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平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武陵山片区带来乡村旅游精准脱贫的新希望。本文基于“互联网+”视域下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重要意义,指出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存在着信息化水平不高、网络营销意识不强、电子商务推广不足、协同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与困境,提出要加强智慧旅游建设、推进新媒体营销、促进新电商发展、完善区域协作机制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武陵山片区 乡村旅游 精准扶贫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重点委托课题(XSPCX009)。
武陵山片区跨越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是跨省交界面广、农村贫困人口多的连片特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任务尤为艰巨。武陵山片区拥有独特的乡村风俗民情、神奇的乡村自然风光,乡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其边远性、发展滞后性,“信息鸿沟”成为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制约瓶颈,导致其发展的滞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与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可消除数字鸿沟,打破信息孤岛,为武陵山片区带来乡村旅游精准脱贫的新希望。因此,对“互联网+”背景下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互联网+”对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重要意义
“互联网+”不仅是技术手段,更是思维观念,对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打破信息鸿沟、改变贫困文化、促进产业融合、实现提质增效等多个方面。
(一)打破信息鸿沟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已经成为一項重要的生产要素。过去,由于“信息鸿沟”成为制约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互联网+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将有助于该片区基础设施的改善,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消除信息鸿沟,缩短贫困农户与外界交流的时空距离,打破其“边缘化”状态。
(二)改变贫困文化
扶贫先扶智,脱贫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脱贫,更重要的是思想上和意识上的脱贫。由于武陵山片区的边缘性、封闭性,当地村民满足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形成了经济与文化的“双重贫困”。“互联网+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将有助于推动传统小农思维向互联网思维的转变,为当地村民搭建起对外交流合作的桥梁,为其带来新思想、新理念,从而助推经济脱贫、文化脱贫、思想脱贫。
(三)促进产业融合
旅游业是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而作为“以农为本、以乡为魂”的乡村旅游与三大产业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互联网+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将有助于打破传统行业边界,推动农业资源、农耕文化、风俗民情等与旅游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延伸了旅游的产业链条,助推旅游产业链上下游的有效衔接,由“点”到“面”的拓展,从而实现产业间的融合发展。
(四)实现提质增效
过去,由于武陵山片区信息流通渠道的限制导致乡村旅游扶贫成本高,扶贫效率低,对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互联网+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将有助于乡村旅游提质增效,解决“乡村旅游发展规模小、分布散”等问题,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打包运作,整体合作营销,全方位扩大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影响力,助推资源与市场的无缝对接,提升工作效率,降低营销费用,实现资源效益集约化。
二、“互联网+”背景下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现状与不足
(一)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现状
1.旅游资源丰富,发展空间较大。目前,武陵山片区内拥有3个世界文化自然遗产、18个国家自然保护区、80余个国家水利风景区、58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4座国家地质公园、50余座国家森林公园、60余座国家湿地公园,80余个4A、5A级景区,是我国旅游资源的富集区和精华区。旅游产业已成为该片区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旅游业发展空间较大,前景十分广阔。
2.政府大力支持,前景十分广阔。中央政府历来重视武陵山片区旅游扶贫开发。一是加强战略规划,在《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中从国家层面提出了武陵山片区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战略,通过顶层设计来支持武陵山片区率先发展;二是加强政策扶持,将旅游作为武陵山片区脱贫攻坚主力军,通过政策把武陵山片区打造为“武陵山生态文化旅游区”“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区”,推动武陵山片区旅游扶贫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加强项目支持,在“十三五”文化旅游提升工程中增补武陵山片区169旅游基建投资项目,通过项目支持来提升武陵山片区硬件环境的改善。
3.推进智慧旅游,助推升级发展。武陵山片区各地借助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大力推进智慧旅游,助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怀化“智慧旅游”云平台于2019年1月完成搭建,实现一部手机游怀化,打造智慧化游客集散服务中心。张家界智慧旅游平台于2019年4月上线,启动旅游+互联网战略,加快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湘西自治州智慧旅游平台于2019年11月上线,实现“一网知湘西、游湘西”的智慧化服务;铜仁市智慧旅游平台于2018年10月上线,构建“旅游+互联网+X”的运营模式;恩施自治州“智游恩施”旅游目的地平台于2019年9月上线,推动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重庆武陵山片区于2019年6月与携程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互联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4.加大乡村旅游,扶贫成效明显。武陵山片区各地以精准扶贫思想为指导,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旅游扶贫取得了显著成效。重庆武陵山片区把乡村旅游作为脱贫攻坚主要举措,把67个贫困村打造成为乡村旅游示范村,2018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3546.94万人次,惠及20余万贫困农户增收脱贫;吉首市2019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332.20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总收入7.58亿元,比2018年分别增长10.35%、15.72%;恩施州旅游业是该地的第一大产业,占到GDP的15%以上,带动40余万贫困农户增收,6年来实现89.7万贫困农户脱贫;铜仁市2018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2546.44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总收入186亿元,惠及5.2万贫困农户脱贫。
(二)存在的不足
1.乡村旅游的信息化水平不高。一是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乡村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滞后,无线网络覆盖亟待完善,网站建设及客户端系统急需建设。二是信息共享性较差,缺乏统一建设规划,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存在“信息壁垒”;三是传统旅游的“食、住、行、游、购、娱”等六大基本要素智慧化建设严重不足,特别是智慧景区、智慧酒店、智慧交通、智慧购物等建设急需加强。
2.乡村旅游的网络营销意识不强。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的营销策略、营销方式仍处于初级阶段,营销效果不甚理想。主要表现为:在营销策略上,缺乏系统化的互联网营销意识和经营理念,缺乏对网络营销的统一科学规划;在营销方式上,未充分发挥网站、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营销作用;在营销模式上,形式单一、层次较低、市场定位不准,乡村旅游智慧营销的靶向性和精准化有待提升。
3.乡村旅游的电子商务推广不足。武陵山片区绝大部分乡村旅游经营者缺乏电子商务经营理念,固守传统的经营模式,仍通过原始的熟人介绍,上门订购等传统方式进行产品销售,无法实现“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加快推广和提升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拓展乡村旅游电商渠道,推动乡村产品走出去,是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当务之急。
4.乡村旅游的协同机制不健全。2011年,从国家层面对武陵山片区提出建设跨省协作创新区、经济协作区等战略定位,武陵山片区各省市之间的协作联动得到加强,协作机制得到完善,抱团发展得到提升。但武陵山片区之间的交通互联互通不够,仍然存在不少“断头路”;片区之间条块分割仍然明显、各自为政问题仍然突出、“信息孤岛”问题仍然存在、“旅游壁垒”问题仍未消除、集聚带动效应仍待提高;各地政府之间、政府与农户之间、政府与旅游开发商之间、农户与旅游开发商之间利益问题仍然突出。
三、政策建议
(一)加强智慧旅游建设,提高乡村旅游服务的智能化
武陵山片区各地虽然着力推进智慧旅游,各种智慧旅游平台正在陆续上线,但由于起步比较晚,基础比较薄,各旅游服务平台智能化水平较低,“信息孤岛”仍然存在。为此,可以采取的举措有:其一,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进行科学系统规划。智慧旅游建设主要包括基础层、应用层、数据层等三个层面,在各层面各环节都要进行深思考虑,结合各地自身特点进行整体规划、科学定位和顶层设计,确保智慧旅游建设的前瞻性和系统性。其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奠定智慧旅游系统基础。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要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还要包括交通设施、卫生设施、安全设施、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只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了,智慧系统才拥有“身躯”,“数据中心”这个“大脑”才能有效运行。其三,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要整合现有各自为政的旅游信息资源,建立武陵山片区统一的智慧旅游综合管理平台与旅游资源数据库系统,使物联网与互联网有机融合,通过数据挖掘及智能分析,为乡村旅游提供决策支撑;努力拓展旅游公共信息发布渠道,扩大信息服务覆盖面,切实提高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水平。
(二)推进新媒体宣传,提高乡村旅游营销的立体化
针对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缺乏系统化的互联网营销意识和经营理念,营销形式单一、层次较低等问题,要借助互联网工具,积极利用新媒体进行多元化推广和营销。可以采取的举措有:其一,创新营销战略,提升乡村旅游品牌影响力。对旅游营销机制进行创新,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及新手段实施品牌统一营销、精品营销行动,推动农文融合,积极打造乡村旅游精品景点和文化品牌,提高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其二,建立“PC端+移动端+第三方平台+线下”四体一体的立体化营销模式。PC端以网站旅游宣传为主,并实现旅游服务预订、网上支付等功能;移动端APP平台以O2O服务功能为主,并实现门票、酒店、餐饮、娱乐等方面的预订功能;第三方平台以联合推广为主,并实现在携程、同程、途牛、去哪儿等在线旅游平台营销;线下以旅行社合作为主,实现团队游与自驾游相结合。借助互联网工具实现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的线上线下无缝对接,形成多元化、立体式营销体系,更好地满足旅游消费者对多元化的网络心理需求和个性化需要。
(三)促进新电商发展,提高乡村旅游消费的便利化
针对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经营者缺乏电子商务经营理念,产品销售难,消费不方便等问题,要借助电子商务工具,拓展乡村旅游电商渠道,推动乡村旅游产品走出去。可以采取的举措有:其一,提高乡村旅游电商的经营意识。特别是对个体及家庭为主体的乡村旅游经营户,要打破原有固化的经营模式,建设适合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特色的电子商务经营模式,实现“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其二,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对乡村电子商务站点建设,加大对物流、技术、信息、资金等方面的投入,推动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电商的发展,促进电子商务线上线下的融合,把武陵山片区的绿水青山为成金山银山。其三,培养和引进乡村旅游电商复合型专业人才。要加强乡村旅游电商人员的培训与教育,提高其信息技术能力,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推动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电商发展。
(四)完善区域协作机制,提高乡村旅游扶贫的多元化
基于武陵山片区之间互联互通不够、“旅游壁垒”仍未消除等问题,迫切需要通过完善区域协作机制,提高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扶贫的融合性,实现“一盘棋”协同推动。为此,可以采取的举措有:第一,从国家层面加大对武陵山片区协作的政策支持。支持其创建“武陵山片區旅游开放崛起协作区”“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形成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扶贫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其二,完善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协同机制。打破行政区划壁垒,统筹规划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统筹整体包装,抱团营销,形成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品牌,建成全域旅游与旅游扶贫共建共享的“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模式”。其三,建立多元协同的乡村旅游推进体系。建立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议事决策机制、利益协调分配机制、监督约束机制、定期交流互访机制、信息互享机制等,形成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一体化推进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