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梦罴 罗世炜 陈浩明
(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 揭阳 522000)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1]。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脑梗死的方法,降低该病的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医务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有单纯内科治疗即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介入治疗,相较于上述两种治疗方法,介入治疗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大血管狭窄或闭塞问题,具有创伤小、临床疗效好等优点,受到医务人员和患者接受[2]。故本文对研究介入治疗与单纯内科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发病在24h内的大面积脑梗死病的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确诊为大面积脑梗死,影像学均提示大血管闭塞,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治疗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19~89岁,平均年龄(63.2±6.4)岁;伴有高血压23例,高血脂2例,糖尿病18例,肥胖5例,合并两项以上疾病28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19~89岁,平均年龄(61.8±6.6)岁;伴有高血压18例,高血脂3例,糖尿病22例,肥胖4例,合并两项以上疾病2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高危因素和疾病类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对照组采取单纯内科治疗,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给予患者抗栓、降压、降脂、降糖等对症处理。
治疗组采取介入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局部麻醉后从股动脉进行穿刺,置入动脉鞘,注入肝素,选择合适的导管进行主动脉造影、双侧颈动脉、双侧椎动脉及颅内血管造影,明确血管情况,进行动脉溶栓、动脉取栓、抽取或支架置入治疗。
对比介入治疗与单纯内科保守治疗发病在24h内的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出院时的NIHSS评分和90d后mRS评分进行比较。
本研究中所得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数据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NIHSS评分比较,由表1可知,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NIHSS评分无明显的区别(P>0.05);出院时治疗组和对照组NIHSS评分均下降(P<0.05),出院时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两组90d的mRS评分的比较,由表1可知,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mRS评分无明显的区别(P>0.05);治疗90d后治疗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组别例数NIHSS评分mRS评分治疗前治疗90d后治疗前治疗90d后治疗组4014.17±4.266.04±2.760.43±0.162.16±0.26对照组4014.32±4.5312.11±3.650.57±0.113.12±0.63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由动脉粥样硬化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血管狭窄或闭塞,使得脑部血管循环发生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临床表现为出肢体无力、麻木、眩晕复视、意识障碍、昏迷抽搐等症状,严重者会危及生命,多见于中老年人,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3]。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降低该病的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医务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方法有单纯内科治疗即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药物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脑部缺血症状,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血管狭窄或闭塞的问题,疾病复发率很高[4]。手术治疗对患者的创伤大,风险高,并且术后的并发症多,不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5]。而介入治疗相较于上述两种治疗方法,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血管狭窄问题,药物的不良反应弱,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临床疗效好等优点,受到医务人员和患者接受。
故本文对研究介入治疗与单纯内科治疗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NIHSS评分无明显的区别(P>0.05);出院时治疗组和对照组NIHSS评分均下降(P<0.05),出院时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mRS评分无明显区别(P>0.05);两组90天后mRS评分的比较,90d后治疗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介入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有良好的效果,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