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晓梅
【摘 要】开展高中政治教学,应当注重提高学生的直观感知效果,运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信息,以及与社会发展联系比较紧密的资源,组织开展政治教学工作,从而实现提高理解效果、促进教学成效的提升。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感知、行为习惯、社會热点,通过专题活动与拓展活动等方式,让政治教学更接地气。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研究;生活实际
政治教学不能采取简单枯燥的教学模式,也不能局限于教材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教学空间等方面下功夫,促进教学成效的提升。笔者多年从事高中政治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结合生活感知,提升教学形象程度
单纯从政治教材内容来看,相对枯燥,如果没有生动形象的信息进行补充和支撑,很难让学生顺利的理解和掌握。在这一点上,笔者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感知经验体会,让政治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例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的教学中,如果枯燥地向学生灌输有关小康建设的数据、要求等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有效激发,理解效果也不佳。对此,笔者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从他们家庭存款、住房条件、交通工具、电脑等入手,通过不同时间节点的对比,使学生感受小康建设的成就,通过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使学生感悟小康生活的富足。在引导学生分析和感悟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时间节点的图片,如从自行车到摩托车再到家用小汽车,从手摇电话到BB机再到手提电话、智能终端等,提高了学生的直观感知效果。接下来,在学生形象感知小康生活的基础上,和学生一起探讨全面实现小康的经济目标是什么,自然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
二、结合行为习惯强化学习、理解效果
高中政治教材中的许多内容都与学生平时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起着引导和教育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认真分析学生的行为习惯,并将之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以起到深化理解与强化教育的双重功效。例如,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教学中,涉及过度超前消费、盲目攀比消费等不科学的消费行为,其中盲目攀比消费在学生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教学活动中,笔者一方面运用生活中的案例帮助学生分析这些不科学消费观的危害性,同时要求学生对照盲目攀比消费这一方面,认真查找自己是否存在类似的问题,以及周围的同学中是否存在这样的问题,并探讨应如何纠正这一消费理念。这样的开放式探究活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深入剖析了思想上存在的问题,笔者还引导学生对绿色消费、节约消费等进行了研究,对“我们应当如何开展消费”进行了探讨,从满足生活需求、节约消费开支、培养勤俭美德等方面,倡导学生保持正确的消费观,并对自己平时生活中的一些不正确消费理念与习惯进行了纠正,达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三、结合热点事件,深化教学成效
高中政治教材中的许多内容与社会发展和经济生活息息相关,其中蕴含的规律在生活中能得到实实在在的体现。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这些方面,深化课堂教学成效。例如,在“影响价格的因素”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影响价格的“市场供求关系”“价值”两个因素关系的理解,笔者选取了近期发生的某韩系车企大幅降价促销的热点新闻,和学生分析导致一辆原价17.8万元的SUV,降到了11.8万元的原因。学生经过分析,从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的角度,分析出了近年来汽车产量大幅上升、市场趋于饱和,出现供大于求的汽车供求关系,导致该车企采取降价销售的自救措施。接下来,笔者又追问学生,这样的一辆SUV为何没有降到5万元以内?学生很快就分析出,影响这一辆汽车价格的因素还有价值这一方面,其远远超过5万元这样的区间,因此降价也是有底线的。通过这样的分析研究,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提高了辩证思维的能力。
四、结合专题讨论培养学生辩证思维
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教师应结合政治教学渗透对学生这一方面能力的培养。笔者在教学中选取合适的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专题讨论活动,给予学生思维碰撞的空间,搭建平台让他们自主探究和交流,加深他们对教学内容理解的深度与广度。例如,在“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着手,利用合作小组的形式开展学习研究。一方面,分析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便利,同时面临着什么样的严峻形势。另一方面,思考如何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并借助经济全球化的洪流发展壮大。学生在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利弊时,有的分析利大于弊,有的认为弊大于利,笔者引导学生分别阐述自己的理由,立足于我国当前发展阶段,全面分析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技术、市场、原料等各方面的便利,认识到融入经济全球化是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对我国当前经济结构、发展质量等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在应对经济全球化方面的薄弱环节具有清醒的认识,不能盲目乐观等。在此基础上,笔者和学生一起探讨了如何扬长避短、弥补短板,积极融入并有效驾驭经济全球化这驾马车,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效果,同时培养了形式的辩证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融入社会生活元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对提升教学成效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雅琼.关于建构高中政治学科教学共同体实践的“微”路径探究——以福建省政治学科教学共同体为例[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11)
[2]杜秀芳.应用导学式教学提升学生政治学科素质[J].成才之路,2013(21)
[3]张莉.浅谈高中政治教学现状与解决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0)
[4]盛军.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如何进行高中政治教学[J].学周刊,2011(6)
(海门实验学校,江苏 南通 226100)