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明确对白头翁药性提出“味苦,性寒。气厚味薄,可升可降,阴中之阳也”之说。缪希雍《本草经疏》[7]言:“白头翁;暑伏足阳明经,则发温疟;伏手阳明经,则病毒痢,滞下纯血;狂易鼻衄者,血热也;寒热者,血瘀也;癥瘕积聚,瘿气,靡不由血凝而成。积滞停留则腹痛,金疮血凉则痛自止。苦能下泄,辛能解散,寒能除热凉血,具诸功能,故悉主之。殆散热凉血行淤之要药欤?”缪希雍从功能主治和性味方面详阐白头翁苦辛燥湿,气寒清热,为凉血行瘀之要药。著名新安医家汪昂《本草备要》[8]云:“白头翁,泻热凉血,苦坚肾,寒凉血,入阳明血分,胃、大肠。”亦在《医方集解·泻火之剂》对于白头翁汤的论述中指出:“此足阳明,少阴,厥阴药也。白头翁苦寒,能入阳明血分,而凉血止澼”[9],其总结和吸纳前代医家的经验,分别从分经、性味、配伍应用方面详述了白头翁性寒,关于白头翁的认知已较为完善,对后世医家影响深远。元·王好古《汤液本草》[10]言“气寒。味辛苦”明·倪朱谟《本草汇言》[11]载“味苦,气微寒.”清·吴仪洛《本草从新》[12]谓“苦坚肾,寒凉血.”黄宫绣《本草求真》、张山雷《本草正义》、黄元御《长沙药解》、严洁《得配本草》、姚澜《本草分经》、张璐《本经逢源》均认为白头翁四气属性为寒性。现代多认为白头翁四气属性为寒性。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版谓“苦、寒”;《中华本草》[13]载:“味苦,性寒。”

2 驳性温说

《中药学》[14]指出白头翁“性苦,寒,归大肠经。可治疗热毒血痢;赤痢日久不愈,腹中冷痛;阴痒等。”白头翁之所以可治疗热毒血痢是因为其味苦性寒,为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要药。《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即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若如唐慎微等医家所言“白头翁,味苦,温”,则与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之功效相悖,故从功效主治上分析白头翁性温说不成立。清·姚澜《本草分经》[15]言“苦,寒,入胃,大肠血分,坚肾凉血泻热”。因寒能清热解毒、散热凉血行瘀,使瘀血去而新血生,疼痛止,血循常道而行。白头翁长于清热、凉血、解毒,常用治疗于热毒血痢,温虐寒热之证,故从作用机制上分析白头翁性温说不成立。

3 论性寒说

明·倪朱谟《本草汇言》谓:“味苦,气微寒……白头翁,凉血消瘀,解湿毒之药也。”清·黄宫绣《本草求真》[16]云:“白头翁,味苦性寒……何以用此治温虐寒热,齿痛,骨痛,鼻衄,秃颓,疝瘕等症?亦因邪结阳明,服此热解毒清,则肾不燥扰而骨固,胃不受邪而齿安,毒不上侵而止衄,热不内结而疝与瘕皆却,总皆强热解毒之功。”以上古籍皆从正面论述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效。明·廖希雍《本草经疏》云:“滞下胃虚不思食,及下利完谷不化,泄泻由于虚寒寒湿而不由于湿毒者忌之。”清·张璐《本草逢原》[17]载:“胃虚,大便完谷不化,痢久下稀淡血水者勿服,以其苦寒降泄也。”清·吴仪洛《本草从新》[18]云:“血分无热者当忌。”以上古籍均提及虚寒泻痢者慎服,从侧面反映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适用于热证,即寒可驱热。以上两个方面的论述,正反交织,共同从功效主治上证明白头翁药性属寒。

清·张山雷《本草正义》[19]云:“白头翁之气味,《本经》以为苦温,吴绶改作苦辛寒,石顽改作微寒。详《本经》主温疟狂易等症,仲景以治热痢下重,绝非温性,改者是也。温疟狂易皆属热病,惟苦能泄降,寒能胜热,是以主之……苦能降泄,而寒以胜热,症治皆合。《本经》之温字,必传写之误矣。”《药性通考》[20]言:“伤寒之中下痢,乃热毒,芩、连、栀子不足以解,必用白头翁以化大肠之热,而又不损脾气之阴,主瘀积而留津液,实有奇功。”清·黄元御《长沙药解》[21]“味苦,性寒,清下热而止利,解郁蒸而除。”气寒则清热,味苦则燥湿,热证当选苦寒之药,寒以胜热,治热毒血痢则必为寒性之药,故从作用机制上分析白头翁药性属寒。

4 基于化学成分和和药理作用的寒热药性分析

4.1 化学成分 近年来,一些学者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发现,中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与其寒热药性间确实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严永清等[22]认为苦味寒凉药与苦味温热药相比,二者之间的差异性较大地体现在苦味寒凉药多含有黄酮苷类和皂苷类成分。杨波等研究[23]发现中药的化学成分如单萜与三萜、甾体皂苷类对于中药的寒凉属性有较大程度的影响及决定作用。白头翁的化学成分主要为三萜皂苷类、三萜酸、黄酮类、木脂素、胡萝卜苷和各种小分子物质等[24],此结果与上述学者研究发现的影响中药寒热药性的化学成分对应颇多,故可从化学成分与药性的相关性分析白头翁的性寒属性。

4.2 药理作用 当代研究表明,白头翁有诸多药理作用,表现为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血吸虫以及增强免疫等作用。实验证明,白头翁醇提物可通过抑制炎症性介质和炎性细胞因子(INF-α、IL-6、PGE 2)的产生而减轻炎症反应[25];白头翁水提液具有抗诱变和抗氧化作用,可增强小鼠血清SOD活性及血清总抗氧化能力[26];白头翁皂苷能有效抑制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的增值[27],Kin Yong 等[28]研究发现白头翁皂苷D是白头翁皂苷中主要的抗肿瘤成分。白头翁总皂苷提取物药液对日本血吸虫新陈代谢有一定的影响,从而达到对其较强的杀伤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为降低体内日本血吸虫的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谷胱甘肽还原酶的活力[29-30]。白头翁水提物可以提高小鼠脾脏细胞对大肠埃希菌脂多糖的反应性,对抗环磷酰胺引起的免疫抑制作用,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31]。

《中药药理学》[32]表明,寒性中药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从而降低机体的基础代谢,表现为抗惊厥、解热、镇痛、减慢心率、降低血压、降低耗氧量等作用。温热中药则与之相反,其可以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增强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加快心率、升高血压、刺激下丘脑-垂体系统、提高基础代谢等。此外,寒性中药还有抗感染、抗肿瘤、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由此可见,白头翁的药理作用与寒性中药的药理作用更为契合,故可从药理作用与药性的关联性分析白头翁的性寒属性。

5 讨论

由于医家的临床经验不同,故对于白头翁药性认知存在偏颇。笔者认为白头翁之所以被认为是温热之品,多源于沿袭《神农本草经》的说法以及医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形成的对药物特点的总结。从历代相关本草文献的记载可知,白头翁的四气属性也经历了由温到寒的转变过程。然历代医家对于白头翁的使用多借其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之性,用以治疗热毒血痢等热证,所谓疗热以寒药,故笔者认为白头翁性寒说成立。现《中国药典》及《中药学》均明确指出白头翁性苦寒。同时现代本草文献如《中华本草》《中药学》对白头翁的记载亦均为性寒。此外王征等[33]通过中药寒热药性的细胞评价方法评价白头翁的寒热药性,结论为白头翁性寒,得出白头翁性寒这一科学的结论,为白头翁性寒提供了科学的实验证据支持。综上所述,根据历代的本草记载,并结合白头翁的现代研究结果,白头翁性寒与其功效主治、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相契合,故笔者认为白头翁四气属性当为寒性。

猜你喜欢
味苦性寒寒性
雪莲花
白茅根煮藕 治牙龈出血
大剂苦参治不寐
霜林松风
治疗顽固性头痛验方
矫味剂在掩盖中药苦味中的应用
寒性体质者试试艾叶坐垫
莲子灯草饮能治疗失眠
测一测 你是“热性体质”还是“寒性体质”
寒性体质者试试艾叶坐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