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冠 义
(镇平县人民医院 南阳 474250)
功能性胃肠病属于临床常见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恶心、腹胀、腹痛、腹泻和便秘等,发病率较高,约为34.6%。其中功能性食管疾病、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肛门括约肌疾病和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常见胃肠疾病类型。当前,尚未确定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但是其与环境、心理、基因等因素有一定关系[1]。相关研究显示,功能性胃肠疾病患者普遍伴有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不利于病情治疗,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探究对功能性胃肠病更好的治疗方式,本次研究针对药物联合心理干预治疗方式进行了分析,具体如下。
将本院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接收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中选出6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入组标准:(1)疾病相关症状存在3个月以上;(2)无器质性疾病患者;(3)无精神障碍、沟通能力良好者;(4)自愿参与本次研究者。观察组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21~63岁,平均年龄(47.21±3.52)岁;病程5个月~2年,平均病程(1.02±0.33)年;包括功能性消化不良9例,功能性便秘7例,肠易激综合征8例,功能性腹泻8例。对照组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23~64岁,平均年龄(48.61±3.43)岁;病程6个月~3年,平均病程(1.13±0.54)年;包括功能性消化不良9例,功能性便秘6例,肠易激综合征10例,功能性腹泻7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性,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对两组患者均实施基础治疗,比如保护胃黏膜、抗酸药物、促胃功能药物等治疗[2],告知患者禁食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忌烟忌酒、多食用水果蔬菜,合理膳食。如患者为肠易激综合征则避免食用过多产气食物。对照组口服药物治疗: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9990315)5mg/次,3次/d,饭前口服,埃索美拉唑肠溶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46379)20mg/次,1次/d;给予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北京韩美药品有限生产;国药准字S20030087)2粒/次,3次/d,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地奥集团成都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1023598)2粒/次,3次/d,蒙脱石散剂(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00690)。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具体为:(1)给予患者精神上的鼓励,患者入院时以和蔼、热情的态度迎接,赢取患者信任,引导患者家属积极配合,给予患者充分尊重,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树立治疗信心;(2)部分患者伴有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不利于病情治疗,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护理人员分析患者焦虑、抑郁的原因,给予针对性疏导,与患者建立朋友关系,成为患者倾诉的对象,减轻患者心理负担;(3)对患者认知进行干预,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措施以及治疗优势,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认知[3]。
(1)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患者各项临床不适症状消失则为显效;患者各项临床不适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缓解则为有效;患者各项临床不适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则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2)观察两组患者的情绪状态,采用HAMA量表和SDS量表判定。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比较
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观察组321911293.75对照组32159875.00χ24.267P0.0039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两项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组别nHAMASDS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3220.74±4.3510.13±2.7951.25±7.3237.74±5.24对照组3220.69±4.3614.64±3.5252.08±7.0544.87±7.32t0.0465.6800.4624.480P0.9640.0000.6460.000
功能性胃肠病在临床并不少见,且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一些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的胃肠道平滑肌无法正常活动,可能是受到内脏高敏和动力性障碍影响。一旦患者出现感染,将会引起肥大细胞加快增值,因此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的发病原因可能和感染有关[4]。当前对于功能性胃肠病的治疗有较多方案,未定义统一标准。但临床大多采用先改善胃肠动力,再对病因进行治疗的方式。一些学者倡导在采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心理干预提高治疗效果。这是由于心理干预可能会延缓功能性胃肠病患者胃肠道的排空,使患者内脏痛觉阈值降低,使患者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更好地配合治疗。
随着近些年临床医学的研究发展,对心理因素和功能性胃肠疾病的研究也逐渐深入。虽然未明确精准机制,但却有越来越多的报道指出人精神压力过大,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状态会影响人心理健康,并经过大脑边缘和下丘脑使神经功能发生改变,迷走神经功能因此而发生紊乱,引发胃肠平滑肌张力不足。有相关文献指出,功能性胃肠疾病患者中约有40%~90%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状态,比普通胃肠疾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比例更高。另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以及胃食管返流等常见功能性胃肠疾病患者开展心理测评,结果显示,患有这3种疾病的群体焦虑和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性,但是与健康群体相比则差异显著。由此可见,功能性肠道病的发病与心理因素有密切关联,患者长期处于情绪低落、压抑状态下,肥大细胞表现为脱颗粒,消化道粘膜无法起到相应的作用,由此而引发功能性胃肠病[5]。因此对于该病的治疗除采用适合的药物之外,心理干预也尤为重要。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从有效率看,观察组的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从患者情绪状态看,治疗后观察组的HAMA评分与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同样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心理疏导和行为干预可提升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尤其是针对于心理因素有关的患者,可有效缓解临床不适,增加药物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功能性胃肠疾病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心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改善预后,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