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观察

2020-02-07 01:14:38艾科拜尔阿不来提阿不都外力阿不里米提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24期
关键词:髋臼假体股骨颈

艾科拜尔·阿不来提 阿不都外力·阿不里米提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人民医院骨科,新疆克州 845000

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发生与骨质疏松、股骨颈周围肌肉群退变等因素有关,在上述因素作用下,股骨颈生物力学结构被削减,股骨颈偏离正常解剖结构,因老年股骨颈骨折传统内固定复位患者,在内固定复位后易发生骨折不愈合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近些年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得到了普及[1-3]。本研究选择我院2018 年7 月~2019 年7 月66 例分别行半髋关节置换术以及全髋关节置换术,两种不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7 月~2019 年7 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66 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n=33),其中男、女分别为19、14 例,年龄62 ~72 岁,平均(68.4±1.5)岁。按照股骨颈骨折线部位分类:头下型12 例、经颈型11 例、基底型10 例。对照组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n=33),其中男、女分别为18、15 例,年龄63 ~75 岁、平均(68.5±1.5)岁。按照股骨颈骨折线部位分类:头下型11 例、经颈型12 例、基底型10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本研究对象年龄均超过60 岁且经髋关节X 线检查,证实为股骨颈骨折。(2)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本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1)术前证实存在精神障碍者。(2)存在抗精神病药物、糖皮质激素等可影响手术治疗效果药物既往服用史者。(3)排除伴血液系统疾病患者。(4)伴免疫系统疾病患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术中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术中体位为侧卧位,麻醉起效后均采取后入路髋关节置换术,于患者患侧管髋关节外侧做手术切口,经该切口逐层分离皮下肌层组织,沿肌肉层充分暴露患侧关节囊,应用电刀采取十字法,将关节囊切开以进入关节腔内,显露小转子,于小转子上0.5 ~1.0cm处实施截骨,在内收、外旋髋关节后应用取头器将股骨头脱位取出,实验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利用髋臼锉将髋软骨面磨平至渗血,而后将髋臼软骨面、髋臼内周围增生组织、关节盂唇,髓腔扩髓并使前倾角角度控制在15°左右、侧倾角角度在40°左右,而后植入合适人工髋臼假体以及人工股骨柄,并根据髋臼位置,对人工股骨头进行适度调整,使假体前倾10°~15°,对患者髋关节复位后检查髋关节活动情况,最后关闭术腔并放置负压引流管。对照组患者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中操作流程均参考实验组,但术中不安装人工髋臼假体而植入人工股骨柄。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手术观察指标以及术后髋臼角度。(2)借助Harris 评分判断两组患者术后6 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Harris 评分总分为100 分,各评分区间意义如下:Harris 评分90 ~100 分表示髋关节功能恢复优秀,Harris 评分80 ~89 分表示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Harris 评分70 ~79 分表示髋关节功能恢复可,Harris 评分<70 分表示髋关节功能差,优良率=[(优秀例数+良好例数)/总例数]×100%;(3)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相关手术观察指标比较

实验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实验组术后引流时间比对照组短、实验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髋臼角度变化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患者术后3 个月、6 个月时的假体髋臼前倾角、假体髋臼外展角,观察组患者对应时间点的假体髋臼前倾角、假体髋臼外展角明显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相关手术观察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相关手术观察指标比较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引流时间(min) 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d)实验组 33 75.26±10.32 345.26±20.35 74.62±10.32 4.32±1.46对照组 33 60.25±10.29 406.21±20.35 95.32±10.35 6.23±1.41 t 10.675 4.348 7.628 7.423 P<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术后髋臼角度变化情况,°)

表2 两组患者术后髋臼角度变化情况,°)

组别 n 假体髋臼前倾角 假体髋臼外展角3个月 6个月 t P 3个月 6个月 t P实验组 33 10.51±1.05 12.45±0.32 10.221 <0.05 48.53±1.13 46.75±1.05 12.148 <0.05对照组 33 13.54±1.04 16.13±0.38 10.632 <0.05 50.57±1.11 48.13±1.09 10.153 <0.05 t 10.341 12.453 10.474 10.438 P<0.05 <0.05 <0.05 <0.05

表3 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恢复情况比较[n(%)]

表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3 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髋关节恢复情况比较

实验组术后6 个月髋关节恢复优良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3 讨论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股骨颈骨折好发于老年群体,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逐年提升,老年患者普遍伴有不同程度骨质疏松症状,骨质疏松可致使机体骨密度降低,骨骼生物力学结构被削弱,当髋关节受到有害应力打击后,髋关节在应力作用下易偏离正常解剖结构,致使老年股骨颈骨折发生[4-7]。一般情况下股骨颈骨折治疗方式包括保守治疗、内固定治疗,但是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由于髋关节周围组织生理力学结构减弱,患者内固定治疗后需长期卧床,骨延迟愈合或骨不愈合发生风险高[8-10]。人工关节置换术适用于髋臼破坏严重且活动明显受限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分为全髋关节置换术以及半髋关节置换术,半髋关节置换术术中不安装髋臼,仅植入人工股骨柄,髋臼与人工股骨柄接触面长期摩擦可造成髋臼磨损、假体松动,甚至导致假体发生移位,无法有效提升患者术后髋关节活动,不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的要求[11-13]。基于人体髋臼局部多因素应力改变,全髓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相比,更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的要求,植入人工髋臼假体以及人工股骨柄,在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臼必须将人工髋臼以及人工股骨柄安装至合理位置,可避免髋关节发生位移,在保证人工髓臼假体与人工股骨柄假体适配度的情况下,可为患者术后股骨头活动提供较大的活动范围,防止股骨头在术后活动过程中发生过多摩擦,有利于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14-15]。程应华[16]临床研究显示,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45%,低于对照组的17.86%。本研究行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06%,明显低于对照组,本研究结果与上述临床研究结果一致,均证实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安全性明显高于半髋关节置换术。本研究比较,两种不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相关手术资料、术后髋臼角度变化情况以及髋关节恢复情况,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均比对照组少,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两组患者术后随着时间的延长,术后髋臼角度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实验组患者术后3 个月、术后6 个月假体髋臼前倾角以及假体髋臼外展角均比对照组低,术后6 个月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

综上所述,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作为首选术式。

猜你喜欢
髋臼假体股骨颈
友爱的“手”
Not afraid of incompleteness,living wonderfully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基层中医药(2022年1期)2022-07-22 07:22:16
保留假体的清创术治疗急性人工关节感染
改良髋臼横韧带定位法植入髋臼假体的准确性研究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多孔钽杯及钽金属垫块在Paprosky Ⅲ、Ⅳ型髋臼缺损翻修中的应用研究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