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老龄化问题研究

2020-02-09 03:07郝聪聪陈训波
当代农村财经 2020年3期
关键词:形成原因对策建议发展现状

郝聪聪 陈训波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流动,农村老龄化却更加突出。未富先老的中国如何应对农村老龄化,不仅仅是策略性的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战略性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涉及农村老龄化问题文献资料进行研究,对学术界的成果进行初步的归纳和综述,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农村老龄化 发展现状 形成原因 对策建议

农村老龄化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全面解决老龄化问题,不仅是家庭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更是党和政府的责任。只有调动全社会的各方力量,群策群力,制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的重要举措,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才能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大格局,增强主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主动性、针对性、自觉性,确保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农村老龄化的现状

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到2018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9538万人,是建国初期54167万人的2.58倍。其中,我国老年人口的比重快速上升,2018年全国65岁以上人口达16658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11.94%。根据国际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 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由此可见,我国目前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同时,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农村的老龄化程度尤为突出。统计年鉴数据表明,2018年我国人口出生率是建国以来的最低水平,出生人口减少和老龄化日趋严重的问题再次受到广泛关注。

(一)老龄化進程加快

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从2001年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当年全国65岁以上人口为9062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1%;到2018年,全国65岁以上人口为16658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1.94%,增加了4.83个百分点,每年平均净增446.82万人,年均增长3.6%。从2001年到2011年10年时间,65岁以上人口净增3226万人,而2017年和2018年两年时间就净增1655万人,增幅高达5.4%。而从人口普查数据来看,我国农村地区在2000年或者更早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农村地区不仅表现在老龄化突出,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在未来20多年里都将处于快速发展期。

(二)老年人口规模大

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有1775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32%;城市中60岁及以上的人口有4630万人,占城市总人口的11.47%;乡村60岁以及以上人口有9928万人,占乡村总人口的14.98%。结合我国农村人口的发展规律,预测未来20年,我国农村老龄化人口数量还会持续稳定增长,规模将会继续扩大。

(三)老龄化城乡倒置

从全国第三次到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来看,1982年乡村65岁以上人口占乡村总人口的比重为5%,高出全国0.09个百分点;1990年乡村65岁以上人口占乡村总人口的比重为5.74%,高出全国0.17个百分点;2000年乡村65岁以上人口占乡村总人口的比重为7.5%,高出全国0.54个百分点; 2010年乡村65岁以上人口占乡村总人口的比重为10.06%,高出全国1.14百分点。人口老龄化速度快、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差异不断加剧的现象,在全世界非常罕见。

(四)空巢老人增多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2010年末我国农村有4000万留守老人。根据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农村老年人认为住所不适老的比例高达63.2%,而农村老年人精神孤独的问题也比城市更加严重,农村中51.7%的老年人们为空巢老年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农村空巢老人问题也将日益突出。

(五)未富先老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乡村60岁以上人口比2000年增加1371万人,占乡村人口的比重增加4.06个百分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国过早地进入老龄化社会,“未富先老”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无情地摆在了我们面前。

二、农村老龄化形成的原因

(一)劳动力流动因素

随着机械化生产迅速推广,农村劳动效率显著提高。同时,伴随着户籍制度的改革,农村庞大的剩余劳动力群体不断由农村向城市流动。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表明,2018年外出农民工人口为17266万人,比2010年增加193万人;占乡村人口的比重为30.61%,比2010年增加了7.76个百分点。在大规模流动的劳动力中,绝大多数是青壮年人口,他们有的在城市从事二三产业,有的甚至定居或落户所供职的城市。由此带来了农村青壮年人口的大幅度减少和老年人口所占的的不断上升,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农村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使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变得更加严峻。

(二)低生育率因素

我国农村老龄化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农村出生率下降造成的。我国自1973年开始逐步实施计划生育政策,自此开始生育率明显下降。统计数据表明,2018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为10.94‰,比1970年的33.59‰下降了22.59个千分点。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第二次普查时,全国14岁以下的青少年占总人口比重为40.4%;到第四次普查时,这一比重下降到27.6%;第五次普查时,这一比重变成了22.89%;到第六次普查时,这一比重锐减到16.61%。相伴着青少年人口比重,老年人口的比重也由5.5%提升到了8.92%,老年人口比重增长了3.42个百分点。

(三)人口寿命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科学和医疗技术的日益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我国人口平均寿命持续增长。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预测,到2030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将达到30%,比2020年增加10个百分点,人均预期寿命将达到79岁,比2020年增加1.7岁。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统计2018》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人口预期寿命约76.4岁,比全球总体人口平均预期寿命高4.4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提高,加速了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进程。

三、农村老龄化衍生的问题

(一)增大了养老保障压力

人口老龄化的后果,就是增加了社会人口的抚养比。2010年,我国农村老年人口抚养比为22. 75%。据预测,到2025年将超过40%,2035年将超过60%,2050年将达到85%左右。同时,老年人的增加和养老服务需求持续增长,养老保障压力显著增强。

(二)增加了家庭负担

人口老龄化和家庭小型化,是加重家庭养老负担的“两个枷锁”。农村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家庭结构小型化,出现了人口赡养与抚养结构呈现“倒三角”的“四二一”家庭结构,使得农村家庭养老不堪重负。

(三)加剧了劳动力供求矛盾

一方面,人口老龄化促使劳动年龄内的人口总量和比重下降;另一方面,加剧了劳动力年龄结构趋于老化速度和总人口劳动参与率下降的程度,最终会导致劳动力的实际供给量的下降,增大劳动力的供需矛盾。2000年,40岁到59岁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占全部农村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为36. 19%,2010年这一比例已经上升到了44. 99%,10年间上升了约8. 8个百分点。据预测,劳动年龄人口内部结构的老化将持续发展,从2010年到2050年,农村劳动年龄人口金字塔呈明显的顶部放大、底部收缩趋势,反映出劳动年龄人口中的高龄人口比例日益加大,适龄劳动力人口比例逐渐减少。

(四)阻滞了农业科技推广

由于老龄人口的增加,农村劳动力的平均年龄也随着增加,体力、智力和应变力都会受到制约。同时,对于新兴技术生产技术的接受能力和接受效率也必将受到影响。因此,人口老龄化阻碍了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先进耕种工具的应用。

(五)影响了城乡规划布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城乡倒置现象一直比较突出,乡村发展在部分地区出现了收缩型趋势。因此,对于收缩型乡村地区,如果乡村空间分布越来越趋于分散,那么随着人口的急剧老化,不断加剧的老龄化进程将极有可能带来所在乡村的逐渐消失,进而影响整个区域的城乡布局及发展。

四、解决老龄化问题的对策研究

(一)加快产业升级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储备作用将不断消失,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必将受到强大的冲击。因此,将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为主转型成智力密集型的高附加值产业为主,已经刻不容缓。加快人力资本积累,提高劳动生产率,积极发展就业能力强、知识和技能密集程度高的新兴产业,助推产业结构升级已势在必行。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制度设计的理念,主要是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做好基本保障,在基本收入、基本生活、基本医疗、基本教育和基本居住等方面依法享受到相应的权利。因此,对于老龄化进程加快的发展阶段,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至关重要。同时,对老龄人群要实施就业政策与保障政策相结合,倡导建立生产、生活一体化的保障供给机制,使得老龄人群能够通过政府政策的帮助提高生活自立能力。

(三)倡导积极老龄化

所谓积极老龄化,是指老年人为提高老年生活质量,按照自己的需要、意愿和能力,仍可积极参与社会、经济、文化和公共事务,并且得到充分的社会保护。解决老龄化问题,有必要构建积极老龄化的政策支持体系,大力倡导、稳步推进积极老龄化战略。目前,我国农村老年人的积极老龄化总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下,应制订符合我国国情的积极老龄化的政策纲领和行动计划,通过理念引领、政策支持和系统化的制度安排,促进农村老年人积极老龄化。

(四)制定鼓励生育政策

根据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仅为3.81‰,比2017年下降了1.51个千分点,比2000年下降了3.77个千分点,比实施计划生育前的1972年下降了18.46个千分点。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业部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19)》预计,2019年我国总人口为14.34亿人,到2050年下降到14.02亿人,到本世纪末总人口接近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的水平,下降到10.65亿人。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全面放开二孩的政策已经难以改变生育率偏低、人口增长缓慢甚至人口总量萎缩的状况,国家应该出台鼓励生育的政策,以防止出生人口出现断崖式下降。

(五)不断创新养老模式

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老龄化程度的不同情况,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倡导下,无论是家庭养老,亦或是社会养老,都应大力鼓励创新和广泛推广符合本地实际的养老模式。近年来我国农村涌现了一批农村养老模式,如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逍遥津街道将小型养老服务机构“嵌入”社区、甘肃省皋兰县石洞镇城北社区创建“夕阳红”老年之家、安徽省瑶海区建立失能失智老年人激活社区,以及建立互助模式实现抱团养老、实行“农养结合”候鸟式养老等,都值得各地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0: 1448.

[2]张春龙.应对人口老龄化,实施更积极的人口政策——以江苏为例[J].江南论坛,2019(08):4-6.

[3]邱敏.湖北省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J].绿色科技,2017(23):30-32.

[4]谢飞,王宏民.关于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思考[J].山西农经,2018(01):38-41.

[5]王红霞.乡村人口老龄化与乡村空间演进——乡村微观空间视角下的人口老龄化进程探究[J].人口研究,2019,43(05):66-80.

[6]周湘莲,周勇.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养老问题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7(04): 101-106.

[7]王舟.中国人口老龄化产生原因及存在问题[J].科技经济导刊, 2019,27(24):208.

[8]謝飞,王宏民.关于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思考[J].山西农经,2018(01):38-41.

[9]张玉鹏.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成因及养老模式选择[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7(08):78-81.

[10]李文政.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成因及农村养老保障面临的难题[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 4699-4701+4745.

[11]梁丽霞.农村家庭养老失能状况分析及复能策略探讨[J].山东社会科学,2015(10):184-188.

[12]王玮珣.浅谈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J].中国社会工作,2019(23):36-37.

Research on the Problem of Rural Aging

Hao Congcong Chen Xunbo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 is still a developing country, but it has entered the aging society ahead of time, and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and the massive flow of young and middle-aged labor force in rural areas, the aging in rural areas is more prominent. How to deal with the aging of rural areas in China before getting rich is not only a tactical issue, but also a more important strategic issue.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literature related to rural aging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makes a preliminary summary and summary of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s.

Key words: rural aging, development status, causes and problems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责任编辑:欣文

猜你喜欢
形成原因对策建议发展现状
唐代女性服饰考略
职校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及对策研究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